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民政》2014,(9):47-48
<正>孙艳华刘湘辉在2014年8月20日《光明日报》上撰文指出,农村社会治理不仅是农村的问题,更关乎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巩固,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实践。只有对农村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给予足够的重视、关注与应对,才能够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治理之路。实现农村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的挑战。具体到农村社会治理而言,其治理主体必然包括基层政府、村民自治组织、农村社会组织和农民等。目前,农村社会治理从治理主体的角度来看,正处于单一化的困境与多元化的尴尬之中。因此,必须坚持系统治理,促进市场力量在农村社会  相似文献   

2.
建设法治中国,更强调权利和责任义务的相关性,农民责任意识的培育对农村治理的转型和乡村社会的法治建设意义重大。当前背景下,农民责任意识的缺失已经是一个普遍问题,需采取以下对策改变责任意识淡漠的境况。即:维护社会主流价值体系,引导农民良好心态;保障农民权利,减轻负担,增强农民的法治观念;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建设农民可信赖和依靠的力量;发展落地有根的文化事业,提升农民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3.
大视野     
村民自治的概念 何泽中在《法学评论(武汉)》2001年第1期撰文提出,村民自治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综合概念。一、村民自治是自治理念性概念。主要体现在自由理念、民主理念、权利理念三个方面。自由理念是权利理念的根据和基础,民主理念是权利理念的保证,权利理念是自由理念和民主理念在自治理念领域的具体化。二、村民自治是制度性概念。村民自治是一种基层制度概念,是农村基层政治制度、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农村社会管理制度、农民组织制度概念。三、村民自治是基层治理模式概念。其特点是国家对农村治理由直接转为间接;广大…  相似文献   

4.
当前农村社会治理面临哪些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治理面临着挑战,尤其是新老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农村健康发展的难题。解决农村社会治理问题,需要维护农民共同利益,构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体系,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服务水平,提高农民社会治理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可靠的生活保障,农民承包土地的各项权利是农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村土地问题,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如何解决好当前的农村土地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是当前衡量在农村是否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  相似文献   

6.
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转型。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正由传统向现代过渡,反映这种社会关系转型轨迹的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及政治结构出现了实质性的分化:乡村利益格局日益趋向多元化,教育及文化的发展使农民的意识从"身份取向"向"权利取向"转变,并自发形成了以自主治理为特征的乡村社会团体。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构成了未来我国新型乡村治理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治理农村“三乱”,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项重要举措,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农民负担加重不但影响生产积极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同时也直接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近年来,由于农村改革过程中一些政策不配套,要求农民出钱、出力的事情不断发生,某种程度上加重了农民负担,影响了党和政府在农牧民心中的形象。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连续发布文件,反复强调要以国家大局为重,保护农民利益,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农业法》、《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以及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决定》颁…  相似文献   

8.
琼府办[2007]77号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有关单位:土地是农民的重要财产,处理好农村土地问题,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大局。为切实做好我省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维护农村集体土地和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6]32号)和农  相似文献   

9.
农民权益保护问题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当前我国在农民权益保护方面还存在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等方面的缺失。为了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建设,保障农民权益,必须在农村构建现代化法律文化,加强对农民权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公安研究》2013,(3):92-92
王三秀在《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年第8期撰文为,目前我国政府主导的农村贫困治理模式存在着较多的运作管理问题,直接制约着反贫困绩效的提升。农村贫困治理模式应当创新,而真正确立贫困农民反贫困的主体性地位则是创新之根本。贫困农民在反贫困中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他们对贫困治理的观念心理、行为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农村贫困问题而言,中国城市贫困问题主要是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的结果,表现出相对性、复合性、累积性的特点。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特点内在要求城市贫困治理必须树立以"权利论"为核心的理念,确立以可行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目标,探索以社会公平制度建设为要义的工作路径,形成以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为特征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农民问题的本质是农民的权利。保障农民权利需从根本制度建设和法律建设入手,农民的土地权、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村民民主自治制度、农民转化为市民等“三农”问题中都贯穿了一个核心问题,即如何以民主法制体系构建保障农民的权利。只有在农民的公民权、民主权、土地占有权、劳动所有权、生产资料所有权等权利得到保障的法律制度体系中农民问题才能得以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在村庄场域的兴起拓宽了农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有助于培育农民的理性参与意识和行为,为农村社会治理的共建共享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农民在利用新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从新媒体、农民、政府等层面采取措施,实现新媒体与农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契合。  相似文献   

14.
胡勇 《政策瞭望》2014,(8):46-4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农村社会治理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枫桥经验”中以农村法治发展促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做法.体现了农民的主体意识,反映了农民要求法治的诉求,代表了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方向,为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和启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存在严重不足,越来越多的学者建议以农村的民间组织为载体,鼓励农民合作以提供公共服务。然而在农民合作中,理性算计的农民过于算计个人的经济利益,无法克服公共事务中的搭便车等行为,从而出现农村公共品供给的严重短缺。乡村社会资本把微观层次的乡村居民的个体行为与宏观层次的集体选择结合在一起,以合作互利为分析前提,说明个人理性与社会理性、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能够达成统一,因而既是农民合作的基础,也是乡村治理强有力的社会资源。这势必需要培育乡村社会资本,为农民合作以及乡村治理提供良好的内源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意见》将农村普法教育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措施加以提出,为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人民政坛》2009,(4):16-17
致公党中央委员、福建省龙岩市主委、龙岩市副市长张秀娟代表——出台《农民权益保护法》尽快制定出台《农民权益保护法》,用法律手段严格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是关系到国家发展全局的一件大事。《农民权益保护法》应包含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农民享受公共设施的权利;保护农民依法享有医疗卫生的权利;提高进城农民待遇;对农民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及农村义务教育;建立农民权益保护的监督保障和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18.
共享发展理念,为我国加快推进农村贫困治理提出了前瞻性指引,是我国实现全面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坚持共享发展,推动我国农村贫困治理,就要注重激发农村贫困群体在参与农村贫困治理方面的主动性,形成贫困农民主动脱贫致富的良好格局。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贫困治理,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共同参与治理的多元化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9.
庞波 《人大研究》2006,(8):48-48,F0003
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扩大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将普法教育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措施,为深入开展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通过组织开展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专题调研,我们感到要适应建设社会主…  相似文献   

20.
正投放农村的公共服务资源,应当以乡镇、村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保证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条例》农村公共服务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是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要义。而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治理的领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必然要在农村公共服务领域有所作为。最近,笔者围绕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