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喻常森 《外交评论》2007,45(4):59-66
由于亚太地区的政治多样性和差异性,导致地区合作进程出现结构性领导权的缺位,使得中小国家集团——东盟充当了倡导型的领导者角色。冷战后亚太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是以东盟为主轴而展开的。东盟组织发起成立的东盟地区论坛是目前亚太地区唯一涉及整个地区的多边安全对话机制;"东盟方式"凝聚了东南亚一体化的宝贵经验并贯穿了合作安全的思想,扩展成为亚太地区的主要行为规范和原则。在较长时期内,亚太地区这种小国领导大国的安全合作模式仍然具有存在价值和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2.
季玲 《外交评论》2014,(5):85-103
学术界至今对东盟安全合作进程的性质、内容与重要性等基本问题存有争议,而现有的理论研究不能把握东盟安全合作进程的复杂性与灵活性,也是导致争议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本文将东盟安全合作视为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是一群(或多个群体)实践者为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采取的共同实践集所建构起来的进程。通过历史诠释与比较,本文考察了东盟安全合作进程不同阶段的历史条件、实践者、背景知识以及具体实践各要素的发展变化,为理解东盟安全合作进程的基本问题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在机制建设和具体经济成果方面成绩显著,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小国主导,大国积极参与。无论是在东盟地区论坛、东亚峰会、还是在“10 1”、“10 3”发展机制中,东盟都发挥了主导作用。这是因为东盟针对东亚的战略格局而采取灵活的平衡大国战略;中日对东盟的“身份界定”基本一致;东盟倡导的合作机制为东盟的角色提供了制度保障。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东盟的主导角色符合东亚地区独特的环境,并将呈现出较强的生命力,“小国领导大国”的奇特局面,在可预见的将来还会继续。  相似文献   

4.
应对陆地和海上非传统安全是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共同利益,中国—东盟非传统安全问题执法合作的重大意义。深化中国和东盟非传统安全问题执法合作的途径是:推动建立“非传统安全共同体”;以中老缅泰澜沧江—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行动为榜样,建立中国—东盟海上(水上)联合执法合作新模式;强化东盟中心地位,深化对东南亚警察及执法官员的培训和交流。  相似文献   

5.
5月30日,2011中国一东盟矿业合作论坛暨推介展示会在南宁举行。论坛围绕“政府合作、矿业政策、项目合作、投资洽谈”等议题展开,共有来自中国和泰国、缅甸、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越南、菲律宾等东盟国家的政府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共600多人参与,共签订合作项目27个,签约金额达203亿元人民币。在论坛举行的高官会上,还通过了《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南宁宣言》。  相似文献   

6.
《外交评论》2017,(1):83-106
随着中国—东盟关系的全方位推进,加之近年来南海争端持续发酵,国外一些学者和官员开始炒作"中国正在分裂东盟"的论调。其实,冷战结束以来,中国不仅一直公开支持东盟一体化进程,认可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领导角色,而且全力发展与东盟组织的关系,通过参加GMS合作助力东盟一体化和东盟共同体建设,高度重视东盟在维护南海和平与稳定中的作用。中国不但没有谋求分裂东盟,反而全方位支持东盟一体化进程和东盟共同体建设。为了应对国外部分学者的炒作、消解部分东盟国家的疑虑、推进中国—东盟关系的持续发展,中国除了继续在各种国际场合公开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支持东盟在东亚合作中扮演领导角色外,还要加大在南海问题上全面落实"双轨策略"的力度,推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构筑中国—东盟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合作网络。  相似文献   

7.
东盟安全合作何以经历从内向型到开放型、从"中立化"到"东盟中心"的转变?传统解释通常采取结构主义分析方法,存在过度简化现实的不足,未能就变化的触发机制、合作的演进逻辑等问题给出令人满意的解答。本文在借鉴实践理论和关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综合性的分析视角。安全合作实践是稳定与变化的统一体,是在特定关系情境中以背景知识为导向的有意义的规律性活动。背景知识决定了实践的边界与方式,关系情境促使实践者寻求安全关系的亲疏均衡。在实践中背景知识得到反复确认与巩固,反过来增强了实践的路径依赖性,关系均衡状态也有利于实践延续。当遵循先前路径的合作实践与变化了的关系情境产生矛盾,实践者的反思意识会被唤醒,推动实践转化和背景知识更新,促使实践者寻求新的关系均衡状态。从最初的中立化到柬埔寨冲突中发生转变,再到冷战后形成以东盟为中心的地区安全合作框架,本文通过考察东盟安全合作实践,认为关于安全问题的背景知识和东盟所处的安全关系情境共同决定了东盟安全合作实践的生成、运行和转化。  相似文献   

8.
东亚至今尚未形成一种普遍的、相对稳定的安全结构,致使该地区的安全状况始终处于某种不稳定状态。本文试图运用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分析方法,用观念、文化和认同的概念,探讨建立东亚安全共同体的可能性、可行性。建构主义提出的"战略文化"的分析角度有助于理解当东亚缺乏西方式的安全合作模式时,还存在着具有本地域历史、文化和传统特色的安全合作途径。建构主义将安全研究的焦点从国家移向跨国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生态的甚至道德的领域。建构主义为我们描绘和分析了走向安全区域主义的美好图景,那就是从两方面入手:各种层次的合作机制的建立和"战略文化"的互动,从而"建构"东亚的"安全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东盟作为诸多发展中小国的联盟,以集体的合力在东亚地区合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实际上的主导者。自上世纪末以来,东盟也在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对东亚地区合作政策。这些政策呈现出以下特点:力图摆脱却难免受到美国的控制,推行大国平衡战略,维持在地区合作中的主导地位,推广“东盟方式”等。  相似文献   

10.
小马拉大车?——对东盟在东亚合作中地位作用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翟崑 《外交评论》2009,26(2):9-15
东亚合作机制创立至今已超过10年。学界和政策界开始反思这10年历程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比如是否坚持搞东亚合作,是否坚持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主导作用,是否将美国引入东亚峰会等等。而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历来是争论的焦点。质疑者会问,“小马能拉大车吗”?而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将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东亚合作的命运。  相似文献   

11.
《人事天地》2007,(12):66-66,F0003
中国-东盟人才资源开发合作论坛11月7日在广西南宁举行。来自中国和东盟各国的人事部门官员、专家学者以及一些世界知名企业代表共60多人参加了论坛。  相似文献   

12.
冷战时期,东盟将美苏角力、分离主义等视为威胁东南亚各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因素,孱弱的东南亚各国为了化解威胁,一方面积极推进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步伐,另一方面努力探索东盟安全机制的构建。1967年东盟正式成立后,东盟先后签署和发布了《曼谷宣言》、《吉隆坡宣言》、《巴厘协议》和《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这一系列条约、协议和宣言就东盟安全机制的决策机构、运行原则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界定,东盟安全机制初露端倪。在其四十余年的发展进程中,东盟安全机制框架逐步形成,主要表现在多元安全决策主体体制的确立、安全运行原则的恪守以及争端处置程序的设定等方面。尽管此机制框架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它在化解东南亚国家安全问题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性保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需要警醒的是,东盟安全机制所彰显出的大国平衡性、制约中国的针对性和多边主义转型的时代性,对中国周边特别是南海地区安全形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必须及时做出战略性应对。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经济发展与全球一体化加速形成的同时,国际犯罪问题也日益严重,特别是跨国性犯罪已成为世界性关注焦点。由于各种原因,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打击毒品走私、非法移民、洗钱、恐怖主义等领域的警务合作存在明显不足。探索中国警务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与完善中国和东盟警务合作,既是国际社会共同打击犯罪的需要。也是全球化条件下维护地区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保障中国和东盟国家公民合法权益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黄朝翰 《外交评论》2006,48(3):47-57
中国崛起不是孤立的,大部分东亚国家同样取得了骄人的经济业绩。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力倡建立FTA行为已经成了新世纪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虑及FDI的其他决定性因素,流向该地区的FDI之间大多不存在竞争关系,中国并没有对东亚其他经济体的FDI流入造成巨大影响。即使对那些具有潜在竞争性(即出口导向型)FDI而言,中国也能够刺激它们流向其他东盟国家,并同中国在该地区的生产网络形成互补。从地缘因素看,中国崛起以及日本经济复兴使人们重新燃起变21世纪为“太平洋世纪”的希望。中国在谋求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需要同邻国保持更为密切的经济共生关系,整个东亚地区也会从中国经济崛起中受益。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安全发展需求,需要高效的区域警务合作作为保障。目前,虽然中国与东盟各国在警务合作交流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存在缺乏区域观念共识、经常性合作机制缺位等问题。未来的中国—东盟警务合作要向纵深推进,必须解决好理念、制度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国际航空业发展的自由化趋势日益明显,中国与东盟的航空合作应以实现增强本国航空业竞争力及实现区域交通便利化的地区共赢局面为目标,采取分国家、分层次、分阶段的策略稳步推进.我国政府对航空业的管制手法,航空公司自身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亦应作出相应调整,以适应形势之发展及目标之实现.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不仅要承担传授、创造和生产新知识的任务,而且要充当将新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孵化器”。因此,必须深入研究加入“WTO”后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加强校际合作,提高高等教育在科教兴国中的贡献力度和对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与东盟关系,视东盟为中国全方位外交的重要一环。中国大西南地区拥有沿海、沿边、沿江的优势,是中国最靠近东南亚与南亚的区域,地缘优势得天独厚。本文对新形势下中国西南地区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战略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六个方面合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犯罪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20世纪以来,国际性犯罪形势愈加严重,并呈现组织化、职业化和国际化特点,靠一国之力难以解决,加强国际警务合作,控制和预防各种犯罪就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需要。中国和东盟在毒品走私、非法移民、洗黑钱、恐怖主义等领域开展了有效的警务合作,但中国与东盟警务合作也面临着诸多障碍,为此,应加强中国与东盟合作路径的研究,加强合作,实现中国与东盟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20.
2002年11月。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计划正式启动,引起世人瞩目。CAFTA的建立,不仅对中国与东盟国家友好关系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对东亚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对世界经济产生新的影响,而且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更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