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陈其胜 《唯实》2011,(2):20-24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进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是在中国国情基础上展开的现实运动过程。特殊的中国国情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成,多样的中国国情规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动态的中国国情牵引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特殊、多样、动态的中国国情中展开为生成与发展的逻辑过程。  相似文献   

2.
《探索》2015,(3)
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研究的时间还不长,所以有一些基本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分期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研究的基础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属于历史学科,其研究对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分期要综合考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涵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据此,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分为两个大的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20年共产党组织出现到1978年真理标准讨论之前,这是以毛泽东思想为主要理论形态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从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至今,这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形态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的历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这些人学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在新的时期,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中国化进程,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当代形态。  相似文献   

4.
《探索》2015,(6)
从"学科形态"层面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化"出的成果作整体的学理凝练在本研究领域还处于薄弱状态,以至于人们对作为"顶层"政治意识形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印象深刻,而对于其"学科形态"即所达至的学术"制高点"有点若明若暗。应该从"学科形态"层面去把握这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就是说,"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概念集中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哲学形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概念集中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经济学形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集中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科学社会主义形态"。  相似文献   

5.
田辉 《学习论坛》2008,24(4):24-2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为一种哲学形态,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本质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创新实践既坚持了马克思实践的观点,同时作为时代精神的概括,从根本上抓住了实践的创新性特征,是建构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张颢 《党史文苑》2012,(18):42-44
红色资源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历史进程中生成的以革命遗迹作为物质载体的精神形态。红色资源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井冈山精神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端,延安精神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飞跃,新时期改革创新精神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重大飞跃。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为一种哲学形态,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本质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创新实践既坚持了马克思实践的观点,同时作为时代精神的概括,从根本上抓住了实践的创新性特征,是建构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经历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萌发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相互作用,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基本机制: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具体实践的推动机制;二是中国具体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提升机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维形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需要以文化自觉为基础,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效性;以理论创新为目标,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性。  相似文献   

9.
高鹏 《求实》2012,(Z1):7-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是中国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寻找和破解中国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的结合,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和中国实践的创新,也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的融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形态。因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多元文化形态的嬗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演进是19世纪末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两条重要的历史线索,两者在起始时间上相互重合,在历史进程中良性互动,在形态转换上是有机统一的。中国社会多元文化形态的嬗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深层次的文化动因;而嬗变过程中所产生的精英文化、主导文化、大众文化等文化形态则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实现提供了必需的时代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1.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形态学诠释与建构是从哲学上塑造当代中国"思想自我"的理性自觉.实践理论形态和学术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种基本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当代形态的建构应着眼于"中国化"的方向、理论体系建构和哲学把握时代的"问题意识".当代中国现代性问题和人的生存发展境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当代形态建构的富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12.
刘洁  白启鹏 《理论学刊》2014,(4):4-7,129
民族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特征,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条件。然而,民族性的基本内涵不能单纯理解为民族形式,应该包括民族主体、民族形式、民族精神等基本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形成扎根于中国文化土壤的中国化了的再生形态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征途上,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四大理论成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形态,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性作用,其主要创立者邓小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本文主要阐述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的五个方面的贡献。深入研究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的贡献,对于我们进一步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创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回顾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变化的历程,不难看到,文本解读和形态创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回归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正确解读,创新形态,不仅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前提,也是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的根本目的所在。创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现形式和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姜喜咏 《探索》2007,5(3):4-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语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根据和首要的基本理论前提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民族国家的时代问题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实质和方向问题。必须追问:我们需要怎样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言说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语境”问题首先要深刻反思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中国化的理论向历史转化的复杂内在递进逻辑,特别要注重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的中间逻辑环节。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语境”问题的基本内容主要有:(1)实践方面: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实现“软着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内在融合,民族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2)理论方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多样性,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根,等等。  相似文献   

16.
陈加飞 《探索》2022,(2):1-12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发生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辩证运动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走向与发展形态。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问题,产生了多种解释。立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从共时性与历时性相统一的视角,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中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的理论内涵和历史内涵,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起点问题。从这个角度看,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起点,1927年后在“井冈山道路”实践创新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创新堪称是创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开篇。实践起点与理论开篇及其辩证互动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起点发生的内在逻辑与历史逻辑。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起点的双重性及其辩证逻辑,获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发生的过程性与必然性的历史解释,对中国共产党总结自身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既是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际的过程,也是在新的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它是时代性和实践性的高度统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因历史使命的转换与时空条件的变迁而构成不同的话语形态:译介话语、传播话语、领袖话语和平民话语。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被不同的话语形态不断解读和诠释,呈现出民族化、具体化、系统化和大众化的理论品质,由此引发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次理性跃迁。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探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建宁 《学习论坛》2005,21(12):5-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新鲜实践经验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结合、融合、磨合、整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观念形态转为实践形态的过程。认真回顾、总结、梳理、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对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进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有着独特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形态,在这些理论的指引下,我国民族工作取得巨大成就。民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回顾和总结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实践及成效,探讨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