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武双 《科技与法律》2010,(5):45-50,56
美国通过判例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商业秘密侵权赔偿责任认定和赔偿金确定方法。就补偿性损害赔偿而言,可以通过原告的损失或被告所获不当得利、许可使用费来计算。当被告实施了恶意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或漠视原告的商业秘密权利时,法院可以裁决给予惩罚性赔偿。如果原告所提的侵权诉讼主张出于恶意,或被告提出取消禁令的请求或拒绝执行禁令出于恶意,或被告实施了故意或恶意侵占,法院可责令向胜诉一方支付律师费用。  相似文献   

2.
正一、证据保全措施在商业秘密侵权案件中的适用情况(一)商业秘密侵权案件中申请证据保全措施的常见类型司法实践中,近几年来因侵犯商业秘密而起诉的案件数量相对稳定,占知识产权诉讼案件的比例一直比较低,因而真正采取了证据保全措施的案件数量也比较有限。经过对相关案件分析,我们认为,商业秘密侵权案件中申请证据保全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1、原告往往申请法院保全被告的财务账册、记账凭证、合同、银行日记账、现金日记账等,以证明被告  相似文献   

3.
四、举证责任的负担 由于商业秘密具有秘密性的特点,导致该类案件 在举证责任分配上也比较难以把握。一般说来,作为 原告,应就其是适格诉讼主体、所要求保护的信息是 商业秘密以及被告采取了不正当于段获得其商业秘密 等负举证责任。在不能直接证明被告采取不正当手段 时(这往往是最难证明的),则应证明被告使用的信息 与其商业秘密具有相同性,且被告存在获取其商业秘 密的条件,也就是类似于软件著作权侵权案件中的  相似文献   

4.
审理商业秘密侵权案件的要点霍彦杰确定原告是否为商业秘密权利人审理商业秘密侵权案件,首先要确定原告是否有商业秘密,即是否享有实体上的诉权。这是审理商业秘密案件的重要一步。这与审理专利、商标侵权纠纷案件不同。专利、商标侵权纠纷案件在诉讼前经过有关部门审批...  相似文献   

5.
商业秘密侵权诉讼若干问题探讨赵静一、商业秘密侵权诉讼及其特征商定秘密侵权诉讼可分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侵害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正...  相似文献   

6.
商业秘密侵权诉讼是在《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后才逐渐增多的,很多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不知道或者不善于在这类诉讼中正确地运用民事诉讼法关于财产保全的规定。本文旨在从实践角度介绍在这类诉讼中的财产保全的新方法,以使权利人可以有效地利用财产保全这一有力“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在商业秘密侵权诉讼中,权利人的代理律师必须努力实现的一个目标是,使法院判决侵权方承担因侵犯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给权利人造成全部损害的赔偿责任。为使判决得到执行,如发现被告有转移资金等行为,可能使判决难以执行、使权利人的…  相似文献   

7.
商业秘密侵权案件中推定过错责任之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秘密侵权案件中适用推定过错责任制度的法律依据这里所说的推定过错责任,实质上是商业秘密侵权归责原则。商业秘密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依我国现行法律之规定,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首先确定的是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是以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的基本条件。知识产权侵权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有的情况下,权利人无法提供被告侵权的直接证据,而被控侵权人又不能证明或拒不提供证据证明其行为的合法性。为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利,有必要推定被告有过错,追究被告的侵权责任。如在轰动一时的佛山陶瓷研究所诉三被告侵犯技…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各地法院审理商业秘密侵权案件,形成了一种判断模式,即"相似 接触原则"。所谓"接触 相似",指法院在审理商业秘密侵权案件中,如果原告可以证明:原告有商业秘密;被告的技术或经营信息与自己的商业秘密相同或实质相同;被告接触过自己的商业秘密;同时被告对其技术或经营信息,不能证明有合法来源。在这样的情况下,法院就判决被告侵犯了原告的商业秘密。这一原则还可以进一步限定为"接触 实质性相似一合法来源"。为适直商业秘密侵权行为隐蔽性的特点,国家工  相似文献   

9.
商业秘密侵权诉讼若干问题研讨屈学军商业秘密,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已为我国立法所接受,过去为人们所忽视的一些有关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也已引起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普遍关注,并开始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和较成功的判例。而商业秘密侵权诉讼,作...  相似文献   

10.
商业秘密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秘密性是其核心要素,因此商业秘密客观上要求较强的保密性,而我国目前的民事诉讼立法不能完全解决商业秘密侵权诉讼中所面临的保密问题。从我国立法、司法实践出发,借鉴世界各国关于商业秘密侵权诉讼的立法司法实践,在不公开审理、保密义务、裁判文书、卷宗归档等方面进行立法完善,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保护商业秘密的民事诉讼程序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商业秘密侵权诉讼若干问题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学军 《知识产权》1995,5(4):42-45,48
商业秘密,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已为我国立法所接受,过去为人们所忽视的一些有关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也已引起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普遍关注,并开始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和较成功的判例。而商业秘密侵权诉讼,作为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理论与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实务相融合的连接点,正是人们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就商业秘密侵权诉讼的几个问题作一研讨。  相似文献   

12.
“碧纯”水侵权纠纷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值得推敲●顾功耘碧纯水侵权纠纷中中添公司是以原告身份起诉被告碧纯公司、新延中公司和延中实业的,合资公司由法院追加作为诉讼第三人。这样选择与确定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仍值得推敲。第一,中添公司不具备原告资格。原告提起侵权诉讼...  相似文献   

13.
民事举证责任倒置研究──兼谈民事举证责任的“正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举证责任倒置是举证责任分配的重要问题。我国《民事 诉讼法》未明确规定举证责任倒置。一般认为,最高 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称《适用民诉法意见》)第74条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就此做出了规定,[1]即“在下列侵权诉讼中,对原告提出的侵权事实,被告否认的,由被告负责举证:(1)因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2)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3)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4)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  相似文献   

14.
商业秘密,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已为我国立法所接受,过去为人们所忽视的一些有关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也已引起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普遍关注,并开始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和较成功的判例,而商业秘密侵权诉讼作为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理论与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实务相融合的连接点,是人们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商业秘密侵权诉讼若干问题研讨》一文就此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商业秘密侵权纠纷是一种复杂的知识产权纠纷,商业秘密存在的秘密性以及侵权行为的隐蔽性使权利人在举证上困难重重。加之商业秘密侵权所具有的高利益性导致商业秘密侵权行为日益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助长了不正当竞争之风,成为制约商业秘密审判深入发展的严重问题。对于商业秘密侵权诉讼中举证责任的深入研究,完善商业秘密诉讼中的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权利人举证难的问题。本文从商业秘密侵权诉讼证明对象的特点出发,以对侵权行为分类为途径,确定了各要件证明的具体责任分配。  相似文献   

16.
罗健豪 《法学》2007,(9):154-160
在美国的司法实践中,被告集团诉讼案件主要适用在专利侵权诉讼和民权诉讼等领域,被告集团诉讼代表人须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并且应符合管辖的规定。被告集团诉讼是美国集团诉讼中与原告集团诉讼并列的一个基本类型,但二者在实际适用范围、诉讼风险、律师在诉讼中的作用和诉讼代表的产生等方面却存在明显差异。在我国引入美国被告集团诉讼制度时要严格限制被告集团成员行使退出权。  相似文献   

17.
因认为侵犯自己商标权。原告北面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将被告北京秀水街服装市场有限公司告上法庭。近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认定被告商标侵权成立,判决其停止侵权,在秀水街市场内张贴声明消除影响.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和为诉讼支出的合理费用近4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8.
环境侵权诉讼中原告举证责任减轻原则张梓太环境侵权诉讼在举证责任上,适用的基本原则是“原告举证责任减轻原则”,即减轻环境侵权诉讼中的原告的举证责任,并将减轻的这一部分责任转移给诉讼的另一方当事人(被告),或者直接由法院来承担。适用“原告举证责任减轻原则...  相似文献   

19.
最近,最高法院就江苏省高级法院关于“请求确认不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否受理”的书面请示作出批复,同意了该院的处理意见。据悉,这是国内法院正式受理此类案件的第一例。大致的案情是:被告(某专利权人)向经销原告产品的销售商发送一份内容为该产品涉嫌侵权的警告信,并导致该产品被撤柜,但被告又不急于提起侵权诉讼。此时原告为了确保自己的经济行为处于合法、稳定的状态,避免以后的侵权诉讼和减少可能的侵权经济赔偿,诉请法院确认其不构成对被告专利权的侵害。此前,各地法院对于此类开司法之先河的案件应如何处理,争议一直很大…  相似文献   

20.
知识产权侵权审判中的抗辩是指原告诉被告侵犯其知识产权,被告以自己也拥有合法的知识产权而提出的抗辩甚至反诉,表现出“谁侵谁的权”的诉讼对抗。因此研究其抗辩事由、产生的原因、消解的途径,为解决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