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中国东盟贸易2004~2005年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4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3周年 ,也是中国与东盟启动自由贸易区(FTA)计划后的第3个年份。这一年中 ,双方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以及《中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协议》。2005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进入实质性全面启动阶段 ,东盟还在协议中宣布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些协议的签署表明中国与东盟关系已进入全面合作的新阶段 ,也表明中国与东盟通过WTO与FTA相互促进、互利合作的区域合作已取得初步成功。从货物贸易的具体数据看 ,本年的区域贸易特征可概括为以下5个方面。一、突破千亿 ,保持势…  相似文献   

2.
当前,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成功达成自由贸易协定,标志着东盟的FTA战略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自此,东盟建成了包括所有周边主要国家在内的FTA/EPA网络,巩固了其在亚洲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话语权不断增强,在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东盟FTA战略的不断推进,对于东盟自身和中国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琴 《东南亚》2007,(2):28-33
2005年12月13日,在第九次韩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韩国总统卢武铉与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泰国-东盟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关于落实韩国与东盟全面合作伙伴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2006年7月,文莱、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东盟5国与韩国实施减税措施(泰国暂时未加入货物贸易协议),而其他东盟4国将于较晚时期执行。《韩国-东盟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标志着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它表明韩国与东盟的关系进入了新阶段,也使东亚区域一体化呈现出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2007年11月,韩国与东盟正式签署了《韩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构架下服务贸易协议》,这是继《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协议》之后东盟签署的第二份服务贸易协议。本文拟论述韩国与东盟国家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特点,并分析韩国与东盟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特点和前景。  相似文献   

5.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10年来,广西凭借区位优势,与东盟各国在各领域都开展积极的合作,尤其是在经贸领域,无论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还是投资合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今年是《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10周年,本文重点分析《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以来,广西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成绩、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具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东亚的经济一体化与东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亚地区(本文中指参加东盟+3 的各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动向正在扩大。1991 年东盟决定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2003 年 1 月 1 日该自由贸易区大体已经建成。东盟想分别与日本和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日本也于 2002 年 1 月 14 日与新加坡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于同年 11 月 30 日生效。进而,目前日本正与东盟进行框架谈判。东盟如何应对东亚的这种动向呢?   一.东亚经济:比较与关系      1.概观  在论述东亚经济一体化之前,拟简单地归纳一下东亚经济的现状。表 1 列出了东盟各国和日本、中国、韩国的…  相似文献   

7.
一、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继2001年正式确定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CAFTA”)计划之后,2002年11月4日,出席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段时间里 ,伴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出现以及下列事件 :中国加入WTO ;越美签订《贸易协定》 ;中国与东盟签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的框架协定》 ;日本、韩国也将与东盟签订类似的协议 ,而美国也在考虑与东盟签订一份如此的协议等 ,一股自由贸易的浪潮在东亚地区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在此背景下 ,2002年11月 ,在柬埔寨为实现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而签订的协议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一个崭新的事件 ,它起源于东盟和中国领导人的政治决心 ,而本区域的学者对此问题还没有多少研究。越南国家社会人文科学中心世界经济研究所也是…  相似文献   

9.
东盟通过2003年10月举行的一系列会谈大大改变了其区域外经济关系。特别是在经济上,不仅与中国,而且与日本乃至印度签署了FTA(自由贸易协定)框架协议。此外,中国和印度还加入了TAC(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不仅作为地区合作机构的东盟,其加盟国也分别正在重建与区域外国家的关系。取得最大变化的是积极进行FTA谈判的新加坡。泰国则于2003年10月与印度签署了FTA协定。本文拟分析东盟及其加盟国与区域外的关系迅速变化的背景,并考察其对日本所具有的含义。一.东盟区域外经济关系的展望下面从贸易和海外直接投资这两方面来考察一下东盟各国…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2005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全面启动阶段,东盟宣布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也表明中国与东盟通过WTO与FTA相互促进互利合作的区域合作已取得初步成功。关于建设中  相似文献   

11.
In the late 1990s, Japan and South Korea concluded their first bilateral free trade agreements (FTAs) in completely opposite sequences despite similar domestic pressures. Japan concluded an "easier" FTA with Singapore first and then concluded a more "difficult" FTA with Mexico. South Korea concluded a more difficult FTA first with Chile and then moved on to negotiate with Singapore. In this article, I analyze these cases and review the literature on bargaining and two-level games to develop a model of how these differences in sequence account in part for the relative differences in each country's bargaining strength in their more difficult negotiations. The preexistence of the Singapore FTA eased domestic pressures to reap the benefits of entry into the bilateral FTA game. Thus, Japan could approach the more difficult FTA negotiation knowing that a "no-agreement" outcome would not fundamentally increase domestic pressure to get into the free trade "game." This alternative to no agreement put the Japanese in a stronger international bargaining position. South Korea negotiated its harder case knowing that the relative domestic pressure to get in the FTA game would increase without an agreement. This relatively worse bargaining position created a context in which South Korea conceded more internationally at the expense of higher side payments domestically.  相似文献   

12.
朝鲜半岛与东北亚和平安全机制:构想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2007年随着"六方会谈"出现进展,朝鲜半岛和平机制和东北亚和平与安全机制的构建被提上了日程。目前,有关国家对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发展路径和参与谈判的主要成员是2+2,还是四方仍然存在着分歧。从持久的和平需要看,应该最终签署四个协定:《朝韩基本协定》、中美朝韩四国协定、美朝关系正常化协定和美朝韩军事信任措施协定。东北亚和平与安全机制,需要确立一套能够普遍遵守的原则或行为准则。它的运行模式,既不能完全照办欧洲的经验,也不是绝对排斥欧安组织有参考价值的一些做法和相关的目标。该机制的功能定位不能过低,它必须介于论坛和高度组织化的机制之间,要就广泛的安全与合作问题进行协商,要向机制性监督约束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The Korea–EU relations have undergone a substantive change du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 The bilateral Framework Agreement, which was first signed in 1996 and updated in 2009, has upgraded the bilateral relationship to a considerable extent. The common membership of Korea and the EU to the Asia–Europe Meeting (ASEM) has also expanded and deepened the channels of official contacts between the two parties. Among these factors, the Korea–EU FTA Agreement, which was initialed in October 2009, appears to have the potential to affect the relationship most strongly. The results of elites’ interviews conducted during September 2009–April 2010 largely verifies this in a number of interesting aspects. Especially, most of the Korean elites perceive the Korea–EU FTA as an opportunity to maximize the effects arising from “the expanded markets”, “reduced market risks” and “harmonized European business practices leading to reduced transactions costs”. This also has had substantially positive impact on their perception of the EU’s importance to Korea.  相似文献   

14.
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中呈现了多种机制和路径并存的局面,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缺乏可以主导地区经济合作的力量和机制。这就为该地区次等力量、次等双边合作关系充分发挥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作用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广阔空间,也凸显了它们推动地区经济合作的作用。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必将激起区域内各种双边关系的调整,推动中、日、韩三边合作、东盟与东北亚 3国的进一步联合,从而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当前,中韩政治关系良好,经贸相互依赖关系加强,在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上有共同利益,建立中韩双边自由贸易区的条件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15.
中日韩FTA战略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形式,作为东亚区域一体化合作的主要成员国中、日、韩三国,也纷纷开始了各自的RTA/FTA体系的尝试,以避免被排除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之外。但由于目标的不同,中、日、韩三国FTA战略也大相径庭。各国优先考虑的谈判对象和建立FTA的进度也各不相同,建立FTA所涵盖的内容也存在很大差异。建立三国稳定的政治互信关系和固定的磋商机制、确立时间表、与日本协调FTA战略、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将加速中、日、韩FTA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FTA战略选择:基于CGE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由贸易区(FTA)作为国家间经济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展,绝大多数世贸组织成员国都参与了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区域贸易安排,全球贸易50%以上是在区域贸易协定下进行的。以中、日、韩三国为主体的东北亚地区,经济规模占据了东亚整体经济规模的90%。然而,中、日、韩三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却是步履艰难,三国之间至今为止没有建立任何自由贸易区。这种情况与三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世界经济地位及相互间密切的经贸关系是不相符的。从东北亚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和现实出发,运用一般均衡模型分析比较东北亚中、日、韩之间不同FTA合作模式对三国潜在的经济影响,重点包括不同模式的FTA对三国福利、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贸易平衡、贸易条件及各产业产出的各种影响,GTAP模型的模拟结果显示:建立中、日、韩三国FTA将会给中国带来最大福利收益。但是综合中国福利、贸易平衡、贸易条件的变化,从现实的角度考虑,中国优先与韩国建立FTA将是更为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韩国已签署FTA中的农产品贸易规则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韩国推进FTA,无法避开农业开放问题。对韩国已签署FTA的研究结果表明,韩国的FTA农产品贸易规则具有如下三大特征:一是农产品总体开放程度根据对象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相异;二是农产品与工业产品的开放程度极不对称;三是各类农产品的减让模式和救济措施根据每类农产品对韩国的重要性和对象国的出口供给能力的不同而相异。据此,可以预测韩国将在中韩FTA农产品谈判中提出较保守的方案,中国有必要全面权衡各产业的利益效果后做出适当的决策。  相似文献   

18.
自贸区与政治一体化——中日韩自贸区的战略设计及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韩第四次首脑峰会使东北亚自贸区的建设提上了日程,但是敏感而复杂的政治安全形势对自贸区的发展构成了现实的挑战。基于功能主义的现有地区合作框架并不能解决该地区深化发展所要面对的问题,中日韩三国需要构建一种基于相互承认逻辑的新地区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A number of countries have chosen recently to shift away from an exclusive support to trade multilateralism and towards regional or bilateral trade agreements. Being no exceptions in this respect, the Republic of South Korea and the European Union have engaged in a bilateral FTA negotiation in early 2007. The objective of the paper is to account for the unexpected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he negotiation. The paper starts with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trade and investment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partners and underlines the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the two partners, as well as their respective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interests. As a next step, the paper delves into the “politics” of the FTA negotiation with a view to highlighting the motivations and objectives of the various partners involved. It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major reason why the negotiation turned out to be more complex than initially expected relates to the two partners’ diverging views as to what a discriminatory FTA should imp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