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庆丰 《中国监察》2009,(19):61-61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每当听到这优美的旋律,我的心情总是久久不能平静。是啊,祖国是母亲,我们都是她的赤子,母子情深,相依相偎。祖国啊,我怎样诉说对您的热爱之情呢?  相似文献   

2.
我的回忆我的期望本刊原主编周来以离开我的岗位已经许多年了,本来不想再出头露面来写什么。然而,一种不可抑制的激情驱使我回忆、思考,驱使我拿起这支搁置已久的沉重的笔,来为已经创刊四十年的《人民检察》写下我的回忆,我对《人民检察》的挚爱,我的期望。《人民检...  相似文献   

3.
鲁楠 《法律与生活》2011,(13):51-51
各位朋友,看到这篇文字,你一定会很好奇。我所展示给你们的,是一个留学海外的中国人在出国之前对自己的“预言”,这一预言多少包含了一点儿反思的成分。一年之后,返身回顾,这种预言多少算是“自我实现”了,让我不免产生今日之我落入昨日之我的圈套之感。虽然昨日之我的一些论断,今日之我仍然不同意,但毕竟它代表了一种心态、一种情绪,它深深地藏在每一个海外游子的心中。因此,我愿意将这分享给你们。  相似文献   

4.
《法庭内外》2008,(5):57-58
自2005年6月起我开始在一家玩具制衣厂打工,由于该厂每天早上7:30上班,常常还要加班到第二天凌晨一二点钟,事后又从不补休,长期以来我的身体实在吃不消,期间,因工作过分劳累曾大病住院几次,为此,自2007年1月起,我曾多次向该厂提交了书面辞工申请,但制衣厂总是以种种理由予以拒绝。因制衣厂一直不肯签收,造成我至今仍无制衣厂接收了我的辞工申请的证据,请问: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5.
光阴荏苒,一晃我来县人大机关工作已近八个年头了,回头看看走过的这段路程,感触颇深。可以不无自豪地说,是人大这个大家庭用她那宽广的胸怀、渊博的知识、朴实的作风培养了我,使我不断进步,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6.
我的好丈夫     
我叫杨君艳,和东宁一样,也是一名政法干部。我和东宁共同生活了8年,作为妻子,我一直称他为东宁哥。 我和东宁认识时,东宁还是检察院的一名打字员。有朋友劝我:“君艳,你条件那么好,怎么找一个打字员呢?”我说:“他人憨厚实在,我就喜欢他这样儿的。”说实在的,东宁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实在的人。那时我还在乡镇工作,他的工作也很忙,我们两个只有周末才能相聚。  相似文献   

7.
那是我在佛罗里达州大学读书的第一个学期。我总感觉浑身无力,无精打采,有时候甚至要很费力才能从床上爬起来,并且瘦了20磅。但因当时忙于紧张地复习功课以及为佛罗里达州美国小姐的比赛做准备,我顾不上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相似文献   

8.
我在等待     
李良旭 《江淮法治》2010,(18):58-58
我相信,舟曲就像我那没有见面的卓玛那样永远是美丽的。那清香扑鼻的罐罐酒,依然在舟曲的大地上散发出浓郁的清香,令我陶醉,令我向往。  相似文献   

9.
有一位县委书记,多次对周围的同志说:“你们要真心爱护我,就请认真监督我。“同时,他还要求全县各级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都要欢迎和乐于接受监督。  相似文献   

10.
自到上海以来,我一直庆幸不已,因为到目前为止,我还不是房奴。最先到上海的那几年,我是来上海进修的,住在灯红酒绿的虹桥涉外商务区,掏的租金却是较为低廉的学校给学生的租金,并且原先的单位还能给予我一定的补助,所以,我对什么叫做房奴,什么叫做房租根本没有什么概念。后来,我很庆幸地被一所大学录取为研究生,  相似文献   

11.
1979年10月,我参加了本地首次招干考试,并顺利过关。第二年一月通知我前往中级人民法院报到。报到后,我被分配到了刑事审判庭当书记员,那年我刚满22岁。刑庭工作的艰苦繁杂和辛苦劳累让我无法适应.“娇生惯养”的我常常生病,院长无奈地决定:“让她到公证处去吧,那里相对轻松些,再说,她形象比较好,接待华侨、港澳同胞可能更合适。”就这样,在二楼刑庭呆了一年后,我调到了一楼公证处,从此开始了我的公证事业。  相似文献   

12.
关于绘画,总有些可说不可说的话。“不说”并非是不愿意说,而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因而也就难于说起。前些日子,曾去书店淘书,最终虽未买书,但是,书架上的那本有关英国作家劳伦斯的书名——《不是我,而是风》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实,绘画中的很多成份亦可如是观!  相似文献   

13.
人有的时候会想这样的问题,我是谁?其实这是人的一种自我反思,或者也可以说,是人在给自己进行一个定位。答案可以非常丰富,但是我想,可能每个人的答案都和他的职业有关联,一个人是干什么的,一个人一生在干什么。我,是一个律师。我是杨仲凯律师,这个概念模糊而又具体。我心目中的律师是怎样的,其实也可以归纳为,我,对自己怎样去要求,自己的人生怎样延展,怎样活下去。在想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本真的我和作为一个律师的我,撕裂成为两个人,一个是思考者,一个是游走在时光里的践行者,这种自我的要求,让两个我互相成为镜子,相互对照,试图达成一种完美的统一。我想,完成“我心目中的律师”的命题,叙事可能远比论说生动,不如就写一段往事吧——  相似文献   

14.
我的太阳     
或许我很唆甚至有些走题但毕竟这是我的心路历程我忙于前行没有任何景物能让我驻足天空海阔我不顾我一意去追随我的太阳——题记1976年我出生于辽宁鞍山一个叫的岩的小城。说来我们家算得上一个检察世家了,我爷爷在检察院叫检察署的年代做过这个小城的检察署长;我爸爸从文革后恢复建院时调入检察院,一千就是20年,连任两届检察长,去年6月交流到了法院。受家庭的影响,自小我就对检察院无比神往。大学毕业的时候,我顺利地考取了母校中国政法大学的研究生,随后我又接到了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的录用通知。于是我面临着经历中最艰难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杨柳 《江淮法治》2009,(14):24-24
有人说诗人的语言最美丽,有人说音乐的语言最动听,可我要说法官的语言最庄重,它开在审判庭上,长在法官心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凝聚着理性的深沉,字字铿镪有力,句句掷地有声。每一次走进审判庭,肃穆而立庄严宣判时,心底总会涌出一份神圣:我骄傲,我是一名法官。  相似文献   

16.
我能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还是要从我跨入检察队伍说起,高中毕业的那年,父亲拿了一张印有检察机关公开招干简章的报纸来到我面前,随后我顺利地通过笔试,体检,政审,在那年底我由一个懵懂的高中学生成为了共和国检察战线的一名新兵。  相似文献   

17.
吴辉 《法律与监督》2009,(11):48-48
我喜欢雨夜,没有缘由,就是喜欢。但今晚却是一个无雨的月夜。我试着推窗望月,月色如水,又如满载着馥郁浓情的露珠,晶莹纯美,更如花瓣中走出的仙子。哦,月光仙子!我为自己的发现感动。在你银白色的世界,你的姿态万千,蕴含万年静谧与深邃,正伴随着空灵飘渺的音符,随着如丝如雨的神态,向我,温情地轻轻跳动着,飞舞着,绽放着,一切挥洒自如,一身的轻盈和飘逸,真美。  相似文献   

18.
白轶先 《中国公证》2008,(11):63-64
自从干上公证这一行,我深深体会到要想干好公证工作不仅需要精通业务、恪尽职守,更需要无怨无悔的付出。  相似文献   

19.
我上电视了     
石碣村 《政府法制》2008,(21):25-25
我的一部小说在市里获奖了,一等奖。虽说奖金微薄,但市领导亲自到会颁奖。地方电视台很重视,有现场采访。在领奖和庆宴时,有摄像师扛着“炮筒子”对着我扫了几下,感觉还拍了我的特写镜头。回家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抱着电话薄给所有亲戚朋友打电话,让他们一定赏脸收看今晚的新闻:我上电视了,有我的特写镜头。  相似文献   

20.
当出租车迟迟不来的时候,我开始感到恼怒。在我的新书宣传前夕,在一个漫长的飞行后,我感到筋疲力尽,我迫切想尽快到达酒店休息。最终,出租车赶来了。司机是一个高大强壮的非裔美国人,就像是乔治·福尔曼和电影《金刚大战金手指》里一个恶棍的混合体。我决定不看他的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