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改后刑诉法第四十八条将"电子数据"首次纳入刑事诉讼法定证据范畴,与视听资料同列为该条所列举的第八种证据类型。这一立法规定既对计算机与互联网络技术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普及推广进行了积极立法回应,同时也对检察工作特别是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长沙市芙蓉区  相似文献   

2.
网络赌博犯罪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法学刊》2011,28(6):52-55
网络赌博行为应区分情况分别按照开设赌场罪和赌博罪处理,其犯罪的主体应包括单位。为科学有效地收集网络赌博犯罪的电子证据,在侦查阶段应将电子证据转化为书证、视听资料、勘验检查笔录、鉴定结论等四种形式。  相似文献   

3.
视听资料,是指通过录音、录像、照相方法记录的声音、图像及电子计算机储存的信息资料的总称。视听资料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作为刑事诉讼证据,具有信息量大、直观性强、精确度高,便于保存和使用等特点。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视听资料规定为一种独立的证据种类,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刑事诉讼证据制度。修改前的刑事诉讼法虽然没有将视听资料规定为法定证据,但司法机关在实践中已经广泛运用视听资料侦查破案。鉴于视听资料这种新型的证据形式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试就在审查起诉中如何运用视听资料证据查明案件、证实…  相似文献   

4.
张博 《法制与社会》2014,(8):131-132
近些年电信诈骗、非法入侵网络系统等案件层出不穷,也给公安司法机关在侦查、办理此类案件带来了很大困难。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此类案件中电子证据的收集和认定的特殊性。电子证据与传统的证据类型相比有很大差异,随着新刑事诉讼法的施行,电子证据以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的形式在法律上得以明确地位,但可采性因素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本文即是从此处出发,结合相关证据理论来尝试探讨该问题,并对审查中应注意的内容做了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5.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明确地把视听资料列为一种独立的证据,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完善刑事诉讼证据体系,规范侦查机关刑事诉讼活动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它不仅为检察机关运用各种证据揭露和证实犯罪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我们收集和固定证据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所以,在反贪污贿赂侦查中必须加强对视听资料证明的收集和运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视听资料作为一种先进的信息化产品已经逐步运用到刑事案件侦查中来了。视听资料目前已经可以作为刑事案件的证据来帮助案件的侦查,对于刑事案件的侦破过程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对视听资料在刑事案件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简要概述了视听资料的特点,为刑事案件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浅谈视听技术手段的运用鲁明视听资料的收集和运用视听技术获取视听证据,这是当前检察机关侦查部门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通常,办案中由单位和公民个人提供的视听资料作为证据使用的情况是很少的,多数情况都是由侦查机关运用情报、计谋、视听技术去主动获取的。由...  相似文献   

8.
电子证据法律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理论与实践中,电子证据的种类归属一直存在争议,是属于书证、视听资料,还是独立的证据种类。而如果不确认并解决电子证据的证据种类归属问题,必然会给司法实践带来混乱。笔者认为,将电子证据视为书证与视听资料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利于电子证据证据力的发挥,应把电子证据单列为证据的一种。  相似文献   

9.
所谓证人视听资料证据在庭审中的运用,是指侦查、起诉机关在案件侦查和审查起诉过程中,依照法定程序和要求询问证人的时候,由证人声明以此证据在法庭中使用,视同其本人亲自到庭作证,侦查机关除依法制作询问笔录外,同时使用录音、录像等视听手段提取视听资料,由此形成证人视听证据,于开庭审理时当庭同时出示和播放,可以起到证人亲自到庭作证的同等效力。这样做: 1.符合有关法律规定。刑事诉讼法第47条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讯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且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第157条规定:“公诉人、辩护人应当向法庭出示物证,让当事人辩认,对未到庭的证人证言笔录、鉴定人的结论、勘验笔录和其它作为证据的文书,应当当庭宣读。”笔者认为,刑事诉讼法第47条注重  相似文献   

10.
关于电子证据的法律定位目前较代表性的观点有:“视听资料说”、“书证说”、“物证说”、“鉴定结论说”、“独立证据说”、“混合证据说”。电子证据的界定应以“视听资料说”为基点对其进行阶段性的定位。考察美国关于电子证据适用传闻证据规则的基本标准的确立过程,传闻证据规则在对电子证据的吸纳过程中逐步实现了完善,电子证据的独立性也得以凸现。我国应将电子证据相关规则的确立与传闻证据规则本身的完善作整体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