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开展低碳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但是在传统创新模式下实施低碳技术创新面临诸多约束,所以企业如何形成和选择有效的低碳技术创新模式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创新领域的应用,"云创新"模式应运而生。在回顾传统创新模式的基础上,剖析企业"云创新"模式特征与运行机制,揭示企业低碳技术创新与"云创新"模式的内在契合机理。我国企业利用"云创新"模式,有助于打破国外低碳技术封锁壁垒,突破自身创新能力与抗风险能力薄弱的束缚,对全面提升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推进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渤海海洋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下,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与发展既面临着比较严重的生态问题,又面临着巨大的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这就要求该地区只能走一条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新路,即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黄河三角洲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途径是,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高效生态农业和绿色低碳工业.  相似文献   

3.
面对低碳经济这一国际社会的选择,浙江省应该立足自身的比较优势选择治理模式。本文分析了低碳经济背景下浙江传统经济模式面临的困境,根据低碳经济运行的基本逻辑剖析了低碳经济实现的可能路径以及比较成本,排除了浙江省单纯依靠政府扶持进行整体转型以及单纯依靠市场自发力量拉动技术替代产业发展的现实性,结合浙江模式的已有优势,得出选择低碳经济的多元治理模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为应对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多年来,中国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进程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发展低碳经济和如何高效合理使用能源是密不可分的.那么,如何看待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在全球是一个怎样的发展态势?中国为向低碳经济转型采取了哪些行动?特别是在发展新能源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原所长,研究员周凤起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就这些问题做了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变革能源结构的重要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认识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战略与路径,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推进低碳经济发展,需要明确三个问题。一、低碳经济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  相似文献   

6.
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但如何界定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却莫衷一是。不同于以往的经济转型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型要面对四大难题:多重目标之间的冲突,长期理性与短期理性的不一致,国际合作的困境,向低碳经济转型不是一个自我维持的过程。有基于此,本文以政策工具为重点的研究路径,系统详细地分析了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六种政策工具:直接规制、碳税、碳排放权交易、财政补贴、政府采购和政策倡议等。创造性使用这些政策工具将是成功完成低碳经济转型的关键,故而政府必须树立创新型政府的理念;培养综合、协调使用政策工具的能力;建立灵活的政策工具调整机制;与企业、社会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提高政策工具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如何提高低碳经济管理理念、加快西部贵州科学发展进行论述。西部贵州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时代背景,西部贵州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西部贵州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经济体的整体复苏,金融危机进入了“后危机时代”,我国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原有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中国经济面临转型的严峻挑战。在刚刚结束不久的两会上,政府部门和各界代表纷纷强调:2012是转型的一年,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本文从2012(政府工作报告》的新视角,根据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对呼吁多年的经济转型进行了新的解读,从经济结构调整、民生工程建设、企业结构优化、低碳经济发展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目前经济转型的关键所在,并强调这四个方面要突出主题、贯穿主线、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的科学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韩冰 《奋斗》2012,(10):52-53
资源型城市的就业问题在资源逐渐枯竭、城市转型的阵痛中,由于浪费劳动力资源、加剧了贫富分化、影响社会稳定,成为制约城市转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实现环境与经济“共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低碳经济被广泛认为是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后改变全球经济的第三次革命浪潮,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资源枯竭型城市要实现顺利转型,充分解决就业问题,应该积极应对低碳经济时代给劳动就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钱笑盈 《世纪桥》2011,(3):66-67
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企业为了追逐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进而忽视到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面对种种问题的挑战,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应认识到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自主创新,发展低碳技术,生产低碳产品。同时政府也要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企业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为低碳经济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将是工业化转向信息化的时代,企业创造价值的方式将发生变化。一般制造业将呈现利润减少,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则呈现利润递增趋势;硬件产品利润越来越薄,软件产品特别是系统产品利润越来越丰厚。企业竞争的重点正在从产品转向客户服务,从硬件生产转向软件产品和系统产品。目前。国内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已开始及时调整公司技术发展规划和产品研发转型。中国高新企业面临转型  相似文献   

12.
正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期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低碳经济被认为是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足以改变世界经济的又一次革命浪潮。在当前国际上,欧美发达国家大力倡导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并不断加快发展"低碳技术",以抢占商业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热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这对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经济增长放缓和结构转型的双重压力下,众多小微企业都面临着同样的生存状况:资金周转困难、税费压力重、生产运营难以为继……融资难在他们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14.
正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增加国家税收和稳定经济增长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小微企业是目前经济形势下的重要任务。一、当前我国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于险峰 《求贤》2009,(5):9-10
源自美国的金融海啸已经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在此冲击下,中国出口增长速度迅速滑落。从目前看.金融危机对外贸企业影响极大,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企业生产和运营成本上升,利润空间紧缩。二是欧美市场客户需求下降.订单减少。三是企业资金链断裂,面临海外货款回收困难。面对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中国外贸企业如何遵循规律.认真着手研究科学的经营战略转变应对危机.并从中寻求新的机遇.实现稳步发展,值得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穿于十二五的一条主线。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目前,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一致认可的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也是我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首选,本文从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出发,对发达国家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发展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中晋江乡镇企业发展的思考何锦龙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关键环节。就晋江而言,国有企业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同样面临着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艰巨任务。而作为晋江经济结构主要组...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集团资金运行和管理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也亟须加快转型创新步伐,积极探索各行业企业资金管理的新模式。企业内部银行主要具有引进商业银行的信贷、结算、监督、调控、信息反馈职能,发挥计划、组织、协调作用,并成为企业内部经济往来结算中心、信贷管理中心、货币资金的信息反馈中心。  相似文献   

19.
葛扬 《唯实》2001,(7):35-38
企业治理结构的有效建构是经济转型期我国企业公司化改制的核心问题,也是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微观基础的前提条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及企业的公司化改造,出现了大量经营者损害所有者权益的现象。这种现象表明,转型期我国企业治理结构还不是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内部治理情况,是传统计划体制下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强控制在渐进式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演化的结果,经济转型期我国企业的经营者具有“经济人”和“行政人”双面特性。因此,以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很难有效解决经济转型期我国企业内部治理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石家庄市低碳经济发展存在一些问题,转型势在必行。要以落实“十二五”规划建议为契机,促进石家庄市经济向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