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某些报刊上发表了一些谈论储安平的文章。有些人看了赞成,有些人反对。因为我同储安平的事情有过那么一点关联(虽然这种关联是间接的),《党史文汇》编辑部的同志约我发表一点看法。 所谓“间接的关联”,说的是1957年储安平的“党天下”谬论,是在他担任光明日报社总编辑职务期间发表的。我在反右派斗争已经基本结束、储安平早已辞职后,调到光明日报社工作。当年11月11日,我到报社第一次参加  相似文献   

2.
电影《手机》里主人公因手机惹祸,陕西省榆林市也有人因此引来祸端●电影《手机》的主角严守一因手机惹祸,现实生活中,副处级干部刘斌则因为一条手机短信改变了政治前途。●据一位干部透露,长期以来,陕西省榆林市干部群众中间暗地里有一些段子在流传,有的段子因为言辞出格,在干部中流传范围较广。自从刘斌“出事”后,“厉害”的段子明显少了。●现在的榆林市,“用全球通手机和联通手机发送的少了”,一些干部改用神州行手机号发送,因为“买神州行卡号不用登记个人资料,不会被上面查出来”。  相似文献   

3.
20年前,当中国改革开放从农村向城市推进,从经济领域向各条战线拓展,从沿海特区向全国范围发展的关键时刻,邓小平以高超的执政智慧于1985年3月28日至8月28日的五个月中,围绕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第二次革命”的必由之路,这一关系“前途与命运”的重大课题,连续发表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是很大的试验》《抓住时机、推进改革》《对中国改革的两种评价》《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等五篇著名讲话。实践表明,正是邓小平这一系列关于改革的重要论述,为我国近20年来的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解放了思想、扫除了障碍。本文在重温这五篇改革论述的基础上,着重从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第二次革命”的理论基石与根本任务,基本性质与伟大意义,鲜明特点与创新贡献等方面,作哲学思考与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20年前,当中国改革开放从农村向城市推进,从经济领域向各条战线拓展,从沿海特区向全国范围发展的关键时刘,邓小平以高超的执政智慧于1985年3月28日至8月28日的五个月中。围绕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第二次革命”的必由之路,这一关系“前途与命运”的重大课题,连续发表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是很大的试验》《抓住时机、推进改革》《对中国改革的两种评价》《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等五篇著名讲话。实践表明,正是邓小平这一系列关于改革的重要论述,为我国近20年来的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解放了思想、扫除了障碍。本文在重温这五篇改革论述的基础上。着重从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第二次革命”的理论基石与根本任务.基本性质与伟大意义.鲜明特点与创新贡献等方面.作哲学思考与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谈话诫勉“四结合”“小题大作”防患未然●江源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孟昭轲江源县委从1996年年初开始,制定并实施了《乡(科)级领导干部谈话诫勉制度》,采取“四结合”的形式,对在政治、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不足但又不构成违纪的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实施了诫...  相似文献   

6.
《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的卓越作品之一,同《资本论》、《共产党宣言》、《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等宏篇巨著一样,都是这位科学巨人光照千古的“思想存录”.正象《手稿》不是一部美学著作而包含着丰富、深刻的美学思想一样,《手稿》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才学和科学哲学思想,在人才成长和科学发展问题上给人们以哲学的启迪和思考.马克思认为,“苦恼”是人类向他的对象强烈追求的复杂情感的内运(第112页).这种内运的向对象强烈追求的“情欲”,对人才的成长和科学的发展无疑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并且反映着人才和科学发展的某种本质性的东西.因此,我们在人才学和科学哲学的研究中应该对这种“苦恼”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人民日报》2004年12月28日图文报道:《助学长征到达遵义》《人民日报》2005年3月5日图文报道《助学长征路上的”布依族式婚礼”》《人民日报》2005年3月15日报道:《贵州建成第一千所希望小学》《人民日报》2005年7月25日《中国之窗》图文报道:《贵州200名城乡儿童“手拉手”》●新华社2004年12月27日通稿《“助学长征”步行筹款团到达遵义》(图文)新华社2005年3月3日通稿:《助学长征路上的“布依族式婚礼“》(图文)  相似文献   

8.
●在法国克鲁邹的施奈德钢铁厂人事处至今仍保留着一张招工登记卡:“邓希贤(即邓小平),16岁,工人编号07396;进厂注册日期是1921年4月2日……”当年,邓小平在法国度过了长达4年多的艰苦的勤工生活。1926年1月7日,当他离开法国时,已完成了由爱国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成长为一个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革命斗争经验的职业革命家。欲知详情,请阅《“油印博士”邓小平的留法生涯》。  相似文献   

9.
竺光  力佳 《奋斗》2003,(10):47-49
2001年8月8日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入江泽民同志从2000年2月以来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文稿12篇,其中部分文稿是第一次公开发表,《论“三个代表”》一书,深刻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反映了“三个代表”重  相似文献   

10.
1986年李泽厚在《走向未来》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该文后收入《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一书,以下简称《变奏》),提出了“救亡压倒启蒙”的论点。该论点得到某些人的发挥,曾流行一时。从1988年起,陆续有一些同志对此提出批评,近来各报刊又发表了一些批评文章,现综述如下: 一、关于启蒙同救亡之间的关系李泽厚认为,在五四运动之前或之初,“启蒙与救亡”尚能“相互促进”。但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发展和中国共产党建立后,“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长期的革命战争,把其他一切都挤在非常次要和从属地位”。“五四时期启蒙与救亡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局面并没有延续多久,时代的危亡局势和剧烈的现实斗争,迫使政治救亡的主题又一次全面压倒了思想启蒙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萧红,原名张乃莹.1911年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她9岁丧母,“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了人性,”②继母对她更少慈爱,唯一能给她温暖和爱的是祖父.所以,她“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③1928年,萧红在家乡读完小学,考入哈尔滨一所女子中学.在这里,她接触到“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鲁迅的《呐喊》、茅盾的《追求》、美国进步作家辛克莱描写工人生活的长篇小说《屠场》等中外文学作而,使她的思想产生了反对剥削压迫,追来民主自由的进步倾向.1930年冬,因对封建家庭包办婚姻不满,他毅然离家出走.此后,她结识了萧军等进步的文化人士.1932年,她开始文学创作,并以悄吟为笔名,先后在哈尔滨《国际协报》、《哈尔滨公报》、《大同报》等发表文学作品.1933年10月,她与萧军自费出版了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其中收入她的《春曲》、《王阿嫂的死》、《小黑狗》、《看风筝》、《夜风》、《广告副手》6篇作品.这些作品,多取材于下层人民的生活,反映了旧中国的社会面貌,带有鲜明的进步倾向.《跋涉》出版后刚刚送到书店,便遭查禁.萧红不得不和萧军流亡关内.  相似文献   

12.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就已经有党内监督的概念。●1943年延安整风提出“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成为党内监督的有效方法之一。●1957年4月,邓小平指出“: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1962年,邓小平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对领导人最重要的监督是来自党委会本身”,这也是邓小平关于党内监督提出的第一个“最重要”。●1980年,邓小平复出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更深刻地作出了第二个“最重要”的论断,即“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方,那里的情况与中国迥然不同,如何用它来指导中国的革命实践,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开始就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毛泽东创造性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中国的话语形式把马克思主义精髓概括为“实事求是”。●从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提出,到这一思想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历时近20个春秋,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冲破教条主义束缚,不断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
钱江 《湘潮》2008,(4):37-40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把《五一六通知》的内容和林彪5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的部分内容向全国传播,号召群众起来“横扫盘踞的思想文化阵地上的大量牛鬼蛇神”,“把所谓资产阶级的‘专家’、‘学者’、‘权威’、祖师爷'打得落花流水,使他们威风扫地”。  相似文献   

15.
再论“三个代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共产党诞生79周年之际,我在《求是》2000年第13期发表了《论“三个代表”》一文。文章围绕“时代的要求、理论的创新、行动的指南”而展开,重点阐述了“三个代表”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文章发表后,虽然得到不少读者的赞誉,但我仍感觉意犹未尽。经过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通过对理论界某些观点认识的考察,我认为对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对其中丰富的思想内涵、时代精神以及如何学习好、把握好、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有必要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论阐述。于是,在《论“三个代…  相似文献   

16.
张彦加 《唯实》2003,(4):92-93
编者 :在旧年新年交替前后 ,《唯实》副刊向部分赠送刊物的有关专家寄去了“征求意见表” ,请他们对 2 0 0 2年副刊发表的文章作出评论 ,对今年将开的专栏及如何办好副刊提出意见。随后我陆续收到专家返回的“意见表” ,我在此向这些专家、朋友表示敬意和谢意 ,你们的一句一字包含着真情 ,这就是你们对刊物真切的爱护和支持 !2 0 0 2年上年度有省以上 5家报刊转载了副刊 8篇文章。梅桑榆的《“官场定律”评释》分别被人民日报社办公厅研究室主办的《思想理论动态参阅》第 5 0期 (总第 1 1 89期 )和 2 0 0 2年 1月 1 7日的《报刊文摘》转载。…  相似文献   

17.
“长征”一词在冕宁第一次提出的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主席1935年10月写的《七律·长征》脍炙人口,人们耳熟能详,激励了多少革命者。“长征”是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间工农红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西、甘肃一带的大规模战略转移。“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但“长征”一词并非1934年10月就提出的,据《中国共产党党史镜鉴》记载,“长征”一词第一次提出是在万里转战到凉山冕宁后提出来的。1935年5月21日红军占领冕宁城,22日在县城张贴了红军总司令朱德向夷(彝)族同胞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全文如下: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可恨四川军阀,压迫…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了“通过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的思想,在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又向全党提出了这个任务。认真学习研究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深刻领会《讲话》和《决定》的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重要的意义。一、关于两个民主的经典论述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恩格斯在《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中讲,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在它成立的…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思想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最近,唐之享副省长根据中央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精神,主编出版的《“三个代表”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一书,为我们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一部视角新颖、内容丰富的好读本,对开展“三个代表”的“三进”活动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概论》最鲜明的特色,就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高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三个代表”思想的丰富内涵,阐明了三者的各自特点和彼此联系。《概论》用了三大…  相似文献   

20.
1999年6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文集》第八卷《赫鲁晓夫的日子不好过》一文中有一条“苏共二十大”的注释,编者解释说:“苏共二十大,即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一九五六年二月十四日至二十五日在莫斯科举行。在完成会议的主要议程后,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向全体代表作了《关于克服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