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于水  区小兰 《长白学刊》2023,(5):122-130
作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城归”群体是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生力军。本文基于嵌入性理论,研究“城归”群体通过政治嵌入、文化嵌入、身份嵌入和资本嵌入的嵌入逻辑来重塑乡村振兴格局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强化乡村振兴的组织保障功能、打造乡村振兴的文化生态情境、壮大乡村振兴的人才队伍力量与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基础。然而,“城归”群体与基层政权的持续张力、乡土性思维与现代性思维的交织碰撞、乡土情结与个体利益之间的权衡矛盾、“城归”群体多角色冲突的信任危机,导致“城归”群体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某些“脱嵌”风险。为此,我们基于共生理论,本文尝试从协同共生单元、营造共生环境、维系共生关系和形成共生意识四个层面构建整体性共生系统,推动“城归”群体从“嵌入”到“脱嵌”再到“共生”的转型,真正赋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华彦玲  母宇婷 《群众》2022,(10):53-54
<正>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坚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乡村建设一定要尊重农民意愿。2022年江苏省一号文件提出,全面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乡村建设实施机制。这充分体现了“以农民为中心”的乡村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乡村社会在这一系统工程中居于主体和核心位置。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实施,乡村社会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性愈发凸显,而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思想文化、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社会建设路径要素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作用亦持续显现,成为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推动乡村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乡村社会建设面临一系列功能障碍,主要包括社会组织“内卷化”、公共服务“碎片化”、思想文化“离散化”、生态环境“低质化”、社会治理“悬浮化”,给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带来严峻考验。通过加强社会组织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思想文化体系、生态环境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构建,探析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社会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4.
闫旭 《台声》2023,(2):60-61
<正>“乡村振兴,两岸共创。”台湾建筑师蔡幸爵的“小蕉生活日记”中写着这样一句话。小蕉村,已先后荣获“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国家森林乡村”“福建省生态文化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称号。在这其中,台湾团队的身影,没有缺席。台青投入乡村振兴小蕉,是位于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列西街道的一个村落,镜湖、水杉、旱溪、古厝村居,相映成趣。  相似文献   

5.
<正>地名,是每一个乡村的独特印记,地名文化是乡村发展过程中积淀的“根”与“魂”。近年来,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以全国“深化乡村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试点为总抓手,探索实施“地名+”创新工程,深挖历史文化、红色地名、乡村地名等地名文化内涵,坚持乡村振兴地名先行、数字赋能、文化助力目标任务,构建“一路一带一脉”建设美好家园新路径,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相似文献   

6.
“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石,是重庆市建设“美丽山水城市”的重要补充,也是突出“五大功能区”发展特色的重要载体。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乡村”以来,我市实践探索不断推进,以“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为标尺,系统推进,已经成功创建了近200个市级示范村。市委要求建设“美丽乡村”要结合五大功能区发展实际,不做面子工程,不搞形式主义,不能千篇一律、千村一面,要突出“乡村味道”、乡村特色,因地制宜,充分尊重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文化习惯,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7.
《今日浙江》2012,(17):66-67
今年以来,衢州市委、市政府按照“四美”、“三宜”的要求,积极开展“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美丽乡村示范乡镇”、“美丽乡村精品村”和“美丽乡村‘五美’农户”创建活动,初步形成了市、县、乡、村、户一级抓一级与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县与县、乡镇与乡镇、村与村、农户与农户之间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江山市被评为首批“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龙游县通过了省有关部门先进县的评审验收,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苗成斌  柯华龙  赵扬波 《群众》2023,(14):44-45
<正>文化如何赋能乡村振兴,让乡村“美”出新高度?响堂,一个曾经“鸡犬相闻”的传统村落,如今成为人们追求田园梦想的现代版“桃花源”。南京市浦口区响堂村以美丽田园为韵、村落肌理为形、艺术文化为底,让一朵栀子花飘出“共富香”,一杯村咖啡唤醒“新时尚”,一间老民宿体验“慢生活”,一座讲习所滋育“新农人”,探索着都市近郊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特色田园乡村梦从这里点染、升腾、激荡,精致乡村与乡野潮牌、传统村落与现代文明、地方物产与时尚业态相互交融,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响堂探索在山谷里放射出新时代的光芒。  相似文献   

9.
《重庆行政》2013,(6):I0039-I0039,F0003
近年来,重庆市沙坪坝区曾家镇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和谐发展要求,实施“以点带面”建设战略,以建设宜居、宜业、直游的“三宜”美丽乡村为目标,突出虎峰山村建设,以中心重点辐射带动周边,构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形成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2013年,虎峰山村成为首批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  相似文献   

10.
汪万德 《重庆行政》2013,(6):102-103
根据重庆市“美丽乡村”建设目标要求,石柱县拟定2013年启动6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到2017年建成30个、2020年建成50个经济活跃、环境优美、乡风文明,具有民族特色的“美丽乡村”。2013年,按照重庆市申报要求,石柱县将冷水镇八龙村、王场镇双星村、崃镇寺院村、三河镇拱桥村、沙子镇沙子村申报为首批“美丽乡村”市级示范村。  相似文献   

11.
《精神文明导刊》2010,(12):37-37
一、强化领导,形成“乡村少年宫”建设工作合力 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当阳市于8月下旬成立了“乡村少年宫”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相关领导任组长,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等职能部门负责人或分管领导为成员。制定并下发了《当阳市“乡村少年宫”建设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2.
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离不开对“大国小农”国情和农情的关注。“大国小农”与实现乡村共同富裕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矛盾,须立足乡村发展实际使其实现“大国中农”的升级。结合农民群体发挥的中坚作用和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来看,“大国中农”无疑是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现实选择。深剖“大国小农”与乡村共同富裕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厘清实现乡村共同富裕所面临的市场失灵和政府不足的困境,可以为建构“大国中农”理论和实践范式提供靶向基础。基于“大国中农”的价值意义和“大国小农”的现实困境,以增权赋能为指导思路建构理论范式,以内外融合为指导思路建构实践范式,无疑是以“大国中农”助力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3.
《政协天地》2014,(5):56-57
“建设美丽乡村”足福建省政协今年四个专题协商议题之一。为展示全省“美丽乡村”的建设风貌,展现广大委员建设“美丽乡村”的履职风采和政协机关工作者的参与热情,请您用手中的镜头捕绘您眼前的美丽乡村,记录下那一座座山、那一湾湾水、耶一缕缕乡愁……  相似文献   

14.
马年春节期间,我区约有15万名党员干部利用返乡探亲的有利时机。纷纷深入乡村调研,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掀起一股务实为民的清新之风,深受农村群众好评。笔者认为,好就好在党员干部春节返乡当“员工”,即农村政策“讲解员”、村情民意“收集员”、民事“代办员”、乡村“清洁员”、乡村发展“服务员”、纠纷“调解员”。这是党员干部应尽义务与责任,也是发展需要与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5.
顾全 《群众》2023,(10):35-36
<正>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之举。近年来,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以“生态化、轻量化、市场化、艺术化、价值化”为抓手,全力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了“宜居、宜业、宜游”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获“江苏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称号,镇党委获评江苏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6.
覃荣化 《当代广西》2013,(11):26-26
今年以来,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为主要内容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给金城江区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培养良好卫生习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设美丽乡村明确了目标,指明了道路。金城江区从实际出发,实施“一乡一策、一村一方案、一屯一措施”,大力开展“美丽金城·清洁乡村”活动,在金城江区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打造清洁乡村,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潮。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集中整治  相似文献   

17.
袁明 《理论月刊》2023,(11):128-137
乡村教育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发展能力建设与乡村文明建设的制度承载,从“政策引导”到“法律跟进”的顶层设计应当是乡村教育振兴的发展逻辑,法政策学则为法律跟进乡村教育振兴提供了方法论。在法政策学视角下,对“目标—工具”的政策模式与“权利—义务”的法学范式进行有机整合,以受教育权保护为立法起点推进乡村教育振兴的法律机制落实。通过制定篇章结构为总则章、农村学前教育章、农村义务教育章、农村职业教育章与法律责任章的《乡村教育振兴条例》,明确乡村教育振兴的概念意涵、权利义务主体、立法目的、主要制度、模式与程序等基本规范要素,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建构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多元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18.
肖双 《群众》2023,(6):16-17
<正>兴大业,先用人。释放人才红利是乡村振兴的“必选项”。连云港市一直把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引擎”,聚焦产才融合,激励广大人才发挥“三带两助”作用,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如今,连云港跻身“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强,入库乡土人才达3000余人,乡土人才载体获批数位居全省前列,跑出富民兴村加速度。我们将继续做好乡村人才振兴文章,通过搭平台、建机制、强保障,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为推动全市“乡村文明行动”深入开展,不断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山东省肥城市在“乡村文明行动”中坚持领导推动、宣传发动、示范带动、政策驱动、督导促动,着力实施“五大工程”,努力实现“五大提升”。  相似文献   

20.
任凤鸣 《群众》2023,(2):40-41
<正>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美丽江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乡村综合振兴的重要举措和抓手。2017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战略,提出要通过典型引路、总结经验、完善政策,形成政策和资金的集聚效应,建成一批设施配套完善、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特色鲜明、社会安定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示范区。2019年召开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推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进入从“试点示范”转入“试点深化”与“面上创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