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童婧 《学习导报》2009,(4):42-44
踏上湖南省桃源县这块神奇的土地.溯沅江而上十余公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就如此逼真、如此生动、如此不加掩饰而又仙雾缭绕地展现在眼前,她是如此地让人兴奋惊喜不已!如果说,1600多年前,陶渊明寻访桃花源后,把桃花源当成了他的精神家园、灵魂净土、“不足为外人道”的绚丽之梦的话,那么,今日存于世间的桃花源.却是那么实实在在地拓展着古桃花源的意境.演变成人间一方群芳争妍的美好乐园。  相似文献   

2.
杨志 《廉政瞭望》2013,(2):73-73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讲一位晋代渔夫,误入与世隔绝的一个村落,那里如同人间天堂。桃花源人自我介绍.说“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如果你仔细琢磨:若他们的话可信,桃花源可够恐怖的。为什么?从秦到晋,至少500年,假设他们祖先初来时100人,500多年后,桃花源里该有多少人?就算他们缺医少药,死亡率高,人口50年才翻一倍Ⅱ巴.那500年后,桃花源里至少10多万人。  相似文献   

3.
《党建》2016,(4)
正桃花源开而复闭,惹得世人说到今。每每想起陶渊明,眼前便会闪现出5棵柔韧的青柳,簇簇怒放的金菊,怡然欢乐的桃花源。陶渊明是我国田园诗派创始人,其诗文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以"田园"为标志的人生境界,成为中国文人千年不移的文化理想。不仅如此,陶渊明还以其高迈的风骨,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政治文明和人格行为。桃花源开而复闭,惹得世人说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笔下,一群为了躲避秦皇暴政的苦难的人群,相携着从武陵郡出发溯沅水而上,及至武陵深处,沅水上游,这里鸡犬之声相闻,道路阡陌相连。这就是陶渊明描写的令多少中国人为之向往的"桃花源"——铜仁。  相似文献   

5.
梁衡 《学习导报》2012,(14):55-57
三、心中的桃花源 陶渊明为晋代柴桑人,即现在的江西的九江县、星子县一带。九江我是去过的,这次为写这篇文章又重去两地寻找感觉。结果这感觉真的让我大吃一惊。在陶渊明纪念馆,我看到了许多历代、各地甚至还有国外对他的研究资料,及出版的各种书刊。  相似文献   

6.
王建堂 《学习月刊》2009,(13):53-54
陶渊明原创了田园诗.也原创了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王维、李白、苏轼、马致远,都曾诗意地栖居在这里。陶渊明生存方式的选择.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7.
古代道教徒都是追求长生不老甚至成仙的,不老以至不死的地方就是"理想国"。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的就是一个"理想国"。对于桃花源的理解,古今异说纷纭。龚斌先生《陶渊明集校笺》中对此作过详细的梳理。康骈称陶渊明所记桃源:"鼎州桃花观即是其处。"吴宽《瓠翁家藏集》卷四十《送刘武陵诗引》  相似文献   

8.
《党史纵览》2007,(4):55-55
胡耀邦酷爱读书,可以背诵许多中外名篇,对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印象犹深.1962年,担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回到家乡湖南兼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湘潭地委第一书记.  相似文献   

9.
自《诗经》呼吁“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后,人们对理想国的憧憬就不绝于史,最典型的莫过于东晋陶渊明和他的“桃花源”。 陶渊明曾一度当过彭泽(今江西)县令,“在官八十余日”,因为看不惯官场腐败,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便挂冠而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美丽的大自然、静穆的原野、袅袅的炊烟,触发了陶渊明的创作灵感,他以浪漫主义的诗情构筑  相似文献   

10.
这是每年秋季一个特定的日子,我们都会在青海湖看到的景象,僧人们扔进湖里的这些东西.里面包裹着当地的人民积攒的金银财宝、五谷杂粮以及其它财物。而且僧人们,为他们扔下去的财物越多.他们就越自豪。青海绝非富庶之地.如此斗富好像不大可能,那么本就不富裕的人们,为什么如此抛撒财物呢?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因敬畏,我不敢碰触这个名字。 还是在读中学的年代.我就曾被老师教训:不要像陶渊明那样消极厌世,有不健康的出世情结。那时.我并不知道什么叫“出世”,也不知道谁是陶渊明。于是,出于好奇,便提早走近了陶渊明。  相似文献   

12.
《当代党员》2011,(5):26-27
2008年晚春,酉阳桃花源,落英缤纷。簇簇桃花,封闭在桃花源山洞里.已自开自落两千余年。在历史的峡谷里。酉阳就像一个大桃花源,窝在大山深处。这年春尽后的初夏时节,一位来自江苏的干部,健步踏入酉阳,带来一股新风。“酉阳需要一场思想的透雨。”一声呐喊,惊破桃花源沉寂的潭水。  相似文献   

13.
正正安县市坪乡龙坪村利用原有的自然和地理条件,复原了《桃花源记》中描述的场景,并通过打造高端民宿、家庭旅馆等措施,帮助当地居民实现脱贫致富。1600多年前,陶渊明写下短短数百字的《桃花源记》,却留给后人无限遐想。历代文人雅士纷纷寻找桃花源,全国多个地方争夺"桃花源"这一称号,并提出大量的证据佐证。时至今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归园田居"成为现代人向往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易群 《湘潮》2006,(6):55-55
1962年初秋的一天,时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在常德地委负责同志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来到了桃花源。那时的桃花源除了头门牌坊以外,在如今的穷林桥和菊圃之间还有一座二门牌坊,牌坊两边的石灰砖柱上用隶书镌刻着三副对联:一副曰:山鸟似欲啼往事,桃花依旧笑春风。一副曰:桃花流水杳然去,嬴颠刘蹶了不闻。一副曰:且欲近寻彭泽宰,至今传者五陵人。当胡耀邦行至二门牌坊前,停住脚步,抬头看了看柱上的对联,望着身边的一位同志,笑道:“你可知道谁是彭泽宰吗?”那位同志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是陶渊明吧。”胡耀邦和蔼地颔首…  相似文献   

15.
庙坝镇位于“中国苎麻之乡、中国醪糟之都、川东绿竹之乡”——大竹县南端,因地处平坝且庙多而得名。全镇幅员71.05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居)委会、93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约4.3万人,被誉为达州“南大门”、川渝“桃花源”。  相似文献   

16.
古代大诗人苏轼游览庐山.留下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名句。诗人说的是看山,其实看任何事物,方式不同、角度不同,观察结果都会有所不同。那么,看我们改革开放30年来的长沙.又何尝不是如此。从数字看长沙.看长沙的种种数字,虽然枯燥,但雄辩而有力。伟人列宁说: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最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7.
古代大诗人苏轼游览庐山.留下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名句。诗人说的是看山,其实看任何事物,方式不同、角度不同,观察结果都会有所不同。那么,看我们改革开放30年来的长沙.又何尝不是如此。从数字看长沙.看长沙的种种数字,虽然枯燥,但雄辩而有力。伟人列宁说: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最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8.
《当代党员》2014,(11):F0004-F0004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东接张家界,南接凤凰城.西靠梵净山.北邻桃花源,巴渝文化、湘楚文化、夜郎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土家族、苗族等多民族在这里聚居,共生共荣。  相似文献   

19.
易重华 《学习月刊》2010,(13):24-26
在连续发生了12起跳楼自杀事件后.尽管富士康公司列举了每个当事人的个体原因,如恋爱、家庭、疾病等等.以此来证明这些是各有原因的孤立事件,但是无论如何解释,都无法掩盖悲剧如此集中而频繁地发生在同一家企业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我则是好读书,不求解。比陶公的散淡更进一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把读书当作一种娱乐活动。立足点如此,便只求从书中找到轻松惬意娱目怡神的感觉,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