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是生产之基。生态之要.生命之源。黑河、臭河、垃圾河等污染影响民众生活,群众反映强烈、意见很大。在这种情况下,“五水共治”的创举应运而生。《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决定》提出,着眼于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按照治污先行,  相似文献   

2.
中医养生的最高境界之一是“治未病”。早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古人就曾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由此可见,“治未病”是内经理论体系中的重要部分,甚至贯穿于《黄帝内经》始终。所谓“治未病”,可以概括为“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两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蒋玉萍 《群众》2022,(8):16-17
<正>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牢牢把握好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积极以数字经济破局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低端锁定”,正视以数字经济提升我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所面临的制约,探索从多向发力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克立 《党建研究》2023,(10):57-5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要求“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对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基层治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近年来,湖北省谷城县聚焦建设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党建引领,按照“自治利民、法治安民、德治聚民”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四个基本点,即“法律之治”;“依法之治”;“宪法之治”:“良法之治”..要坚实地树立起“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必须牢牢地把握住“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这四个基本点,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真正有力地推进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6.
法治在于“良法之治”。一项“恶法”的存在,较之无数次的邪恶执法危害更大,因为它腐蚀的是法治的“水源”,滋生并助长法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邪念。现代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数量繁多、体系庞大,倘若缺乏常态而有效的审查监督机制,难免会给一些“恶法”隐匿之所,其恶劣影响犹如一粒极臭的“老鼠屎”,败坏了法治这一整锅“汤”。  相似文献   

7.
<正>江干因水得名、因水而兴,东濒“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西依“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的西子湖,素有“钱塘江畔金江干”之美称。自全市启动“五水共治”行动以来,该区按照“治水先治岸”的工作思路,通过实施“五水共治·双清”(清除河道两岸违法建筑、清除沿河排污口)专项行动,拆除沿河违建,减少人河污染,有效改善水环境,挤压污染企业生存空间,推  相似文献   

8.
天台县雷峰乡坚持“水岸共治”,实施“三大行动”,美丽乡村建设和“五水共治”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全乡现有31个自然村,村村通公路并进行了道路硬化,硬化率达到100%;全乡所有行政村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垃圾农户收集处理率达到100%;镇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1%,农户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农户卫生改厕率达到86%.美丽乡村建设和“五水共治”成为群众拥护的“民心工程”,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最近,台州市推广天台县雷峰乡坚持“水岸共治”,实施“三大行动”与美丽乡村建设、“五水共治”融合发展的做法,并定为“雷峰模式”.  相似文献   

9.
“官”也能治病张钰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可有谁听说过“官”也能治病?有!不但能治,而且包治百病,尤其是对那些怪病、邪病特别地灵。妙手神医,“官”到病除。此种神奇勿需旁人指点,自己就能看个透彻。某某未得升迁,就会病魔缠身,不是今天去住院.就是明天去疗养。而...  相似文献   

10.
莫梅锋 《人民论坛》2023,(6):100-103
互联网“创作者经济”的兴起,为创作者提供了经济收入,为网站平台带来经济来源,为实体经济注入活力。互联网“创作者经济”经历了专业人士创作、普通用户创作和人工智能创作三个阶段的演化,创作主体、创作关系和创作过程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其隐含的公平、责任、安全等多重风险被数字剥削和算法陷阱双重传导、放大。促进“创作者经济”规范化发展,需要从政策引导、行业自律、全民参与等角度实现多元共治。  相似文献   

11.
8月4日至7日,湖南省人事厅机关分两批举办了抓“四治”(治奢、治浮、治懒、治假)、兴“三风”(勤奋学习之风、调查研究之风、勤俭节约之风)专题学习班。  相似文献   

12.
以“五水共治”倒逼转型升级.是省委、省政府坚持问题导向,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也是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突破口与切人点。近年来,东阳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治水与转型并举,不仅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断面水质的根本性好转,同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走出了一条“以治促转、治转同步”的双赢之路。  相似文献   

13.
王琳 《时事报告》2007,(3):20-20
政策背景:在十七大报告中,“发展”共出现了273次,报告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字之变,内涵深刻,反映出我们党对经济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4.
在港澳“一国两制”实践中,出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港澳同胞参与国家管理等“共治”现象,作者基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及统一后有效治理的考量,尝试将“共治”概念引入到“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探索之中,以期拓展“一国两制”制度设计的基本思路。现将文章发表如下,以供学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黄博 《群众》2023,(6):18-19
<正>“郡县治,天下安;乡村治,郡县稳。”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乡村的善治与振兴,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民族复兴目标的实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完善推广数字化治理方式,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江苏省委一号文件指出要推进精细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的农村基层治理平台建设,完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乡村智治是现代信息技术和乡村治理深度融合的产物,是乡村治理数字化、智能化的模式体现,是伴随乡村自治、法治、德治建设所出现的新型治理形态,而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智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大学”乃“大”与“学”之和。关于大学之“大”,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曾有过精彩的论述:“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那么大学之“学”与其他学问有何不同?大学之“学”又有什么丰富的内涵?我的认识如下:  相似文献   

17.
“法治”与“法制”一字之改意义非同一般:法治必定以民主为前提,它与专制相排斥;法治按其本意首先是“治官”、“治吏”的;法治概念的提出,直接针对的是“人治”。由人治走向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欲治“浮夸”先治“夸浮”陈讷今年,苏北沿海某县从惩治“夸浮”入手,狠刹“浮夸”之风.先后撤销了两个乡镇党委主要负责人的职务,在该县上下和周围县市引起了不大不小的震动。普遍认为,该县的做法看准了问题的实质,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失为...  相似文献   

19.
论“人治”与“法治”产生的社会土壤及现实目标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在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这个根本问题上,是要“人治”还是“法治”,并不依人们的主观爱好为转移,而是根据时代的要求,由历史作出的选择,即“人治”与“法治”的产生都有其社会主坟,其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历史和地理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当今社会发展的方向已清楚地表明,由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一、“人治”产生的社会土坯“人治”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历来说法不一,但含义大致相同或近似。有的称人治即一人之治,即集国家立法、行政、军事、司法等大权于一人;有的称人治与专制、独…  相似文献   

20.
人们清楚地记得,1999年,曾因犯罪几进监狱,共被劳教24年的胡万林,“一把硭硝治天下”的江湖游医,一度被著名作家柯云路《发现黄帝内经》神化为“旷世神医”、“当代华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