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政敏 《共产党人》2011,(20):30-31
<正>2011年9月4日至14日,我有幸到井冈山干部学院参加"加强党性修养"专题培训,时间虽短,但是通过专题学习,对井冈山精神有了新的感悟。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我已是三上井冈了,可以说每次都深受教育和震撼,这次培训使我对井冈山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灵魂得到了洗礼、思想得到了升华、境界进一步提高。一、信念的力量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的政治局势  相似文献   

2.
朱江 《当代贵州》2013,(2):22-23
2012年12月16日,"君品习酒·感动贵州"2012感动中国之感动贵州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在贵州师范大学大礼堂举行。"背篼干部"、王冬、钟晶、肖兴英、彭文军、姚少军、杨美学、程德忠、张槐乾、梁俊男获选为2012感动中国之感动贵州十大人物。在长时间的掌声中,获奖者一一上台接受奖杯、奖状和鲜花。他们每一个人的事迹都闪耀着感人的光辉、印证着伟大的精神。这  相似文献   

3.
范汉春  曹阳 《学习月刊》2013,(20):12-13
首届“感动江汉”人物评选是江汉区委、区政府于2012年初启动的一项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品牌活动。深入分析“感动江汉”人物的事迹、探寻他们的优秀品质,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有的是对生命理想和生活意义有着执着的追求:有的则是时代精神的鲜活榜样:有的以职业操守和默默奉献来感染人、示范人……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形成了“感动江汉”效应.  相似文献   

4.
赵俊涛 《当代贵州》2012,(27):66-67
为努力构筑"精神高地",贵阳市政府于9月16日至9月22日邀请10位感动中国人物来到贵阳,用他们的感人事迹掀起一场爱的风暴,给贵阳人民带来一场道德的升华、灵魂的洗礼。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本次活动的承办单位负责人、贵阳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主任王春雷。  相似文献   

5.
追求感动     
我曾经久久地为一种情绪所困扰。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编辑工作是"生产"感动的职业。仔细斟酌,这样理解没什么错。像所有生产精神产品的领域一样,编辑工作也是在生产一种特殊的产品,简言之就是文化精神产品。如同电影、戏剧、文学创作一样,所有文化精神产品都会为社会的文明进步提供精神的动力,都会产生一种共同的东西, 那就是感动。读者和受众正是在一次次感动中,在分享高尚精神的愉悦中,寻找和回归到真善美的精神家园。可是,长久以来,我们不断意识到在这方面与别人的差距。由于我们编辑的是以党的中心工作特别是基层党建工作为主要内容的刊物,大量体现的工作上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往往使人类个性化的情感和体验被弱化,因而使我们的  相似文献   

6.
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信念让我们永不放弃。一位80岁的耄耋老人.一位有着54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在在职的40多年和离任的10年间.用自己质朴的德行感动着人们、感动若青海。  相似文献   

7.
《江淮》2008,(12)
蒙城县国土局干部梅志强出差途中奋勇救助车祸伤员,数次到医院看望伤者并送去医疗费和营养品;宁国市宁墩镇三塔村汪千华、蔡爱华夫妇收养被遗弃的残疾儿童,带动全村16户参与到残疾儿童家庭寄养行列;安庆市民黄德新十三年前勇救落水儿童悄然离去,母女为感恩苦寻恩人十三载;铜陵市第九中学教师张克保主动参加四川灾区援教,全身心地投入学校灾后恢复工作;东至县昭潭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储木阳30余年开展农技推广工作,被山区农民亲切地称为"东至的袁隆平"……安徽因他们而感动!感动产生力量,感动产生精神,感动产生魅力。他们给无助者以信心,给失望者以希望,给孤独者以温暖,给弱势者以力量,给人们生命以不可或缺的春天,给社会生活以最美的风景……  相似文献   

8.
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次和网民互动时,最后说了这么一段话,他说,读书不仅给人力量,而且给人安全感和幸福感。他说,我很希望有一天看见地铁里面人人都捧着一本书。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心里真是充满了感动。因为我们平时总说读书给人知识、给人力量,似乎已经是一个最高境界,但读书还能让我们感到安全、感到幸福。  相似文献   

9.
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次和网民互动时,最后说了这么一段话,他说,读书不仅给人力量,而且给人安全感和幸福感。他说,我很希望有一天看见地铁里面人人都捧着一本书。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心里真是充满了感动。因为我们平时总说读书给人知识、给人力量,似乎已经是一个最高境界,但读书还能让我们感到安全、感到幸福。  相似文献   

10.
<正>周恩来是历史上少有的一生信念如一、操守如一、言行如一、表里如一的人。于右任曾经写过一幅联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周恩来是天地正气和古今完人优秀品德的最完美体现者。周恩来是感动中国第一人。从根本上说,周恩来的高超领导艺术和优良领导作风,与他坚定的信念分不开,他一生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不动摇,坚定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的信念不动摇,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不动摇。信念的  相似文献   

11.
<正>"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能为下一代、能为团场尽点义务,我心里感到安慰!"这是农四师六十九团离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钱志友常说的几句话。  相似文献   

12.
那天晚上.准确地说是2001年7月13日晚,在我生命里刻下深深烙印的那天晚上。我的每次心跳每根神经每个思维都被莫斯科牵引而去。谁是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谁赢谁输?谁胜谁败?谁笑谁哭?那天晚上,答案就装在萨翁魔盒一样的信封里,全世界的眼光都在关注这一历史性时刻。在中国每一双普通的眼睛里,都闪烁着焦虑和期待的亮光,为了这一天,我们等了太久太久。  相似文献   

13.
感动     
王玉芬 《党课》2007,(3):106-107
从小到大,曾经为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感动过。第一次独自一人离家外出;第一次过年时穿上自己挣钱买来的新衣服;第一次感受到母亲那双满是裂口的手传递过来的浓浓爱意……许多被感动的第一次至今仍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深处。每每与人谈起这些事来,还未感动别人,却先感动了自己。而在我40年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生涯里,最让我感动的既不是那一张张奖状、一只只奖杯,也不是那成百上千的追随者的仰慕与关爱,而是这样—段往事。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与当代》2008,(2):59-62
从2002年10月开始,中央电视台每年推出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在社会上均引起强烈反响。从人民公仆郑培民、航天英雄杨利伟、独臂英雄丁晓兵、爱心歌手丛飞.到乡邮递员王顺友、好军医华益慰、自立自强的优秀大学生洪战辉、70多年前参加长征的红军群体等,虽然他们的身份不同,经历不同.但他们的故事都让人热泪盈眶,震撼人们的心灵。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  相似文献   

15.
2011年特别值得回味,作为杂志社一名年轻的记者,我和十几位采编部门的同事一起加入了"走基层"的采访大军。这一年,我曾亲历;这一年,我曾感动;这一年,我在思索,这一年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深入群众的重要性。基层是个大熔炉,更是一个大宝藏,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该抓住机遇,在基层锤炼自己、夯实采访基本功,提高业务水平和职业综合素养,更好传承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这一年的走基层我收获颇丰。感动。忘不了移民搬进新家时的笑脸,忘不了少年劳教所里孩子们纯洁无无瑕的眼神,忘不了顶风冒雪的小菜贩那冻得通红的双手,也忘不了那些比年轻人还要精神的高唱红歌的老人……  相似文献   

16.
感动,是一种道德震撼所催生的情感互动,是真情传递,是爱心复苏,是道德升华……是有形而又无形的教育。今天,是一个需要感动的时代,武汉科技大学坚持抓住这个诉求点,把感动教育作为一种新思路,努力挖掘感动资源,倾心捕捉感动素材,对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找准闪光点,用先进典型点燃感动教育。徐本禹精神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感动资源。武汉科技大学在成功抓好学习英雄许志伟精神的基础上,又以“挥之不去的感动”为主题,通过“认知—激情—笃信—炼意—践行”五阶段和“听、讲、演、写、谈、评、辩”等环节,把学习…  相似文献   

17.
母爱的光辉     
我阅读过许多颂扬母爱的篇章,几乎篇篇都能感动我,我想这是因为母爱的力量母性的光辉会遮蔽一些粗浅稚嫩的文字,而给我们带来阅读上的美感、在我的记忆中曾读到的一篇小说《娘,我的疯子娘》(作者树儿,载《新华文摘》2004年第22期),使我感动至深.整篇小说没有一句华美的辞藻,完全是一种朴素、深沉的伤感,它打动了我,文中的疯子娘本身具有的魅力使得这篇小说达到了极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当代贵州》2008,(2):40-41
他们的身上,让人看到了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他们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不随便"附和",坚持讲真理,说真话,这不仅是一种态度和方法,也是一种修养和积累,更是一种境界和智慧。"附和"者,怕必有一番难言之隐。无论在一个单位抑或一个地方,如若扭曲的权势炙手可热,谁还敢发表不同意见?否则,到时被穿了小鞋自己还反应  相似文献   

20.
城市精神     
《天津支部生活》2012,(5):51-51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