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程美 《工会论坛》2006,12(5):41-42
1994年布莱尔当选为英国工党领袖,领导工党在组织机制和政策理念上实现了大变革。工党变革的实质是理论和政策的右倾化,这体现在工党在所有制问题上立场的改变和政策理念方面向保守党的趋同。但趋同并不等于相同,工党与保守党的政治分野并没有彻底消失,两党在价值观、某些具体的政策及政策目标上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世界现代史上的民族主义发展经历了三次浪潮,它们有进步的与反动的之分.当今世界民族主义表现为民族分离主义、宗教民族主义、"泛民族主义"、部族民族主义等不同形态,特征各异,但就其作用而言以消极影响为主导.冷战后,民族主义问题具有国际化、暴力化以及民族主义与宗教势力连体发展的趋势,造成的恶果日趋严重,并有持续发展之势,但受多种条件的制约,其发展力度有限.  相似文献   

3.
1998年5月28-31日,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与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合作举办了中美关系史国际研讨会。本文介绍了会议中双方学者对冷战时期中美关系的一些重大问题,例如两国对抗局面形成的根源、50-60年代冲突与克制的情况、两国关系解冻的过程、两国的外交决策机制和运作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交流,还介绍了美国学者在中美关系史研究方面所采用的方法和对资料的发掘情况。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学者们对中美关系现状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以来,中国大陆的中日关系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学理角度总结并审视其历程和现状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对这一时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所收录之学术文章的数量分析,这一时期的中日关系研究具有社会性、政治性、政策性和多样化的特征,并存在若干问题,其核心问题在于问题意识学术性的薄弱。正确认识问题的症结所在,在超越中求得发展,中日关系研究必将实现飞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欧洲社会党政坛沉浮的原因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欧洲社会党在欧洲政坛的政治影响力走过了一条低落———短暂高涨———低落的轨迹,说明社会党并没有走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政治危机。这与社会党在冷战后的理论变革和政策调整的局限性有关,也与社会民主主义至今难以撼动新自由主义在西方的强势地位有关。社会党的政坛沉浮轨迹对于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加强自身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英国工党针对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注重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一是建立督导员制度,加强党员管理和监督,维护党纪.近年来,在英国,以议会党员为主体的精英党员违反党纪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为了维护党的纪律,英国工党通过建立"督导员制度"来加强党员管理和监督.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工党议员的控制力度,工党把过去总督导员由议会党团选举产生改为由工党领袖直接任命.督导员的职责是:协助工党领袖了解党内情况,督促工党议员遵守党的纪律,采用强制办法使工党议员按党的意图在议会中发言和投票,对不听从命令的工党议员实施惩戒措施,直至建议领袖将其开除出议会党团.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主流国际政治学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在思潮方面主要有“共产主义失败论”、“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民主和平论”、“第三条道路”、“主权理论”;在理论研究方面主要有“建构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全球治理理论”、“国际社会理论”、“国际机制论”、“多边主义”、“现实主义”、“世界秩序新论”;在政策方面主要有“人权外交”、“新干涉主义”、“单边主义”。这些不同方面揭示了各自学术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及三者间的相互关系,预示着未来国际政治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美国和欧盟的对华政策明显地拉开了距离 ,他们的对华政策的调整变化是由各自所处的国际环境、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所决定的 ,它对美中关系、欧中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的中国特使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使外交作为非传统外交方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外交事务中,其无论是在形式、内容还是在功能上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代表性,而且制度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当代中国外交发展出来的一种新模式。特使外交的频繁使用和制度化发展是中国克服常驻外交有限性与外交事务处理的专门化、多样化要求之间矛盾的灵活化处理,是对拓展国际利益和实现外交转型的平衡性把握,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用国际主流方式参与国际事务和融入国际体系的积极选择。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随着两极格局的解体,东北亚地区多种矛盾和问题复杂交织,构成了中国地缘安全环境上非常重要而又相对脆弱的一个环节。学界对于东北亚地区的安全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对现有的研究情况作一梳理,以期对促进该问题的研究能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后,东西矛盾缓和,南北关系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凸显。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南北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这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国内学界对南北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其国际战略进行了三次大的调整,分别制定和实施了“超越遏制”战略、“参与和扩展”战略以及“单边主义”战略等三大国际战略。这三大国际战略的提出是美国国内外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对冷战后的大国关系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同时也对中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以来,国际政治经历了"帝国主义时代"、"冷战时代"和"后冷战时代"."9·11"事件后,世界进入"后后冷战时代"."后后冷战时代"具有包括大国冲突"退场"、多极世界形成、世界多样化和全球治理成为国际政治主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自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格局处于一个过渡阶段,新的国际格局正朝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世界各国都力求在新世纪、新的国际格局中发挥优势,掌握主动,争取成为更大的赢家,蒸蒸日上发展的中国自然也不例外。面临新的形势,中国正在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对外战略,调整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和新形势为依据,按照科学的理论和规律,继承发扬传统,着眼世界和未来,坚持与时俱进,以创造更加良好的国际环境为目标,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并力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调整后的内容大体包括以下几点:一、求同存异,和平共…  相似文献   

15.
关于冷战起源的几种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冷战起源的研究一直有争论 ,但总体而言 ,没有超出国际因素、国家因素和个人因素这三个方面。对于冷战起源的种种解释正是围绕这三个层次而展开的。无论作何种解释 ,美国作为第一责任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笔者同时认为冷战起源与冷战思维的形成密不可分 ,更值得注意的是 ,在冷战结束之后 ,冷战思维的影响依然存在于一些国家决策者的脑中  相似文献   

16.
在后冷战时代这一新的时代,中国和俄罗斯的合作既十分重要又举世瞩目,中俄合作的内容、方式、性质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在以一超多强和经济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国际背景下,日渐崛起的中国需要创造性地作出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冷战后日本联合国外交中的ODA外交。  相似文献   

18.
大国地位和大国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随着国际形势的演变而不断变化。冷战以后大国关系与冷战期间相比有许多深刻的变化 ,形成新的特点。当今世界大国关系中一极世界与多极世界之争将是长期的 ;大国之间竞争与合作并存 ,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型关系在一些大国间得到可喜的发展 ;各大国都重视参与各种国际组织的活动 ,在多边外交中谋求更广泛的合作 ,实现各自的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9.
苑崇利 《外交评论》2009,26(2):105-113
石桥湛山是20世纪日本国际政治思想发展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在冷战时期,石桥秉承他战前一贯的“小日本主义”的反战和平立场,阐发了日本“自主外交”的政策主张,进而提出了基于共同利益的“日中美苏”和平同盟的构想,并对冷战两大阵营的意识形态对立和冲突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和批判。石桥湛山在冷战时期的“脱冷战”的思想见解,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对现实的国际社会也不无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任杨文 《工会论坛》2009,15(1):144-145
冷战后,面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非但没有停滞和萎缩,反而进入了一个更加活跃的时期。作为我国总体外交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党外交,进一步扩大了交往对象,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作出了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