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运用全国权威健康与卫生方面的统计数据,从青年体质状况、青年患病状况和青年死亡状况等三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青年健康的变迁及其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整体来看,青年健康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正在经历“青年健康转型”.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年的社会参与意识不断增强,经历了以反思与寻觅为特征的探索式参与、以认同与担当为特征的主体参与,和以冷静、务实、自主、逐步为特征的全方位参与的发展阶段。考察青年参与的历史可以发现,青年社会参与热情高涨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青年社会参与,执政党应该重视青年社会参与,对待青年社会参与既要放手锻炼又要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3.
精神支柱是对存在于人的精神世界中的以信仰为核心的处于主导地位的目标体系和动力机制的形象概括。它集中表现为一种支持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主导的精神力量。本文以现实的视角考察了我国五四运动以来青年群体精神支柱的变化,并分析了我国当代的社会转型背景下构建青年群体精神支柱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迄今为止国内青年创业相关研究的现状,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CNKI中1991年至2016年的论文进行内容分析,并针对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经研究得出结论: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关于青年创业的相关研究陆续经历了萌芽、持续发展和多学科融合的成熟等三个阶段,围绕国内外青年的创业模式、青年创业的影响因素、创业环境、特点,以及出现频率较高的大学生、农村青年群体的创业活动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讨。但目前的研究在研究内容、理论建构、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研究的学科分布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长期存在,今后的研究应重视基于互联网的青年电商创业、青年创业影响因素的拓宽研究以及青年创业的纵向动态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对于农村青年的道德研究和道德教育还相对薄弱,研究工作还需要加强和深入.当前,针对农村青年道德研究的薄弱环节,要寻找新的理论增长点,拓宽理论视角,更新研究方法,增强学科意识,强化"新起点"意识.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渐次加快和深度发展,中国农民开始由一个以农业为本、缺少层次变化的"整体性阶级"逐渐"分化"为"不同的阶层",且这些"不同阶层"间的差异愈加显性化。目前,学术界对农民阶层分化问题的研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逐渐深入,集中体现在对农民阶层分化的概念、农民阶层分化的动因、农民阶层划分的标准和类型、农民阶层分化的特征、现阶段农民阶层分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徐俊蕾 《工会论坛》2009,15(2):144-145
改革开放以来,个性成为人们尤其是青年人最强烈的呼吁之一,追求个性成为青年人在行为、思维以及价值观念上表现出来的显著特征。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主体性的形成过程,也是当代青年追求个性的过程。从社会变迁研究当代青年的个性追求,反思青年在个性追求中取得的进步和问题所在,才能更好地把握青年的未来和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理论界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思维方式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并表现为一种认识上的逻辑进展。认真梳理这一过程,对社会主义的进一步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青年崇拜"思想产生于20世纪初,其实质是将年轻人在年龄、身体、思想等方面优势政治化.该思想的出现和流行是社会发展背景和当时青年人共谋建构的结果.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在国家层面,通过节日庆祝、领导人讲话、官方媒体宣传等方式延续和强化"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的崇拜式叙事逻辑;在青年层面,改革开放的前十年,青年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与国家的定位大体上趋向一致,认同并内化了"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角色期待,并且以学生运动的形式参与公共事务.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青年人对民族振兴、社会主义建设等宏大叙事失去激情,转而更加注重个人的利益.甚至在当下,国家努力建构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青年角色定位被年轻人以网络段子和表情包解构掉.总之,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与青年对于群体崇拜式角色定位的认知出现了微妙变化,呈现出从趋同到分流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加强对团的少年儿童工作历史的研究魏兆鹏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各族各界青年开辟了大显身手的新天地。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充分发挥团结和教育青年的作用,笔者认为,共青团在采取适应新形势的举措的同时,对团的少年儿童工作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温州人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创立了"温州模式"。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处于一个发展的临界点,其经济发展的转折态势已基本形成。经营方式的转变,要求新时期的温州商人进行再次的转型创业,而创业转型中的青年需要探索如何创意和突破资源瓶颈。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此期间我国社会发展具有五个阶段性特征:社会结构的调整进入突破阶段;社会事业的发展将进入起飞阶段;社会矛盾的化解进入攻坚阶段;社会心理的调适进入自觉阶段;社会管理的运作进入创新阶段。这些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规划和社会政策,谋求民生改善和社会改革取得更大进展的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从法律角度看团务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信息资源对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重要,由此政务公开也得到了大力推行并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然而,作为管理和服务青年事务的重要组织,共青团在工作中却显现出团务公开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实践需要团组织的工作逐步纳入法制轨道,实行团务公开。这样不仅能满足青年的知情权,而且将在很大程度上增进青年对共青团的信任度,增强团务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改革在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仍存在很多弊端,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首先在框定政府职能转变的特性的基础上,审视我国传统管理模式困境,接着在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以及政府自身建设上找到滞后之答案。探究西方国家发展沿革,可得出其本质就是"强政府"与"弱政府"的两种不同选择。用近期社会热点来指出政府职能中社会职能建设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分析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前提和内在逻辑,就是缺少制度改革的支持。最后提出服务型政府、法制建设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发表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不进则退的紧急关头。通过这次谈话,邓小平回应了社会上对改革开放的质疑与否定,使得人们在是否应该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使改革开放迅速走上了不可逆转的轨道。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当前的改革事业又走到了一个历史关键点上,回顾这段历史对于如何凝聚改革共识、冲破改革阻力、增强改革的信心,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回顾我国1982年至2008年的六次政府机构改革和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政府职能的转变一直影响着政府规模的变化。同样,规模的变化也反映着政府职能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各种转变。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反映着我国历次政府机构改革的基本转向和特点,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政府机构产生了促进作用,对于研究和解决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影响颇大。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研究,通过对一个客运群体经济行为的考察可以发现,经济行为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行为,并“嵌入”特定的社会情境之中。“嵌入”过程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组织制度的生成;实质上则体现着市场、行政、社会、文化传统等诸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经济行为对其所处社会环境的嵌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由外在的市场实践、社会转型以及同时发生的行动者的形变为其提供支撑。这一过程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个体采用组织化的方式,作为应对转型社会中的行政力量的影响和市场竞争的策略性选择。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值社会转型时期,构建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相当重要,伴随着社会转型,各种社会危机也随之产生。从中医学角度的"生理病"出发,把公共危机看成是一种"社会病",公共部门便是"医生",危机事件便是医学里的"社会病",依据中医学"生理病"的病理治疗方式,从望闻问切多方位提出公共部门处理公共危机模式,即"治疗""社会病"的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公共危机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深化公共就业政策改革是推动我国公共就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在注意力配置理论的基础上,以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为主要研究材料,通过文本分析和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探究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就业政策的变革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顶层设计上越来越重视公共就业问题;公共就业政策变革中经历了双轨制就业政策、市场化就业政策、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及就业优先战略政策阶段,不同阶段政策措施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经济发展形势、劳动力供给状况和党的执政理念是驱动公共就业政策变革的关键因素。未来中央政府应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公共就业政策创新空间,各级政府在政策改革中应充分考虑党的执政理念、注重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和人口质量红利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