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欲溯河源到星宿,韶山风物耐人思."毛泽东主席的故乡韶山,属南岳衡山山脉之第七十一峰,海拔519米,是"楚南一名山也".相传舜帝南巡至此,命宫娥使女奏<韶乐>,"音召凤至",故名韶山.近人亦有诗云:"韶乐已停尚有村,群林始染吊英魂,巍然勋业兼文彩,功过千秋有定论."韶山自1950年开放以来,共接待参观者3000万人次,其中来自世界五大洲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华侨与同胞15万多人.本文主要介绍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四任中央领导人到韶山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2.
严农 《党史文汇》2006,(2):30-33
五 1949年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某部迈着胜利的步伐跨入了韶山. "老先生,"一位解放军的指挥员礼貌地对毛宇居说:"您老人家知道毛主席在韶山还有哪些亲友吗?"  相似文献   

3.
二度复出的邓小平来到韶山,令接待方"拿捏"不准 1973年 10月 19日,一辆老式的乳白色"吉姆"牌轿车驶进了宁静的韶山冲.轿车停稳,从车里走下一位个子不高、神采飞扬的长者.他就是刚刚被毛泽东"解放"出来、重新委任为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邓小平是送一位重要外宾到桂林,返京路过长沙时突然决定来韶山看看的. 接到邓小平来访的消息,韶山方面召开了一个会议,安排邓小平访韶事宜.会议开得很长,意见分歧很大.围绕以什么规格接待这位副总理发生了争议.但是,争论双方都有这种感觉:无论用什么规格接待邓小平,都会承担一定的风险.他们于是制定了一个"不冷不热"的接待方针.但是,究竟"冷"到哪种程度,"热"到哪个境界,让这些人"拿捏"不准.好在长沙方面首先做了示范:让邓小平坐过了时的"吉姆"轿车访韶.他们对邓小平解释说,其他车辆都已派出去了.这种车, 1959年毛泽东到韶山来时坐过.此时,国产的高级"红旗"轿车早已代替了它.平时,即使是一个军级干部坐"红旗"轿车也早已是司空见惯.长沙在派车方面为韶山做了暗示.  相似文献   

4.
严农 《党史文汇》2006,(1):29-32
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 一天,毛泽东请来了韶山公社党委书记和韶山冲党总支书记,说:"我离开韶山这么多年了,想请乡亲们吃顿便饭,叙叙旧情,我要请的人有:毛宇居……"  相似文献   

5.
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保存着一套珍贵的《韶山毛氏族谱》。我国明、清两朝时,各地修族谱之风盛行。族谱,即宗族或家族的谱系,韶山毛氏自清乾隆二年(1737年)起亦开始撰修族谱,次年完成一修。光绪七年(1881  相似文献   

6.
正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小型的历史展览托举起一种伟大的精神。在韶山村的村部,有一个仅800平方米的"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历史陈列馆"。2011年3月,习近平同志曾到此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在建党97周年之际,经中共韶山市委倾心提质改造,这个展览重新对外开放。我有幸跟踪见证了提质改造的全过程,深感展览虽然体量不大,但简洁朴实,主题鲜明,承载着璀璨夺目、光照千秋的"韶山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的不少出版物在介绍、宣传韶山毛泽东旧居陈列馆(即今"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来历和修建情况时,出现了一些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说法,应当予以澄清,恢复历史真相.关于修建韶山陈列馆及其前后的情况,本文根据历史文献资料,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拟从4个方面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王锡堂 《湘潮》2013,(1):49-49
2012年4月30日,一辆银灰色轿车驶进了宁静的韶山冲,车子里坐着一位留着短发、戴着眼镜、身着青色旧西装的75岁高龄的老人,她就是人民领袖毛泽东的长女李敏,随行的还有李敏的女儿孔东梅、女婿陈东升及外孙等。他们回到韶山,祭祀先祖。  相似文献   

9.
韶山,原是一个平凡的山村,在中华神州,可以找出千万个同样的山村来;但她又是一个伟大的山村,因为她养育了一位顶天立地、叱咤风云的历史巨人和时代伟人——毛泽东.多少年来,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们从地球上的各个角落,不约而同来到韶山,沿着伟人留下的足迹,参观领袖诞生的农舍、上学启蒙的私塾、学会游泳的池塘、劳动过的稻田菜地、放过牛打过滚的山岗草坡,寻觅思索,从中获取教益和启迪.“六亿神州呼万寿,五洲志士称导师.欲溯河源到星宿,韶山风物耐人思.”叶剑英元帅的这首访韶题诗,揭示了人们所以向往韶山的真正缘由.据不完全统计,1949年到1994年的45年中,韶山累计接待国内外客人超过3000万人次,其中有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人13万多人次、1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还有我们党和国家的80多位领导人,他们当中有毛泽东早年的老师,也有他的学生,还有他患难与共、并肩战斗过的战友们.毛泽东同志故居是一栋极为普通的农舍,大门上方匾额“毛泽东同志故居”七个镏金大字系由邓小平1983年4月2日亲笔题写的.屋后是茂密的松竹,前面两口水塘一字排开,延安五老之一的董必武参观故居后题诗:“门外双塘贮白水,宅旁层岭植青松,风和日丽春游快,土壁茅檐剑气冲.”1950年,这里被列为革命纪念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是在中国大地上成长起来的巨人.韶山是毛泽东辉煌人生历程的起点.1951年,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正式对外开放,从此,韶山这个偏僻而美丽的山村敞开它质朴的怀抱,迎接着纷至踏来的客人.在众多的观众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外名人.迄今为止,来韶山参观的国内外名人有七千多人.这块曾养育时代巨子的热土因此而频添神奇和秀色.  相似文献   

11.
1993年2月5日至6日,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杨成武偕夫人赵志珍(北京市政协常委),在湖南省政协主席刘正、省军区副政委黄祖示陪同下专程访问了韶山.5日上午11时,杨成武等乘坐的汽车抵达韶山宾馆松山一号楼.一下车,杨成武同志就说:第一,我是来向毛主席和韶山人民学习的;第二,我是来给韶山人民拜年的.  相似文献   

12.
杨真平 《学习导报》2011,(18):22-23
今年5月26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抢抓机遇,把韶山建成社会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实现韶山的率先发展、率先富裕。目前省委、省政府又专门发文,支持韶山加快发展,实现韶山率先富裕。推进韶山加快发展、率先富裕,必须抓好“红色韶山、富裕韶山、生态韶山、文明韶山、幸福韶山”建设。  相似文献   

13.
1973年10月,邓小平同志陪同来访的加拿大总理皮埃尔·特鲁多结束对桂林的参观游览后,于19日专程来到韶山.到韶山看看,是小平同志多年的心愿.他说:“我早就想来韶山看看,一直没有机会.1965年因为工作忙,1966年我就来不了啦.”  相似文献   

14.
正毛泽民是毛泽东的大弟弟。参加革命后,他一直从事金融、财政、民政工作,被称为"红色管家"。走出韶山,经营红色经济,展露出色才华20世纪初,毛泽民读了4年私塾后,由于母亲多病,大哥毛泽东又长年在外读书和从事革命活动而没有时间顾家,他被迫辍学,跟父亲毛贻昌一起过着亦农、亦商、  相似文献   

15.
"省先生" 毛泽东童年时代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唐家坨外婆家度过的.尽管外祖父家也是务农的,但有一个舅舅是开馆教书的,所以毛泽东经常到那里听听.直到8岁那年,父母才将他接回韶山入私塾读书.从8岁读到13岁.6年中,他先后在韶山一带南岸、关公桥、桥头湾、钟家湾、井湾里等6处私塾读书.每天清早和晚上他或在地里劳动,或放牛、拾粪,白天到校读书.农忙时就参加收割庄稼.为此,毛泽东戏称自己为"六年孔夫子".正是这6年孔夫子式的教育,培养了毛泽东"鉴古知今"的爱好,帮助他后来树立起"古为今用"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红色,热血和生命跳动的符号;经典,刻在人们记忆中美好的永恒。当红色与经典组合,那意味着人们用热爱的心、用真挚的情在铭记着曾经用热血谱写成的赞歌。中国,一个对红色有着挚爱的古老国度,她的人民正以火红的热情关注并建设着被他们称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韶山。  相似文献   

17.
1925年2月初,毛泽东从上海回到韶山养病.在养病的六个月里,他广泛发动农民群众,在韶山成立了“雪耻会”和中共韶山支部,开展平祟、阻禁斗争.韶山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地主豪绅的恐慌和仇视,湘潭西二区上七都都总、团防局长成胥生派人向湖南省省长赵恒惕告密,要求派兵逮捕毛泽东.赵恒惕早就视毛泽东为眼中钉,连忙密令湘潭县团防局会同成胥生逮捕毛泽东.  相似文献   

18.
韶山的婚俗     
韶山的婚恋嫁娶习俗,有强烈的地方色彩,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   据《韶山志》载:清末民国初,婚姻多是父母包办,媒妁之言,男女双方在完婚“挑头盖”前,一般未见过面。指腹为婚和童养媳现象亦较为严重,早婚相当普遍。虽然清代规定男 16岁,女 15岁为婚龄,民国时期男未满 19岁,女未满 16岁不结婚,但并无法律效力。   在封建社会里,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作主,经过媒婆三寸不烂之舌的说合。如果双方父母有意,便交换男女生庚八字,请算命先生“合八字”,看是否冲克。“八字”合上后,彼此交换庚书,由男家出具礼物定庚。《中湘韶山…  相似文献   

19.
1996年4月25日,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尤瓦纳偕一秘苏里范、专员安瓦尔·瓦哈布访问了韶山.参观了毛泽东同志故居、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毛泽东铜像和滴水洞.尤瓦纳大使来华两年多,到过中国22个县40多个城市,来韶山是第一次.大使对中国近现代史和毛泽东同志革命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很善交谈.他问到毛泽东的革命生涯和解放后几次回过韶山及毛泽东家属等情况,韶山陪同一一作了介绍.参观时大使看得很细,并在滴水洞签名留念.参观后大使说:“韶山很美丽,到处看到盖了许多新楼房,说明人民的生活富裕,与印度、印度尼西亚相比,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要好一些.”  相似文献   

20.
“四人帮”得力干将张春桥曾经把持过中央的宣传工作,但他插手干预韶山毛泽东家乡的宣传一事,至今依然鲜为人知.1971年7月15日,张春桥陪同朝鲜党政代表团来到韶山.访问期间,张春桥避开朝鲜外宾,又单独参观了毛泽东陈列馆.韶山毛泽东陈列馆建立于1964年,到1971年已有17年历史了.“四人帮”上台后一直想控制这里的宣传,但苦于无奈.江青几次想亲自来韶山“指导”工作,但毛泽东坚决反对,江青便没有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