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 1985年9月五国政府首脑会议和日元大幅增值之后,日本政府把大力促进海外直接投资作为它的一项政策指导方针。为了促进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资金在1亿日元以下或工人数不到300的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通商产业省做了各种准备。据通商产业省估计,到1987年底,中、小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将会增长50%,而大企业只增长10%。因此八十年代日本将出现一个以中、小企业起较大显著作用的海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2.
引言 1985年9月五国政府首脑会议和日元大幅增值之后,日本政府把大力促进海外直接投资作为它的一项政策指导方针。为了促进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资金在1亿日元以下或工人数不到300的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通商产业省做了各种准备。据通商产业省估计,到1987年底,中、小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将会增长50%,而大企业只增长10%。因此八十年代日本将出现一个以中、小企业起较大显著作用的海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日本的海外直接投资除了政府参与的少数大型项目外,均是面向亚洲和中南美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的。六十年代末期以前,一般企业的对外投资极少,七十年代以后对亚洲地区的投资才走上正轨。从生产要素和市场占有的角度来看,七十年代日本对亚洲地区的直接投资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这一时期对亚洲地区投资的动机主要是“劳动力价格便宜”和“有望获得当地市场”。在七十年代日本对制造业部门的海外直接投资累计额中,对亚洲地区投资的比重是最高的,约占日本对全世界直接投资的40%。这是因为日本对亚洲地区投资的动机,即市场方面和生产要素投入方面的动机较为协调的缘故。其次,从上述的角度看,日本对亚洲地区的直接投资有如下三个特点:(1)追求以当地劳动力代替资本的效果。就1973—82年期间日、美对泰国的直接投资看,美国对巨额资本投资型行业部门的相对投资额是日本的4—196倍。这种现象在日本对东盟和亚洲新兴工业化经  相似文献   

4.
泰国在第一和第二个发展计划期间(1961—1971)着重发展代替进口工业,第三个发展计划(1972—1976)则着重发展面向出口的工业,第四个发展计划(1977—1981)除继续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外,还着重发展劳动集约型工业、甚础工业和农产品加工工业。过去20年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年平均增长率为8%。按当年价格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从1960年的539.84亿铢增加到1970年的1,360.6亿铢、1980年的6,849.3亿铢和1981年的8,031.61亿铢,与此同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89铢增加到3,751铢、1,425.5铢和16,312铢。其中,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从1960年的39.8%逐步下降到1970年  相似文献   

5.
一、序言日本世界经济研究协会《世界经济评论》1988年4月号刊载了拙文《日本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海外直接投资》,该文曾提到最近日本资本对泰国的投资出现了高潮。本文拟以泰国作为典例研究,介绍日本对泰国资本直接投资的实况,并分别从泰国方面与日本方面探讨其所存在的问题。由于日本学术振兴会的援助,作者曾于今年(指1988年)夏季得有三个星期的时间到泰国曼谷进行日资企业的实地调查,本文便系根据这次调查  相似文献   

6.
鞠姗 《东南亚》2005,(1):33-38
本文主要论及的是东盟五国,即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服务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主体部分,即由供给国(生产者)直接投资、在市场开放的需求国或东道国设立服务企业(即以“商业存在”形式),消费者无需外汇支出而在境内消费外商企业提供的服务。联合国贸发会议公布的《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认为,外国直接投资的结构已转向服务业。1970年初,该部门仅占全世界外国直接投资存量的四分之一;1990年这一比例占不到一半;而2002年,它已上升到约60%,估计为4万亿美元。在东盟国家,服务业在外国直接投资中的地位随着时…  相似文献   

7.
近年,日本、亚洲“四小”的海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东盟国家成为投资热点。这些亚洲资本的大量涌入,加快了东盟国家工业化的进程和区域内产业分工的发展。本文拟就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日本、亚洲“四小”在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的现状、动因及其影响作一分析。一、日本、亚洲“四小”在东盟国家投资的现状1985年日元大幅度升值之后,日本的海外直接投资呈现跳跃式增长,继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货币普遍升值,引致其对外直接投资的急剧扩张。在东盟国家,形成了  相似文献   

8.
一、序言日本世界经济研究协会《世界经济评论》1988年4月号刊载了拙文《日本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海外直接投资》,该文曾提到最近日本资本对泰国的投资出现了高潮。本文拟以泰国作为典例研究,介绍日本对泰国资本直接投资的实况,并分别从泰国方面与日本方面探讨其所存在的问题。由于日本学术振兴会的援助,作者曾于今年(指1988年)  相似文献   

9.
1979年中国大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利用外资”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吸引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大陆投资更是“利用外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本文拟通过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大陆经济关系的一个侧面,从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大陆直接投资的角度,对近十年来海外华人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发展变化、投资特点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前景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并与近代华侨在中国的投资进行对比,提出一些看法。一、海外华人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发展变化据中国对外经贸部外资局提供的数字显示:“中国在实行对外开放的九年(1979—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际直接投资形势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国际直接投资增长迅速,规模扩大,直接投资的主体进一步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在继续超过全球生产增长的同时,国际投资增长速度又大大超过国际贸易的增长。尽管1990-1991年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继陷入了衰退,但直接投资仍有显著增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投资流量甚至增长了50%。80年代中期至今,外国直接投资已占发展中国家私人直接投资的10%,是近2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少数发展中国家的外国投资增长更为迅猛,1985—1990年,智利增加了130%,泰国增加了100%。在投资迅速增加的同时,投资场所进一步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国际直接投资总额累计已超过二万亿美元,其中几乎80%是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而投入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仅占10%左右。  相似文献   

11.
包括国际直接投资 (FDI)在内的几个因素似乎对过去几十年印度明显快于GDP的出口增长起了关键作用。但缺乏国际直接投资对印度出口绩效的评估。利用 1970~ 1998年的数据 ,分析了影响印度出口绩效的决定性因素。结果表明 :当出口价格低于国际市场时 ,印度的出口增加 ;卢比升值对印度的出口产生负面影响 ;出口供给与国内出口产品的价格正相关 ;更高的国内需求减少出口供给 ;国际直接投资对印度出口绩效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意义 ,尽管FDI的回归系数为正。  相似文献   

12.
从1970到1980年的十年期间里,菲律宾的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了50%以上(见表1)。在六十年代初,菲律宾工人的劳动报酬在整个亚洲处于最高者之列,如今却降到最低者的水平。根据1980年在东盟和东亚地区进行的亚太地区工资调查,菲律宾工人的工资是最低的(见表2)。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近期的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经济在80年代下半期以来,经历了两次的经济衰退或经济增长减速;1985/86年度和1991/92年度.1985年由于:(1)8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衰退,国外需求减退;(2)1979—1984年新加坡建设高潮过后,以建设投资为中心的国内投资减退,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减速;1985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6%.为此,新加坡的政府采取了降低公司所得税、增加公共投资项目等财政措施,以求促进经济恢复.其后,随着主要出口市场美国、东盟各国的经济增长加速,新加坡的出口贸易额自1986年年中起转趋增大,新加坡经济趋向恢复.进入1987年以后,除了国外需求增强之外,国内需求也由于收入水平上升导致私人消费与民间投资增大而趋于增强,从1987年到1990年期间,新加坡的经济增长速度有了加速.但是,进入  相似文献   

14.
八十年代以来,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继1981年度比上一年度增加将近一倍达89亿美元后,1984年度又突破100亿美元大关,1985年度进而扩大到122亿美元。近五年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就相当于1951至1980年度三十年累计额(365亿美元)的1.3倍。亚洲是日本的重点投资地区。但近几年,日本对亚洲的投资出现了下降趋势而对美、欧的投资则大幅度增加。本文拟对日本对亚洲直接投资的格局与前景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一、增长趋势概览1986年以后形成的亚太地区区域内资本投资高潮首先涌向泰国,泰国的外资投资出现了空前未有的“热潮”,1987-1989年期间是泰国的外资投资高潮期,这三年的外资投资累计额(按批准投资额计算)达4136亿铢,比1960-86年(共27年)的外资投资累计额(649亿株,泰国银行公布的实际投资额)大5倍。但这一外资高潮期只持续了三年(1987-89年),便由于泰国很快地出现了社会基础设施的“局促”而于1990年从迅猛增长转向沉滞与下降。1990年的外资投资额(指批准投资额,下同)比1989年下降161%、1991年又比1990年下降38.1%、1…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亚太地区的重要成员。十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大大推进了中国与亚太地区的经贸关系。中国约有60—70%的出口和50%的进口是在这个地区实现的,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如港澳、日本、美国、台湾、韩国等都集中于亚太地区。来自海外的直接投资也主要来自亚太地区,特别是来自东亚地区。据统计,1991年来自海外的协议投资总额中,港澳居第一位(62.6%),台湾居第二位(111.58%),日本居第三位(6.77%),美国居第五位(4.5%)以及新加坡居第六位(1.28%)。1992年来华的海外直接投资猛增116.6亿美元,比1991年增长1.6倍,其中大部分也是来自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中国与  相似文献   

17.
1996年外资投资批准额比1995年减少25% 1996年经印度尼西亚至投资统筹委员会批准的外资直接资本投资额(指批准投资额)为299.31亿美元,比1995年减少25%,投资件数为959件(比1995年增加20%)。这是由于1994年大幅度放宽对外资投资的限制导致1995年外资在社会基础设施和有关石油炼油工业的大型投资急剧增长,因而1996年的外资批准投资额比1995年有所减少。但是,由于中小型投资有了坚挺的增加,为此投资件数却比1995年有所增多。  相似文献   

18.
前言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过了8年时间,泰国经济已十分良好。对泰国的汽车及电气电子等领域的外国直接投资(FDI)不断增加,这反映了泰国稳定的政局和始终一贯的经济管理,以及从积圾促进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姿态所看到的对扩大对外经济关系的期待。过去20年期间,在泰国的外国直接投资累计额中,日本约占了40%,是最大的投资国。日本在金融危机后仍继续将泰国作为核心生产基地,现在有超过1200家的日资企业雇用了约40万名泰国人,积极地进行着企业活动。  相似文献   

19.
一、序言新加坡自1965年从马来西亚联邦分离出来独立以后,在整个七十年代取得了惊人的经济增长率。根据世界银行《1986年世界发展报告书》的数据,它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965—73年期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3%,1973—84年期间为8.4%;除了产油国之外,没有哪一个国家在这两段期间有这么高的经济增长率,比较接近的国家也只有以下几个国家:南朝鲜(分别为10%和7.2%)、香港(7.9%和9.1%)、日本  相似文献   

20.
一、序言新加坡自1965年从马来西亚联邦分离出来独立以后,在整个七十年代取得了惊人的经济增长率。根据世界银行《1986年世界发展报告书》的数据,它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965—73年期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3%,1973—84年期间为8.4%;除了产油国之外,没有哪一个国家在这两段期间有这么高的经济增长率,比较接近的国家也只有以下几个国家:南朝鲜(分别为10%和7.2%)、香港(7.9%和9.1%)、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