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与档案开放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使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范化,将极大地推动政府信息工作的开展。信息公开是档案利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条例》的颁布对档案信息利用立法是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其在立法理念、信息公开的主体、方式等方面对我国档案利用立法形成较大的冲击。档案部门必须积极应对,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立开放利用为原则的立法理念,协调档案开放立法层次,把机关档案室纳入档案开放服务机构体系,缩短细化档案开放时限,扩大档案开放范围,设立档案开放制度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政府数字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趋势。从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角度,论述和探讨了我国政府数字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政府数字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框架和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3.
常艳 《青年论坛》2010,(5):161-162,F0003
开放存取期刊作为一种全新的学术交流模式,已引起图书馆界的普遍关注。它不仅丰富了馆藏,而且有效缓解了图书馆期刊采购经费过高的压力,并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高校图书馆应通过完善馆藏体系,转变信息服务等方式,充分挖掘这一新资源,使其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4.
刘婕 《前沿》2006,(6):243-245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通信网络运行速度的大幅度提高以及数字信息资源数量的急剧增长,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挑战,面对新时期的新情况,高校图书馆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和诸多新的要求,深度开发信息资源,做好信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影响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的一些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5.
张婷 《湖湘论坛》2002,15(3):89-89,91
面对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如何搞好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服务,是新世纪图书馆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的新趋势图书馆作为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场所之一,信息资源及其开发环境较之过去有很大不同,其主要趋势及其特点表现在:1信息主体的变化:从“实体”走向“虚拟”。自网络成为图书馆操作平台以来,“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图书馆逐渐由实体走向虚拟。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有以下特点:一是信息资源存储的数字化;二是操作计算机化、传递网络化;三是信息资源共享化,存取自由化。过去衡量一个…  相似文献   

6.
刘劲松  罗晓哲 《传承》2013,(3):118-119
目前,我国数字信息资源在政府信息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较小,整体质量偏低。我国缺乏统一的、常设的管理协调机构以及通用性标准,造成了数字信息资源严重浪费。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中普遍存在“重信息,轻服务”的问题。未来我国政府数字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呈现整合集成、宏观控制、公开共享、规范与标准化、市场化、保障体系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国外一些国家通过行政程序法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立法对本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法律化,我国也在近期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将实施。在这些法律法规中,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目的、内容、限制、方式、程序等进行了明确规定。本文在辩析政府信息公开概念的基础上,回顾了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和实践的历程,并主要从立法层面提出国外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网络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水平乃至综合国力重要标志,政府信息资源的开放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促进经济发展有效动力。然而我国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应通过行政法规来规范政府的信息公开发布职能;应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工作的管理机构及经费;应建立各级政府的标准化网站,统一规划与设计政府信息资源的公开发布渠道。  相似文献   

9.
中国政府部门集聚了全社会信息资源总量的80%,有很高的使用价值。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推进电子政务乃至国家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描述了中国的电子政务环境,分析了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从建立权威性管理机构和政府CIO制度、加快立法、数据库建设、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商业开发以及公务员培...  相似文献   

10.
屠航 《前沿》2002,(8):138-139
由于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信息资源因其开放、便捷、互动、丰富等特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利用 ,这必然给图书馆传统的读者服务带来冲击。本文从读者、图书馆员和图书馆三方面分析了网络信息资源对其各自的影响 ,并提出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优化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信息资源开放与开发政策的变迁历程进行细致和定量化分析评价是促进有关信息资源管理部门和人员制定、理解、接受和执行信息资源开放与开发政策的现实路径。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近年来有关政策文本进行分析,通过揭示信息资源开放与开发政策变迁的路径,评价已有政策的运行态势并力求对未来政策走向进行前瞻性预测,以求探究电子政务发展进程中政府对信息资源开放与开发政策的供给。  相似文献   

12.
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通过人大立法,确认和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法律效力和强制性,有利于协调与相关法律的关系,增强其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张艺 《岭南学刊》2005,(4):76-79
建立健全个人信用体系的重点是建立个人信用信息法律制度。为此,加快我国个人信用信息法律制度的建设必须理顺个人信用信息监督管理体制;加快个人信用信息的立法工作;科学准确地认定不良信息。  相似文献   

14.
刘晓蕾 《前进论坛》2008,(10):62-62
利用奶牛公犊资源发展高档牛肉产业;城市建筑施工造成地下水资源浪费严重;尽快立法遏制“村官”贿选;定牌加工贸易侵权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公安研究》2012,(7):95-95
张云霞在《理论探索》2011年第5期撰文认为,当前,确保真实全面的信息公开、实行权力运行透明是我国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和紧迫任务。然而,在信息公开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缺乏立法硬性规定,信息公开的内容不够全面、真实性程度相对偏低、形式和渠道未能考虑其可接受性和获取性。解决信息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应加快信息公开制度的立法建设,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和内容,确保信息公开的真实性,规范和完善信息公开的形式和渠道。  相似文献   

16.
从论述观念会随特定环境而变迁切入,提出信息化建设的观念一定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升级以及所带来的社会环境变化而变化才符合客观规律;回顾了信息技术发展不同阶段的信息资源观念演变,在数据库时代之前没有信息资源的观念,数据库技术催生了信息资源理论,互联网改变了数据库服务业生态环境的同时冲击了数据库时代的流行观念;提出加快政府信息资源观念更新,以互联网时代的新理念规划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以技术手段改善政府信息共享,以逻辑集中实现物理集中无法实现的政府信息服务,向民间开放数据和服务以利用民间创意提升政府信息资源服务效益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电子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昕 《长江论坛》2008,(3):59-65
电子政府是传统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在网络环境下的延伸与拓展,而信息公开制度是电子政府治理理念的灵魂。电子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能够充分保障网络环境下公民知情权的实现,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构建我国在网络环境下的知情权法律体系,应立足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充分汲取国外立法的先进经验,对电子政府信息公开立法进行合理、科学的制度设计,对信息公开的适用范围、实施机制、保障措施和权利主体的救济途径作出详细规定。  相似文献   

18.
闫海  孟娜 《桂海论丛》2012,(6):113-117
食品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是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食品标识是经营者向消费者披露食品信息的基本方式,相关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是解决食品领域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措施。欧盟、美国对于食品标识立法起步较早,且形成较为系统的食品标识法律制度。我国食品标识法律制度已经初步建立.但是尚存较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健全食品标识的内容,并强化相关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9.
周虎 《电子政务》2011,(8):71-76
论述了当前政府信息资源公共获取在理论认识、法律制度体系、实施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保障公众零障碍获取政府信息资源以有效改变政府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现状提出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伏效平 《人大论坛》2006,(12):24-25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政治民主和法制健全条件下的产物。政府信息公开法治化是指政府基于公共利益将其掌握的公共信息依法定条件、程序、方式、时间通过适当的信息渠道向社会公布,以及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依法获得、使用公开信息的制度模式。民主政治要求集中多数人的判断.这就要求公众了解政府的有关信息.并以法律制度保证。一方面用法律规定公众的“知情权”(或称“了解权”),扩大了公众的基本权利范围,给个人带来利益;另一方面公众通过行使该权利,参与国家政治并监督国家政治,有助于消除国家机关的腐败,保证民主政治的实现和发展。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既是公众的要求,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政府信息公开在这种依法而治的模式下,法律的权威得以树立、法治的价值得以张扬、信息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效率得以提高,最终会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公共福利。各国信息公开立法的目的和具体制度多有不同.但客观结果是规定公众知情权和行政机关或其他机关公开信息的义务及说明责任,最终目的是使政府活动透明度加大,扩大了公众对国家政治的参与,最终促进和保障政治民主,有助于消除政府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