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落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重要思想,既要加强对权力的科学合理配置,又要加强对权力的约束和监督,既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又要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从而确保权力的正确运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统筹监督",构建多元化监督体系,不断提高权力运行质量,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的集中体现,必须从政治高度加以深刻认识并自觉践行.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党执掌政权有了更好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条件与资源。加强对党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需要,是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当前加强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一要提高权力配置的科学化程度,明晰划分权力的边界;二要加强对权力运行过程的制约与监督,实现权力运行科学化;三要依靠制度规范权力运行,实现权力运行程序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公安机关权力制约机制建设虽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如建立了公安内部的监权网,加强了各警种垂直监督与制约等,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监督体制与制约机制不够理顺,外部监督难有实质效果,各级领导对监督工作不够重视。当前,公安权力运行存在着四个误区,严重影响了对公安权力的制约。完善公安机关权力制约机制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目前,应着重从五个方面抓起:以德制权;以法制权;以权制权;以规制权;以责制权。  相似文献   

4.
从制约权力的本原考察 ,以权利制约权力是制权之本 ;从制约权力的原则考察 ,以权力制约权力是制权之道 ;从制约权力的趋势考察 ,以法制制约权力是制权之势 ,而人大监督全面涵括了这三种制权方式 ,故人大监督是制约权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监督是对权力的行使、特别是对滥用权力的制约,同时也是对正确使用权力的支持和促进。党内监督的实质是党从人民利益出发,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通过有效的监督,保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掌好权、用好权,真正把人民赋予的权力来为人民服好务、执好政。加强党内监督,当前根本的是要贯彻落  相似文献   

6.
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坚持用制度管权,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权力制约的根本之策。只有充分发挥"制度笼子"的功能,才能促进领导干部用权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关键就在于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体系,用制度监督、规范、约束、制衡权力。要公开权力运行流程,明晰权力清单,完善各项办事公开制度。要健全权力监督体系,建立全方位的用权监督制度,尤其要让人民监督权力,保证权力在阳光下正确运行。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反腐倡廉和法治政府建设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反腐败立法、信息公开和监督机制三个层面展开论述,认为在制度设计上,行政立法和反腐败立法使权力职责"规范化",政务信息公开和官员财产信息公开使权力运行"透明化",多层次的监督机制使权力监督"立体化"。以上三个层面的工作是互相衔接、相辅相成、"三位一体"的。  相似文献   

8.
对权力监督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原始社会后期的"公共权力",还是由此演变而来的阶级社会里君主的"私人权力"或统治阶级内部的"公共权力",以及大多数较为复杂的社会其他权力,都以委托代理的方式运行,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权力活动演进的必然结果.权力委托者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意志,就必须对权力的运行进行监督和控制,使权力始终有德才信用较好的代理者和合理的体制与运行机制,从而达成权力活动的目的,这也是实现"人事相宜"与"权事相宜"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与西方"朕即国家"的君主专制政体不同,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所建构的政治体系,形成了以"天权"为政治合法性来源的第一种权力,以"皇权"为世俗政治最高统领的第二种权力,以"官权"为具体政治实践的第三种权力。三权中"皇权"最大,"天权"地位最高,"官权"虽然地位最低、权力最小,却是三权中具体实施政策的一线权力,三权各有优势,互相补充,形成了天命思想下的帝国秩序构建的"三权分立"。三权之间通过相互印证、依赖、利用、吸取的权力运行方式实现了政治的妥协与制约,从而实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统治的权力平衡。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完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主要是健全监督网络,疏通监督渠道与加强权力制衡;进一步完善制权立法,实现权力监督法制化。遏制权力腐败,对权力形成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是现阶段反腐败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权力制约和监督是人类政治生活的永恒主题,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石。在十八大报告中,我们党自觉地"盛世思危",面对我国体制转轨和结构转型所带来的深刻社会变化,从新的高度强调和阐述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反腐败的问题,积极回应了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期待。有一种论调认为,只要是一党执政,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和监督权力这个难题。其实,人类政  相似文献   

12.
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对新时期我国的民主政治与法治健全有着重要作用。首先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理论进行分析,然后分析了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存在的相关问题。针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实际情况及其不足与存在的问题,论述提出了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完善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新时期,"阳光漯河"建设的地方实践直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它以"明权清单化、用权规范化、监权透明化"为核心,探寻了规范权力运行的新模式,是转变干部作风、优化政治生态的有力抓手,推促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完善。  相似文献   

14.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对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提出了新要求。"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一  相似文献   

15.
制约和监督是限制国家权力的两种方式.刑事诉讼是强大的国家向孤立的个人发动的一场追诉活动,运行其中的国家权力应当受到限制.作为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三机关互相制约和检察监督,是刑事诉讼中有中国特色的限制国家权力方式,两者存在本质区别.检察机关对未生效裁判的抗诉不属于检察监督范畴.我国应当赋予人民法院对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以独立的司法审查权.  相似文献   

16.
民事执行监督基础理论是化解"执行乱"和缓解"执行难"困境的理论原点和逻辑起点。对执行监督理论的解析,首先,涉及权力监督与权力制约、执行监督与执行救济的概念辨析,以准确定位执行监督的本质;其次,需要从执行监督的类型上比较各种监督方式的优劣,得出必须加大程序性制度监督的构建;再次,执行监督机制实际有分权制约和程序控权两个层面;最后,执行监督还应包含两权分立、相互监督原则,程序性监督原则和体现效率与公正原则。  相似文献   

17.
领导者的权力是一种最为典型、最为普遍的权力现象。领导者权力的特殊性征及其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权力腐败、权力滥用等突出问题,提醒我们必须对其格外注意地进行制约与监督。当前,加强对领导者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应该循着源头治理的思路,抓住提高领导干部素质这个根本,加快制度建设的步伐,加大群众参与的力度,常抓不懈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8.
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坚持用制度管权,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对权力制约的重--求和根本之策。只有充分发挥制度笼子的功能,才能促进领导干部用权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关键就在于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体系。为此,要构建制度制约机制,用制度监督、规范、约束、制衡权力;要公开权力运行流程,明晰权力清单,完善各项办事公开制度;要健全权力监督体系,建立全方位的用权监督制度,尤其要让人民监督权力,保证权力在阳光下正确运行。  相似文献   

19.
权力本位:司法解释权运行状况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司法解释权的运行具有明显的权力本位特征:强权、越权和集权。要改变这种状况,可从三个方面着手:在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奉行权利本位;在国家权力与国家权力之间,实行权力制约;在权力意志与审判经验之间,注重知识积累。  相似文献   

20.
博登海默的《法理学法哲学 及其方法》一书中有这么一句名 言:"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权力 倾向于绝对腐败"。权力是需要制 约和监督的。党的十六大报告中 提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发挥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 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这就从 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推进政 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 确立了审计工作的地位。国家审 计作为综合经济监督的高层形 式,必须而且能够在权力制约和 监督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