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运河千年流芳,拱墅自古繁华。流淌千年的古老运河不仅凝聚了中华民族悠远的历史文化,同时也赋予了拱墅区深厚的文化底蕴。拱墅因运河而美丽,而运河也因当代拱墅人的创新与智慧而被赋予了全新的文化内涵。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中国刀  相似文献   

2.
《北京观察》2023,(7):42-43
<正>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应立足北京、辐射京津冀,以虚拟现实技术充分展示大运河上的非遗文化。要以促进保护以及活态传承为目的,汇集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共有的非遗项目,强化其可看、可讲、可学、可感的综合体验功能。京杭大运河北起首都北京,南至浙江杭州,全长约1794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性创造。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北京市建设运营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恰逢其时,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3.
正从烟波浩淼的微山湖东口,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迤逦向东,流经广袤鲁南大地,进江苏入中运河,这就是台儿庄运河。台儿庄运河全长42.5公里,是整个京杭大运河中唯一完全东西流向的一段。台儿庄运河号称"活着的运河",它带来了运河两岸经济繁荣,造就了十里港湾不夜城,留下了"京杭大运河仅存的古运河段"月河古道。  相似文献   

4.
<正> 温州的民营企业最近似乎掀起了一股兴办博物馆的热潮——"红蜻蜒是古老的楠溪江文化孕育的,她致力于研究鞋文化,我们的鞋文化博物馆是第一个由企业创办的鞋文化博物馆。"我们美特斯邦威将在上海建立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博物馆,收集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民族服饰和明清以来的传统服饰。"……  相似文献   

5.
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利在千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昆 《北京观察》2006,(5):40-41
京杭大运河具有的深厚人文底蕴和巨大的历史魅力,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近年,沿线城市纷纷关注运河,挖掘运河文化,利用运河生态人文资源,推进城市建设。作为京杭大运河北端最重要运河城市通州,巨资美化运河,做深做实运河文章;江南运河城市杭州、苏州、镇江、常州等结合运河文化,让城市亮起来、美起来、富起来;中部聊城、济宁结合运河生态,建设北方水城。运河沿线城市纷纷全力打造运河文化城市品牌,彰显了运河的历史、人文、生态潜在的巨大张力,充分展示了运河这一人类文化遗传的独特价值。人们在实践中,更加认识到大运河的精神财富和…  相似文献   

6.
正京杭大运河作为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在25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合作,为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淮安处于京杭大运河的中节点,历史上漕运总督部院长期驻节于此,是名副其实的漕运之都,京杭大运河淮安段是展现大运河文化最为集中、运河遗存保留最完整的区域。2020年12月30日,淮安大运河文化带经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批复设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相似文献   

7.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发最早、河道最长、文化最富的人工运河,是我国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是可与万里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山东是京杭大运河的水脊,戴村坝-南旺闸是京杭天运河的“心脏”,济宁是“运河之都”,山东是京杭大运河通航最关键的区段。在南水北调东线上马的形势下,我们学  相似文献   

8.
正扬州是中国大运河的原点城市和申遗牵头城市,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坐落于扬州三湾古运河畔,新唐风建筑融合传统与现代之美。藏品包括从春秋时期至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器、金属器、杂项等各类文物展品1万多件(套),全景呈现千年运河"前世今生"。  相似文献   

9.
运河梦     
许明 《今日浙江》2013,(16):57-57
在中国的版图上,万里长城和千里京杭大运河犹如一撇一捺,组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这两项伟大的工程是维系中央集权和中国一统局面的"防火墙"和"生命线",承载着中华民族国泰民安的梦想。位于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杭州市拱墅区,因河而名更因河而兴,运河的变迁牵动着拱墅的发展脉搏,拱墅与运河同呼吸、共命运,有着共同的憧憬和梦想。早在新石器时代,先辈们就用石  相似文献   

10.
桐乡市以运河文化为纽带、古镇文化为亮点、农耕文化为基础、名人文化为特色,建设"人文名城"。近年来,桐乡市以运河文化为纽带、古镇文化为亮点、农耕文化为基础、名人文化为特色,构建特色文化体系,建设"人文名城",先后获得全国文化模范市、中国民间艺术(漫画)之乡、中国书法之乡和中国摄影之乡等荣誉。运河,是桐乡人民的"母亲河"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9,(24)
<正>大运河江苏段纵贯南北790公里,沟通长江、淮河和古黄河,串联诸多湖泊,在中国大运河全域中区域地位举足轻重。作为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江苏的运河文化遗产品位价值最高,运河文化传承利用的基础最好;大运河江苏段跨越中运河、淮扬运河、江南运河三个重要的文化区段,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大运河江苏段哺育了大批历史名人,展示出紧密的人河关系;大运河江苏段是京杭大运河通航条件最好的区段,发挥着千年运河的核心功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通达互融的大运河开放包容的基因造就了运河城市今天的富足。江苏要在发挥这些优势的同时,  相似文献   

12.
今日大运河     
石永民  王戈  周颖 《今日浙江》2006,(20):42-43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1000多年历史的现实见证,是活着的、流动着的文化遗产。为实现还河于民,近年来,杭州市对运河(杭州段)进行了综合整治。今天的大运河,水清、岸绿、景美。沿河两岸绿色的公园成为市民健康生活的好去处;宜人的滨河环境,成为中外游客观光的黄金宝地;有着厚重历史的文物遗迹,正成为青少年沉淀心灵、追忆历史的好“课堂”……□万人手拉手进近大运河沿运河城市的各领导在长卷上签名,呼吁加强运河保护和申遗运河博物馆半景厅动画《漕运故事》江桥渔火43今日大运河@石永民 @王戈 @周颖  相似文献   

13.
《春秋》2016,(6)
正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作为文化舶来品,出现在山东半岛沿海城市,随基督教传教士传入我国。设立于蓬莱的登州文会馆就是由美国传教士狄考文创建,并成为我国第一所近现代高等院校,也是我国最早开设与博物馆课程内容相关的高等院校。中文"博物馆"一词,源自希腊文Mouseion,意思是缪斯的神殿。世界上公认最早的博物馆出现于公元前3世纪,为托勒密·索托受希腊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吕洪年 《今日浙江》2005,(23):44-45
浙东运河是北方地区文化与浙东地区文化交融、结合的渠道,也是中外文化交流和交融的渠道说起运河,人们想到的自然是始凿于隋朝的京杭大运河,千百年来,它一直是纵贯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在没有火车的时代,它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我们浙江,还有一条比它更早的运河,那就是起自钱塘江南岸萧山西兴而亘通曹娥江、姚江和甬江入海的浙东古运河。它是一条横贯东西、网布整个浙东地区的水上交通线。浙东运河比京杭大运河历史久,积淀深,有了京杭大运河之后,浙东运河文化更显出它的丰厚与灿烂。这是因为北人南下,东来西往,才发现浙东山水和人文的独特…  相似文献   

15.
京杭大运河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绵长古老的在用运河。其主体工程的开凿主要分为春秋战国、隋朝、元朝三个历史时期。古往今来京杭大运河的光芒与活力从未消失,促进了中国南北地区各个城市之间经济、文化的互通与交流,具有重要的文化遗产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境内,处在京杭大运河济州运河之上。济州运河虽是京杭大运河的一段,但却是元朝开凿的,长约75公里。济州运河开通以后,南来的粮船可以直接涉江入淮,大大缩短了航程。梁山码头也成为当时京杭大运河在江北的最大码头之一。  相似文献   

17.
刘伟 《乡音》2013,(3):15-15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地域辽阔,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文化在融合过程中也各具特色,形成了众多的文化区域。晋冀鲁豫黄河流域就形成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文化展示最好的平台之一就是博物馆展览。构建冀鲁豫区域特色博物馆不仅能够促进区域博物馆间各种资源的优势互补,发展和建立区域特色的地方博物馆,而且能够解决当下我国普遍存在的中小型博  相似文献   

18.
王建平 《台声》2007,(3):50-51
秋雨绵绵,寒风习习,却挡不住台湾大学生来杭参加海峡两岸大学生“京杭运河牵手行”主题交流活动的热情和期待。2006年11月17日至27日,来自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等4所院校的40余位师生抵达杭州,并与浙江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的学生沿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进行了为期10天的“京杭运河牵手行”主题交流活动。期间,两地大学生在一起先后参观了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杭州历史博物馆、西湖博物馆、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  相似文献   

19.
7月18日至19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国家森率省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到聊城市视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秘书长王文升参加视察。国家森一行先后实地视察了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古城区、西安交大聊城科技园、鲁西化工、东阿阿胶养生文化苑、中国阿胶博物馆等地,对聊城市适度超前做好城市规划建设、扎实推进科技创新给予充分肯定。在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古城保护与改造地下管道工程和东南角楼等地,国家森听取了聊城城市规划、古城保护与改造规划建设、地下管道工程建设、米  相似文献   

20.
<正>孙家正出席罗志军李学勇张连珍看望调研组一行6月14日至1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率全国政协专题调研组,就"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现状和发展"问题来江苏调研。省委书记罗志军、省长李学勇看望孙家正一行,省政协主席张连珍出席座谈会并介绍情况。调研中,孙家正充分肯定我省文化强省建设、特别是博物馆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并就博物馆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他指出,江苏是中国博物馆开始的地方,也是中国博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