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作权法上的技术措施产生不过数十年,但对其的认定却是司法实践中一个不可忽视而又不断发展的问题.寻求利益的平衡,是立法乃至司法的目标之一,也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力量。本文从著作权法上技术措施的认定问题入手.研究利益平衡在这一问题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作权法》第1条是立法目的条款。以在裁判说理中所起作用为标准,可将《著作权法》立法目的条款的司法适用类型化为直接依据型、法律续造型、制定法的解释型、法律行为解释型、论证补强型、文书美化型与例行罗列型。《著作权法》立法目的条款的司法适用存在错误适用与瑕疵适用问题。前者包括实质误用与形式误用;后者包括说理不充分适用、理解不统一适用与冗余适用。规范《著作权法》立法目的条款的司法适用,需秉持“克制”援引的基本立场,摒弃整条援引方式,并明确条文中不同层次立法目的各自指向,遵循绝对禁止援引场合与有条件援引场合的适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法定赔偿在著作权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但在我国理论上给予总结论述者不多且并不深入,本文旨在从法理学角度来探讨该制度的基本价值和功能,以期有助于我国法治完善。一、法定赔偿制度之价值选择任何一种法律制度必须具备合理的法律价值。知识产权制度所要促进的法律价值是正义与效率,1著作权法中的法定赔偿制度也是如此。我国《著作权法》第1条  相似文献   

4.
2011年7月13日,“《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启动会议”在京举行,标志着中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法正式启动。今年是《著作权法》实施二十周年,此次修法正式启动,距离修法涉及面较广的第一次修订也有十年之久,俗语说“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间经济、社会、科技变化之巨,对一部捆绑于新技术高速发展列车之上的法律来说,要求其作出的回应太多太多。  相似文献   

5.
关于产品设计图纸著作权侵权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产品设计图纸著作权侵权的认定马治国关于产品设计图纸的著作权及法律保护问题,在我国《著作权法》中是一个薄弱环节,由于法律没有详尽规定,所以,在司法实践中对产品图纸的著作权及其法律保护的问题产生了混乱,使得权利人的著作权常常受到侵犯,而得不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6.
著作权集体管理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俊强 《法学杂志》2003,24(3):47-49
20 0 1年 10月 2 7日 ,我国对著作权法进行了修改并同时实施。著作权法中新增加的关于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规定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著作权集体管理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应由立法来解决。解决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出现问题的前提是必须明确著作权集体管理的法律性质。准确把握著作权集体管理的法律性质也是制定《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董炳和 《知识产权》1999,9(1):31-32
一、我国法律对专有出版权的规定 我国法律对专有出版权的规定主要表现在著作权法第四章第一节(图书、报刊的出版)和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五章的相关条款中,其中最主要的是著作权法第30条和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39条。 著作权法第30条是关于专有出版权的集中规定,共有两款,第一款的内容为: “图书出版者对著作权人交付出版的作品,在合同约定期间享有专有出版权。合同约定图书出版者享有专有出版权的期限不得超过十年,合同期满可以续订。” 这一款规定首先确认了出版者对由著作权人交付其出版的作品所享有的专有出版权,同时规定了出版者享有专有…  相似文献   

8.
赵德铸 《行政与法》2005,(7):114-116
我国加入WTO后,国内法中著作权法规定将面临与国际法相协调的问题。其中,我国著作权法与TRIPS协议在邻接权、合理使用,出租权、权利限制、执法措施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差距。因此,我国著作权法首先应该从法规的完善上入手,逐步缩小与TRIPS协议的差距,扩大和国外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法律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我国著作权的司法保护力度,完善著作权的法律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作权法》将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规范对象明确限定为交互式网络传播行为,使得非交互式网络传播行为的定性成为司法判定的难题。本文从非交互式网络传播行为侵权认定的司法困境切入,深入剖析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相关立法规定所存在的缺陷,在对这些缺陷进行必要的反思后,尝试提出重构我国现行《著作权法》上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制度的具体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0.
霍瑞娟 《中国司法》2007,(11):95-96
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著作权法》是知识产权法的一个分支。知识产权法中穿插着许多国家强制性规则的内容,作为知识产权法组成部分的《著作权法》自然也有所体现。《著作权法》中的国家强制是国家基于公共目的在著作权领域施加的强制,主要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方面的强制。一、《著作权法》中行政强制的表现在立法方面,我国出台了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行政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药品行政保护条例》,…  相似文献   

11.
技术保护措施的新坐标——解读我国首例软件捆绑销售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晖  马宁 《知识产权》2007,17(2):63-65
我国2001年修改的著作权法承认了著作权人为保护作品的著作权而采取的技术保护措施的法律地位,但对其限制却没有明确规定。近年来,技术保护措施的运用越来越呈现出背离法律初衷的趋势,现实中已经出现了不少借助技术保护措施来直接或间接实现对产品销售控制的案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阻碍技术进步的局面。上海高院于2006年12月二审判决的北京精雕公司诉上海奈凯公司著作权侵权案,首次从司法上认定了技术保护措施只有为保护作品著作权而采取的情况下,才受到我国著作权法的保护,从而在法律上否定了利用技术保护措施实现捆绑销售产品的作法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2.
著作权法修正草案历经三年修改,反复讨论,终于2001年10月27日九届全国大人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是我国著作权法自1991年6月1日实施以来的首次修改,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又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归纳起来,新著作权法主要带给了我们十大“亮点”。  相似文献   

13.
起源于大陆法系的著作人格权制度被认为是两大法系著作权法的主要区别之一.但作为诞生于司法并在司法中发展的权利制度,两大法系对著作人格权保护的差异在其保护依据的不同,即系依著作权法还是非依著作权法进行保护.作为具有人格因素的权利,著作人格权因其不可转让等特征而被认为阻碍了商业自由.但在著作人格权保护的利益平衡原则下,两大法系依不同的法律工具达致了大体一致的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14.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经过十年的努力,我国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并且参加了7个有关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可以说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标准。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  相似文献   

15.
加快《著作权法》修改工作是贯彻中央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决定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入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进一步完善我国著作权法律制度的现实需要。经济全球化、科技全球化带来的巨大影响,特别是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对著作权法律制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著作权司法实践中也出现大量亟待立法解决的问题。《著作权法》的修改应当立足我国国情,着眼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科学的态度,突出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6.
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5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并于1991年6月1日起实行。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著作权法,既体现了改革开放的精神,又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不愧为一部成功的法律。本文仅就我国著作权法的国际性和中国特色,发表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2001年修改的著作权法增加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但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不断发展变化的网络技术面前,如何将法律的一般规定运用到具体的案件中,一直是执法者面临的复杂课题。回顾和总结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司法实务,深入研究司法裁判的法律分析和适用,对如何看待网络环境下著作权法律调整,如何进行法律研究,无疑会得到启发和教诲。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作权法中合理使用的“合理性”判断标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美国著作权法中合理使用的“合理性”判断标准吴汉东在著作权法领域中,合理使用的判断规则是一个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课题,在我国尚有待开拓研究。我国著作权法仅对合理使用的具体类别作了原则性规定,且司法实践积累的经验不多,学界也未形成理论化、系统化的学说...  相似文献   

19.
时事点评     
《著作权法》 内外有别 我国现行《著作权法》日益显示出内外有别的差距,即保护外国人优于保护国人。据国家版权局今年初提交国务院的一份报告中显示,差别主要来自以下方面:我国法律只保护外国人的实用艺术作品,中国人的则缺少保护;外国人的计算机程序无需履行任何手续可获得为期50年的司法、行政保护,国人软件则需登记后才保护;外国人的表演权是完整的,包括现场表演和“机械表演权”,国人的表演权只涉及现场表演;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司法改革十年检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卫东 《中国律师》2002,(11):40-43
从我国上个世纪90年代初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时起,中国的司法改革也因形势的需要而被提到日程上来,屈指算来,这个过程已经持续有十个年头了。回顾十年司法改革的历程,无论从实践方面还是在理论研究方面,都可以说是成果颇丰。而在本文中,笔者并不打算过多地为司法改革的过去歌功颂德,只想从我国当前的司法改革和学术研讨的角度出发,对司法改革十年来的一些作法及理论研究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期为我国的司法改革贡献绵薄之力,并请各位读者提出批评意见。一、司法改革十年历程简要回顾在20世纪90年代的前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