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是由国家宪法和法律所确认的一项民主和法律制度。人民陪审制度的实行,对实现司法公正,遏制司法腐败,体现司法民主,保障司法独立,提高诉讼效率,扩大审判活动的社会效果,促进审判方式改革,培养法官良好的职业道德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贯彻落实人民陪审员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5年5月1日人民陪审员正式上岗,大大减轻了基层法院干警的办案压力,扩充了人民法院的审判力量,极大地缓解法院审判工作任务重与审判资源相对匮乏的矛盾,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司法界对陪审员制度存在认识上的不足与偏差,对陪审员在司法公正中发挥的作用与重要性重视不够,在人民陪审员制度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程颖宜 《前沿》2004,(11):180-182
陪审制度是我国诉讼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但随着社会变迁 ,司法制度改革 ,该制度的一些弊端暴露出来 ,改革和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成了法学界的热门话题。本文着重阐述了我国陪审制度存在的几点弊端及针对弊端提出了几点改革建议 ,以希使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柳 《前沿》2012,(9):76-77
近些年,许多个案判决公布后引发公众热议甚至质疑,这与我国司法公信力不强有直接的联系。人民陪审制度从理论上讲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有效措施,但在实践中落实度不够。本文立足于人民陪审制度的坚持和改进,为提高我国的司法公信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人民监督员制度自2003年创设以来,走过了十一年的历程。在此期间,无论是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实践探索方面,均可谓成果显著。然而,受制于与生俱来的"内部性"这一特性,在表面繁荣的背后实则暗藏着发展的危机,故必须通过深层次的改革来解决。因此,全面总结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运行现状,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研究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改革重点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6.
陪审制度,世界上最古老的司法制度之一,是公民直接参与司法活动的民主形式和公民权利的保障机制。它经过延绵千年的发展与成熟,仍然受到很多国家的青睐。从世界范围来看,陪审制度主要有两种形式:英美法系陪审团制和大陆法系参审制。我国现行的人民陪审员制从性质上讲隶属后者。陪审制度正式形成于英国,随殖民统治者移植到美国后,在美国个人主义文化基础上得到了迅速的生长。陪审制度在美国是一项宪法性制度,它的意义不仅体现在保持审判公正,防止司法专断上,更反映在它的“寓权于民”的政治统治思想中,美国人甚至称它为“将裁决权置于被统治者手中”的制度。笔者运用比较分析法将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和美国陪审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两种制度在历史发展基础、文化基础、形式以及保障措施方面的区别,期望以此对我国人民陪审员制的模式选择有所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论陪审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陪审制的起源与发展作了简述 ,并阐述了陪审制具有防止司法腐败 ,促进司法公正、民主、廉洁和传播培养公民法律意识的功能。并且阐述了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发展及揭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文章指出了中西陪审制的区别 ,分析了当前的司法改革中坚持陪审制的重要性。本文对改革与完善我国陪审制提出了确实可行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琳 《人民政坛》2014,(10):22-23
<正>人民陪审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的一项优良传统,是在审判工作中贯彻群众路线的有效途径。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对于推进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人民陪审员是"不穿法袍的法官",他们不仅在弘扬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9月25日至26日,省十二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法院院长马新岚所作的《关于人民陪审员工作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对省法院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职能作用、推动司法民主司法公正给予积极肯定,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积极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9.
司春燕 《桂海论丛》2002,18(4):95-封三
陪审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司法民主制度 ,有扩大司法民主、保障司法独立 ,促进司法廉洁 ,深化普法教育的功能 ,其利大于弊。我国应当坚持并不断完善陪审制度  相似文献   

10.
陪审制 ,简言概之 ,就是从公民中挑选符合条件的人选担任陪审员来参与法院对案件的审判。同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样 ,陪审制从它诞生伊始就毁誉参半。到了晚近之中国 ,由于它属“舶来品” ,更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争论 ,持废除意见者有之 ,持保存意见者亦有之 ,折衷论者更是有之。笔者以为 ,作为司法权在现实操作中的一种具体形式 ,它与司法权所追寻的理想价值有相当的差距。当然 ,这只是笔者的一家一言 ,现求教于方家 ,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讨论。首先 ,人民陪审制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不具有兼容性。实事求是地说 ,我国现行人民陪审制并非什么固有…  相似文献   

11.
王文建 《人民论坛》2013,(11):106-108
当前审判委员会制度具有强烈的行政化色彩,缺乏对办案过程的监督制约,部分委员缺乏专业素养,办案制度缺乏公开性,讨论案件的范围不够明确,上述问题给司法现代化背景下实现司法公开、司法民主、司法公正带来严峻挑战.改革完善审判委员会制度势在必行,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司法现代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保障公民陪审权利,扩大参审范围,完善随机抽选方式,提高人民陪审制度公信度",人民陪审员制度作为推进司法体系改革重要环节,其意义和现状引发社会关注和讨论。日前,一些法律界人士和专家学者指出.尽管目前全国许多法院提前完成了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但人民陪审员作用和地位并没有从根本上完全得以体现。人民陪审员制度在我国由来已久,其在维护司法权威,调解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司法审判实践中,不断深化司法公开,增强司法工作的透明度。继法院判决书上网、庭审视频直播接受广大群众监督之后,又对现有陪审制度进行了大胆创新,突破参审制的形式,引入人民陪审团制度。经过6个地市法院的试点探索,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全省法院推广人民陪审团制度,让普通群众参与到司法审判的核心环节直接进行监督。这些尝试不仅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而且也为建  相似文献   

14.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推出的主动、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一项独特的、较好的做法。从多年的运行情况来看,毋庸置疑,它较好地回答了“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自身的司法活动由谁监督”的问题,在增加检察工作透明度,增进社会各界对检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促进检察机关执法观念、执法作风的转变,提高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社会公信力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作为一项制度来讲,从与人民陪审员制度作比较来看,人民监督员制度无疑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与缺陷,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5.
刑事和解是一项以当事人为中心,允许当事人在法律的严格规范下自我救济的刑事司法制度。刑事和解扭转了被害人在刑事司法程序中有名无实的尴尬局面,为化解纠纷提供了更为有效的解决途径,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刑事和解的基本制度,但相关配套措施仍待完善。  相似文献   

16.
张巍 《前沿》2010,(2):78-81
人民陪审员制度在我国未能取得预期实效,主要原因在于法律文化尚待转型,民众及司法人员观念尚待转变,制度设计有待完善。因此,有必要在推动诉讼文化转型和观念转变的基础上,以实证分析方法解析制度缺陷,使人民陪审在科学、理性的制度框架内得以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7.
18.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在对人民监督员的身份、选任和监督范围、监督程序等方面的规定上有很大的进步。然而,令人忧虑的是《规定》未能完全消解制约人民监督员制度发展的深层因素。在吸取试点实践的经验和借鉴域外制度的基础上,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制化、确立独立的选任主体、形成正当的监督程序、强化监督的程序性效力是进一步完善《规定》、推动人民监督员制度深化发展的可能选择。  相似文献   

19.
刑事和解制度的基础是恢复和平衡。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传统司法环境中的价值失衡、刑法观念缺乏宽容以及司法的封闭等因素制约了刑事和解功能的发挥,这使得被害人和加害人的权益无法真正得到保障,也导致司法无法得到公众认同。只有通过积极进行刑事司法改革培育出适合刑事和解制度生存的司法环境,刑事和解的功能才能真正得以发挥。  相似文献   

20.
陈荣飞 《前沿》2011,(1):93-95
社会转型所引发的尖锐的利益冲突需求公正的司法环境,新一轮司法改革的启程便自然而然地为社会各界所翘首冀盼。在过往司法改革的经验的基础上,新一轮司法改革欲达至既定目标而不致落空,尚需在制度完善乃至重构及法学教育等方面勉力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