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政府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职能不能只由政府单独承担,应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2.
徐祖荣 《岭南学刊》2007,(5):115-118
我国社会救助覆盖面宽,政府负担重,必须倡导非政府社会救助。单位制解体、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中间层的形成及民间组织有序发展,为非政府社会救助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必须借鉴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的有效经验,营造有利于非政府社会救助的思想理念,大力培育慈善组织,实现非政府社会救助的规范化、法制化,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已经初步构建起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尤其建立健全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以及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基本实现了救助范围覆盖城乡、操作程序明确规范、困难群众应保尽保、救助水平逐步提高的制度目标。尽管如此,社会力量在参与社会救助方面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存在着很大的完善与提升空间。本文试图  相似文献   

4.
社会救助是国家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权益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正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其中明确强调了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通过发展慈善事业、引导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促进社会救助领域志愿服务发展以及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救助...  相似文献   

5.
张翼 《长白学刊》2014,(3):113-118
从我国社会救助的历史发展来看,传统社会救助制度与目前社会救助制度存在诸多不同。我国目前的社会救助制度虽然实现了综合救助与专项救助相结合、长期救助与短期临时救助相结合,但是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探索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努力方向,包括实施积极的救助,树立救助过程中的公民权利观念,科学确定救助对象和水平,提高救助的专业性,动员社会力量有效参与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界定社会救助的概念并分析其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观念偏差,认识不足;政社不分,政府全能化,垄断社会救助事务;社会救助法制化建设滞后;救助范围有限,救助标准偏低。针对现存问题,探讨了优化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四条路径。  相似文献   

7.
社会救助程序,即行政主体实施救助、行政相对人申请和获得救助的方式、步骤、过程、时限和顺序.在我国,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和城市"三无"人员供养、自然灾害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为主要内容,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配套,以政策优惠和临时救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已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立.但我国社会救助的法治化水平还不高,尚未出台《社会救助法》,除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等按救助项目立法的行政法规外,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主要由部委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各级政策性文件构成,其中各级政策性文件所占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8.
一、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的发展现状国际经验表明,社会救助服务在预防和对抗贫困、减少社会排斥风险、改善弱势群体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促进社会救助服务发展、建设服务型政府,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推出新的政策和措施。早在201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逐步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力度,在非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要更多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信春鹰 《中国人大》2012,(23):46-46
在肯定这几年我国社会救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社会救助工作仍存在不少困难:一是由于缺少统一规范的制度,救助对象收入无法准确核定。社会救助政策落实的关键在于客观准确核定申请人的家庭收入。现在有不少地方对家庭收入的核查,主要是主观判断和根据基层单位审核的意见,主管部门缺乏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核查方式,无法对申请人多元化的家庭收入进行准确核查;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生计理念下的社会救助政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近些年在社会救助方面进展很大,出台了一系列的社会救助政策,基本形成了综合性的社会救助制度,但仍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可持续生计理念对于社会救助政策有着积极的意义,我国社会救助政策应该以可持续生计理念为指导并予以完善。文章从可持续生计理念的角度审视了我国当代的社会救助政策,指出其不足,并提出应该在制度设计、政府责任以及受助者参与等多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1.
公民权利是现代社会救助的源头和重要内容,无论是物质救助、精神救助还是能力救助,隐藏在其后的是公民权利意识的发展,救助的本质是保障救助对象的社会权利。我国社会救助工作实践中虽然从法律上和制度上对公民权利进行了规定,但实践中弱势群体尤其是救助对象的权利被合理或不合理"剥夺"形成权利贫困,要求以一种公权力为基础的主体来帮助权利主体自身权利的维护和实现。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镇贫困群体社会救助状况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救助是协调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基本途径。本文从全国城镇贫困群体的社会救助出发,在对其整体状况进行分析的同时,以现有经济理论为基础,通过实证检验影响我国社会救助的重要因素,从而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城镇贫困群体社会救助制度提供相应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中介组织在公共管理中的职能和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日益强调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改革潮流中 ,社会中介组织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社会中介组织的社会性、中介性和自律性等特征来看 ,社会中介组织是公共管理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主体 ,在公共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针对我国社会中介组织存在的各种问题 ,面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迫切需要 ,我国应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加强对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和监督 ,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公共管理职能 ,建设国家与社会合作互动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4.
Using longitudinal national register data, we investigated labor-market attachment during the years 1993–1995 in Sweden for persons aged 25–35 years who had been in out-of-home care before the age of 18 in Sweden during the 1960s, 1970s, and 1980s. We consider whether an immigrant background has an additional influence on labor-market attachment. Compared to majority population peers, young persons who had been in foster care had shorter educations. Fewer had a strong labor-market attachment and more were dependent on social assistance. Results from multinomial regression models indicated that having been in foster care during childhood reduced the probability of high attachment to the labor-market and increased the probability of social assistance dependency, even after making adjustments for education, marital status, parenthood, domicile, and birth country. Few signs of additive effects from being both an immigrant and a former foster child are found.  相似文献   

15.
针对社会转型期涌现出特殊社会群体,文章提出了改革中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权概念,分析了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权存在主要问题,论述了完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权的措施,得出解决改革中的弱势群体生存问题应强化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权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关于建立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是指以社区为基础,把符合一定条件的罪犯放在社区,参加有偿或无偿的社会劳动,由专门的国家机构,在相关的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的协助下,在判决或裁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意识和行为恶习,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的刑罚执行活动。在我国,社区矫正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不过在我国刑罚制度中已经规定了一些社区矫正措施。但是,这些措施的执行却往往流于形式。为此,必须建立并完善社区矫正制度,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修订有关法律、完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社会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重新传入我国。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中国社会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但中国社会工作的教育及其发展有着自己独具的优势,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的社会工作大有可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的变迁,城市失业人员的出现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这个群体的出现引发了诸多的社会治安问题,对社会秩序有着极大的危害。这些问题的出现有社会的原因也有经济的原因,但是其根源是失业人员形成的社会文化在起作用。通过对失业人员引发社会治安问题的文化表现、通过文化原因的研究,找出矫正失业人员心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