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安东妮亚>是美国女作家维拉·凯瑟的代表作,小说中表现了作者的西部情结.凯瑟看到了工业化高度发展给社会带来的种种弊端,试图在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世界中寻找一种精神的美.<我的安东妮亚>充分体现了她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2.
凄凉&#183;悲凉&#183;苍凉——张爱玲小说审美取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爱玲作为没落贵族后裔的身世体验 ,使她在小说创作中的审美直觉和审美表述 ,直接取向于凄凉的故事背景、氛围的营造 ,悲凉的人情关系的揭示和苍凉的人生感悟的描摹 ,从而形成其独具一格的审美世界和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3.
乔治·爱略特是英国十九世纪维多利亚中后期的著名小说家。她的小说充满了现实主义的风格,反应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的面貌。本文就她的代表作《米德尔马契》中体现出来的金钱势力及其对人物形象的烘托展开讨论,通过两代人不同的金钱观来探讨金钱势力在社会生活中的展现以及人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金钱势力,从而正确对待人生、价值等普遍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丽莉雅娜·哈比亚诺维奇·朱洛维奇是当今东、南欧文坛很有影响的一位作家。她的小说创作大多涉及情感、两性及家庭等女性特色的主题,主要探讨了女性的角色以及女性的自由、平等等问题。她的小说打开了一扇窗户,透过这扇窗户,广大读者可以了解到在宗教、社会矛盾错综局面下女性的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5.
薇拉·凯瑟是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本文简析了薇拉·凯瑟在其小说《一个迷途的女人》中对女主人公的塑造.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指出作者在小说中的话语有受男权文化影响的倾向;并且从当时的社会现实与妇女的经济地位指出女主人公“迷途”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永恒的困境--论张爱玲小说中伦理悲剧的哲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悲剧是指个人与普遍法则规范相冲突所导致的苦难、不幸甚至毁灭,它在张爱玲小说中有一定的反映.张爱玲通过她笔下的伦理悲剧,展示了个体生命的超越性本质以及命运的荒诞、人生的悲哀,人性的不可理喻,从而使其小说创作超越了社会历史层面而进入到哲学领域.  相似文献   

7.
陈染是九十年代中国文坛上写作“私小说”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她的小说除了内容上的独特性之外,在语言方面也独具特色。首先,她的语言极具“诗”的意味;其次,她在运用语调方面极注重色彩化;再次,她的语言极富音乐性的听觉效果。这些,使她的小说语言有了立体声响的多重效果——视听效果。  相似文献   

8.
马秀萍  陈强 《工会论坛》2003,9(5):100-101
简·爱作为执著地追求男女平等的艺术形象,其追求的目标是女性的尊严和独立,小说细腻地刻划了一个女性走向社会时心理成长、成熟的历程,对现代的女性仍有启示.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 ,《白牙》展示了作家对人类生存现实的思考和对“文明”的呼唤。小说通过动物生活折射人类生活 ,表达适者生存引起的种种冲突 ,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但作家的“文明”理想及其实现方式具有太多的梦想成分。  相似文献   

10.
法国女作家乔治·桑以追求爱情、婚姻自由为起点,跃上了争取个性自由、妇女解放的峰巅,实现了自身"主体"价值,成为影响19世纪法国乃至欧洲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女性怪杰.但"损女奉男"的传统文学批评观无法对她作出公正的评价,她身前身后遭遇的种种贬损,归根结底是女性文学批评的"日蚀"现象.  相似文献   

11.
安娜作为世界文学画廊里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她的悲剧如果只是单纯的当时社会制度使然,作者思想所致,那么,她的形象绝不会如此的魅力四射,耐人寻味.所以,从安娜的本身来追寻悲剧的根源,也许会更有超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小说《戴西·米勒》中 ,詹姆斯打破常规 ,运用了限知视角的叙述方法。叙述者为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他始终以浓厚的兴趣关注事态的发展变化 ,但又不积极卷入事态 ,使故事更为客观真实 ,体现了詹姆斯对小说叙事理论深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郑亚娣  钱敏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11):172-172,174
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初一位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她借鉴了许多现代主义的写作技巧,从小说题材和写作技巧两方面对短篇小说创作进行大胆创新,推动了现代主义小说的发展和成熟.本文以她的短篇小说<幸福>为例,集中分析了现代主义在小说中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的小说总是弥漫着一种苍凉的气息,这种苍凉成为张爱玲小说的特色。世人虽然说她苍凉甚至冷酷,但没有热烈,何来苍凉,正是因为对热烈、对爱、对温馨和快乐的敏感,才对世界的苍凉有了入骨的感受,白流苏和范柳原以及当时社会文明失落的病态反映出的苍凉美也正如此。  相似文献   

15.
谭爱梅是近年来在美国文坛崭露头角的华裔女作家,是这两年崛起的新秀,她的书本在美国极为畅销,来华讲学、旅游的老美几乎人手一本她的小说,可见她的流行度有多广。谭爱梅1952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地区,父母均是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她曾获得过圣·荷西大学的语言学硕土学位,毕业后作过弱智儿童的教育工作,后从事写作。 1989年,谭爱梅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喜幸俱乐部》。该书描写了四位中国母亲和她们在美国出生的女儿之间发生的种种故事。一经出版即在美国引起轰动,连续9个月被列入《纽约时报图书评论》畅销小说的排行榜,并获得了1990年度美国湾区小说  相似文献   

16.
中国妇女被誉为社会的"半边天",但是,总体而论,妇女解放的步履仍然十分缓慢,妇女的"主体意识"还未完全建立。本文以1847年出版的英国著名小说《简·爱》为研究对象,并将与中国当今社会女性的意识进行对比思考,指出女性的彻底解放应是社会全体人的意识,尤其是女性意识的转变、更新和提高。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作品中使用的意象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以月亮、镜子、电车为代表的凄楚、悲凉、孤寂等特定含意的意象的选择与主观物化,足见这位时代、社会的“弃女”没落感伤、苍凉虚无、无家可归的精神指归。这些意象的使用,成为她作品人物心灵被扭曲的最好见证,也使她的小说更好地传达出她特有的审美风格。张爱玲作品中这些意象的使用,不仅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意象系统,而且进一步营造成她荒凉而华美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18.
安娜·埃利诺·罗斯福是美国第 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妻子。在 12年的第一夫人生涯中 ,她从事各种社会活动 ,其中提倡民主、维护人权特别是美国黑人的权利是她活动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金锁记》是张爱玲小说中最为重要的一部作品,她将身处那个时代中夹杂在夫权与父权之下的女性的重重挣扎,以及女性作为受害者最后又变为施虐者的疯狂的精神境界形象地刻画了出来.文中最为重要的人物形象、以及最能够表达作者情感的主要是女性.曹七巧、长安等众多女性角色的形象描写表现了当时社会的一个片段,却又是以社会最为底层的眼光表现最为高层的社会价值.其中曹七巧的描写刻画则最为到位,这个人物形象也因此被称为张爱玲写得最为成功的女性.细致地剖析这个人物形象,可以窥探这部小说的情感走向.  相似文献   

20.
从《墙上的斑点》看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墙上的斑点》这一短篇小说中娴熟地使用了内心独白、时间蒙太奇与视角转换等主要意识流写作技巧。小说在表现她致力于写作方式的革新的同时,也揭示了这位女作家独特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