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的思想个性与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是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一方面,由于对中国现实社会的认识存在差异以及各人的主客观因素、传播角度、着重点等不同,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具有鲜明而丰富的个性色彩。另一方面,由于共同的目标和追求,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又具有显著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瞿秋白作为早期先进共产党人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及推进其中国化的过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确立了正确的方向,从传播学的视角对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活动进行研究是必要的。论述了瞿秋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并简要分析了其传播学特点主要包括坚持新闻真实性、时效性,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密切联系群众,坚持新闻趣味性等。提出了要遵循“守门人”原理、传播媒介理论、传受关系原理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瞿秋白是较早传播苏联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物。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瞿秋白代表了1920年代上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所能达到的水准,虽然时代局限使他那一代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养不足,但努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使之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扎根的目的则实现了。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出版业态的变革引发思想文化传播的革命性变化,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日本和法国是清末民初马克思主义向国内传播的两个重要渠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历经了从零碎译介到选择性传播的转变,部分马克思主义术语实现了跨语境转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体是多元的,传播者因政治立场和目标不同,在传播内容的选择上有差异。总的来看,阶级斗争学说和政治经济学说被译介的要早一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因此存在“梯次传播”的现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主体意识的觉醒,为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改变孕育了新动力。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梁启超、孙中山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先驱。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面,李大钏起了重要的作用,他是最先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人物之一,陈独秀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面的作用也应肯定。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被更多地翻译出版,我国学术界和出版界在30和40年代开始陆续出版研究和介绍《资本论》的著作。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翻译及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30年代,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早期阶段.翻译作为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的必要条件和初始环节,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翻译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和准备过程.从马克思主义译入中国的翻译主体、目的、内容、过程和特点等可以看出,翻译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以中国的特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为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十月革命前,中国人已对马克思主义开始了零星的介绍,虽然传播主体较为复杂,他们也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谛,但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十月革命与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规模的传播酝酿了较好的社会基础。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其显著的自身特点,由于各种原因,它并没有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  相似文献   

8.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载体──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传入中国已有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始终重视并推进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出版和传播,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建设时期,都始终不渝地坚持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在党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活动中,回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出版和传播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格斗技术由“角力”——(相扑)分枝出柔道、空手道、相扑、合气道。柔道源出于中国的拳术,明代传至日本后发展成柔术。空手道是日本拳术的一种,原名唐手道,源于中国武术的技击。相扑是日本格斗技术的主枝——“角力”,和中国古代相扑同出一源,与中国秦、汉的角抵相似,唐文宗时改称相扑,近代改称摔跤。合气道是中国武术传到日本后,日本根据古代柔术流派中的大东流合气柔术,在大正时代(1912-1926)的末期由和歌山县人植芝盛平于1927年前后创立的“合气武道”,1948年改称“合气道”。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宣言》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当对社会现实问题高度关注,并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来剖析社会现实;他们不断地从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汲取理论创新的动力,能够经常性地进行自我批判;他们应保持对社会思想潮流变化的敏锐性,敢于应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的诘难和挑战;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不仅需要在本国范围内传播与应用,而且需要通过语言转化来实现向外的扩散与传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利用更多的媒体,尤其是新兴的互联网媒体来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像日本这样的高度工业化国家,却依然保留了丰饶的森林、湿地与海岸?为什么日本每个村庄都如此宁静、美丽?最近,前往日本的国内游客增多,在日本人来看,他们是“新来的中国客人”。因为,在日本人眼中,以前访日的中国人,多去秋叶原。而对日本的庙宇、温泉与美食却无暇一顾。但今天,这些新来的中国游客,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日本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人为代表的 2 0年代的留日作家 ,在其作品中对日本社会的政治结构、风土人情、教育体制、自然景观等均有比较详细的描述。这类作品中频繁出现的日本女子形象系列 ,可以讲 ,已经成为众多中国人心目中的一种理想的女性形象原型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接受、创新到发展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基于中国实际不断调整与优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新媒体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渠道。传播信息与传播环境的互动,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在传播学上得以充分体现。新媒体技术的传播功能、新媒体时代的内容生产方式以及新媒体的传播渠道重构,赋予马克思主义传播以新的路径选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对接、融合、互动与创新,将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媒体注意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键桥梁,也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关键所在。在中国传统媒体中,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旋律地位决定了它成为中国受众注意力的焦点。新媒体对于马克思主义传播具有"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它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供给了广阔的传播平台,另一方面它也分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传统媒体中的受众市场;社会结构的嬗变及多元舆论格局的形成,分散了传统受众的马克思主义注意力;用户参与和用户制作冲击着专业媒体,影响了受众马克思主义注意力的聚集。马克思主义传播必须在把握新媒体传播环境的变化及趋势的前提下,不断增强自身的新媒体注意力。  相似文献   

15.
摘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其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进而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过程。历史表明,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早期探索阶段,或者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风雨历程,每当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步履艰难,甚至遭遇挫折与失败的时候,往往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困境的时候。危机也是转机,这意味着新的一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在酝西自知声辟  相似文献   

16.
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主要有三个来源: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近代知识分子和留学生。他们热情拥护“十月革命”,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并投身工农运动,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重要基础,其传播方式主要有四种:以一批学者为载体的人内传播;以书籍报刊为载体的大众传播;以课程和演讲等为载体的群体传播;以书信为载体的人际传播。这些传播方式相互补充协同,积极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在当代中国的文论研究中占据十分重重要的地位.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大潮中,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英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逐渐成为我国马克主义文论界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英美马克思主义文论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起中国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中国学者对其研究于90年代后期迅速进入急剧膨胀期,研究的触角伸入到英国新左派代表人物威廉斯、伊格尔顿和美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家詹姆逊的思想,对他们的理论建树作出了各种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尤其是经典理论,是自身成长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在青年中的传播呈现出传播氛围较好、传播主体责任意识强、传播载体日益丰富、传播方式多元、传播效果尚佳的特点,但同时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传播还存在多种社会思潮冲击、互联网传播明显滞后、青年"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水平不高以及传播主体理论素养不够等问题。为此,迫切需要推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体化传播,完善创新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在青年中的"互联网+"传播模式,改变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传播策略,以及有效提升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传播带来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传播,归功于20世纪初中国不同社会阶层的共同努力。先进知识分子主要采取创办报刊、翻译著作、撰写文章、举办夜校、农民运动讲习所、深入城乡发表演说等各种方式,向工人农民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启蒙工作,马克思主义才被中国工人农民知晓并接受,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在近代中国的第一次传播。在先进知识分子的指导和引领下,工人阶级通过参与工人夜校、创建工会组织、开展工人运动等方式,一方面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努力提高政治觉悟,另一方面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实践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的第二次传播。广大农民通过参加夜校、农民运动讲习所等,积极接受先进知识分子的启蒙教育,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开展席卷全国的反封建农民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地区的传播做出了贡献。在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过程中,各阶层都发挥了自己独特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了由抽象的理论到具体的思想、由深奥的学问到通俗的原理、由少数知识分子掌握到广大群众理解的伟大转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无限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