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赖春彩 《学理论》2012,(18):199-200
礼貌是语言表达中最常用的方式,也是成功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条准则。在不同民族文化交往中,巨大的文化差异会导致礼貌用语在使用中存在很大的差异。从中西方来讲,通过了解英汉礼貌用语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将英国语言学家Leech归纳的礼貌原则与顾曰国先生分析的汉文化的礼貌特征进行对比研究,试图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去分析英汉礼貌用语在称呼、隐私语、赞美感谢等各方面的语用差异,以便在实际交往中更好的应对这种差异,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张珂 《学理论》2009,(26):120-120
中西方文化由于自身历史、地理、发展历程等的差异,其间具有很大的差异,加强对中西方文化的对比研究,探讨她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于把握中西方文化精髓,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思维的并存与互补郭彦从中西方人文文化史中我们可以发现东西方的主体人具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思维方式。总体上来讲东方人善于整体的直觉体悟,而西方人偏于分析的逻辑实证。如何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我们不妨从哲学的角度去探视一下。一、中国“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4.
性与神性分别是中西方古典美的典型特征.中国古典美的心性讲究的是内在于己的自然天性的舒展自如;西方古典美的神性追求的是外在于己的文明理性的节制约束.二者交融,就使中西方古典美在互彰互补彼此的差异遗憾之后,在现在和未来的生活中开辟出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5.
张亮平 《学理论》2010,(5):126-127
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的手段,翻译和文化密不可分。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无疑将会对翻译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试图在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之上,对这种差异可能在翻译中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桑弘羊和亚里士多德是中西方古典时期经济学家的突出代表。对桑弘羊和亚里士多德经济思想进行比较研究,不仅可以把握和印证中西方重商思想的某些异同,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揭示该思想所产生的特定文化传统和彰显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7.
杨迪 《学理论》2012,(18):86-87
语言渗透着文化,语言也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传播文化的工具。中西方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存在着很大差异,有些词语的字面意思与其真正含义完全不同。只有通过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掌握英语中容易产生误解的词语,才能有效地避免理解错误和翻译失误。  相似文献   

8.
求生自保、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中西方思想家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人性观在中西方国家的逻辑发展结果却不尽相同。今天,随着党和国家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必要对人性观重新审视,并用人性观视角来分析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舒斯特曼在西方哲学界甚至是西方思想界都是具有独特地位的大师,他集西方理性主义哲学、美学经验于一身,并站在发展哲学的时代主线上,深度研究并融合了东方神秘的身体哲学思想,通过美学经验创新层面上的锻造和锤炼,进而上升到哲学的价值与理性层面,创造性发展出了独树一帜的西方身体哲学。本文就从这一东西合璧的哲学取向为背景,深度分析舒斯特曼身体哲学所具有的中西方兼顾与各自坚持内涵的独特思想结构与哲学范式,用以反观当代中西方哲学的实用主义走向和身体本位转向。  相似文献   

10.
忠诚是中西方政治文化中的基础概念,在中外政治哲学的历史沿革中呈现出不同内涵与价值指向。需要梳理中西方"忠诚观"的精髓要义、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关于"对党忠诚"的具体阐释,以及当前党内对"忠诚"认知上可能存在的误区,从党性修养、理想信仰、人民立场三个维度深化对"忠诚"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中西协商民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商民主在中西方当今政治民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虽然同为协商民主,但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中西方协商民主在核心理念、基本精神、价值原则等具有相似性之外,在内涵外延、理论基础、性质地位、本质功能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通过对中西方协商民主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尽管协商民主是适合现代世界价值选择的一种民主形式,但民主没有统一的制度模式,各国根据国情逐步建立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协商民主模式,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就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民主形式.  相似文献   

12.
王海 《学理论》2010,(25):82-83
在日常生活中与不同的人交流是很平常的事,礼貌在我们的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礼貌和文化之间也有着很紧密的关系,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传统和价值观,由此产生了对礼貌尺度不同的理解和应用。由于中国有着丰富悠久的文化,中国人的礼貌尺度也很复杂。通过分析中国人的价值尺度,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以及更好地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3.
有关协商民主的探讨,国内学者多忽略了协商民主在西方产生的条件,也没有对中国现有的社会条件进行考察,从而普遍得出了协商民主适用于中国的乐观结论。本文以哈贝马斯的协商政治为例,探讨了协商民主实施的条件之一:个人主义的文化传统。认为中西方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文化传统的差异导致了协商民主在中国实践的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4.
有关协商民主的探讨,国内学者多忽略了协商民主在西方产生的条件,也没有对中国现有的社会条件进行考察,从而普遍得出了协商民主适用于中国的乐观结论。本文以哈贝马斯的协商政治为例,探讨了协商民主实施的条件之一:个人主义的文化传统。认为中西方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文化传统的差异导致了协商民主在中国实践的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5.
赵端阳 《学理论》2010,(15):162-163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手机短信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信息交流方式。它以快捷、方便、经济的特点深受人们的欢迎。短信的语言虽然简短,却传达大量的信息而又不失礼貌。分别论述了手机短信和礼貌策略的关系及手机短信中最常用的一些礼貌策略。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正义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亚里士多德以中庸为特色的政治正义观反映了其政治哲学的价值理念。他从伦理学“中庸至善”的基本思想出发 ,认为政治正义同样遵循着这一原则。“法律是中道的权衡” ,“中庸是适用于一切政体的公理” ,“获得财物须以中庸和比例为准则”以及“品质为现实活动所决定”等准则体现了亚里士多德政治正义的基本理念和特色 ,代表了西方政治正义的原初状态。亚里士多德政治正义观有其产生的现实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对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万曙红 《学理论》2011,(27):81-83
本文试图从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的角度来阐释广告语中人称代词,同时在汉语中被称为礼貌用用语的"您"的使用,选取了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以及不同行业广告中的"您"的使用作为数据。作者认为",您"在广告中的使用除了体现中国传统的礼貌原则外,从面子理论的角度来看,既作为积极的也作为消极的礼貌策略对威胁消费者面子的行为进行弥补。而现今广告中"您"的使用逐渐减少",你"的使用逐渐普及的趋势也说明了社会对于"您"和"你"的接受度的变化,从标示差距的标记性称呼到平等性标记称呼之间的过渡也表明社会的逐步的开放化和平等化。  相似文献   

18.
现代西方神学的人性思考是围绕对上帝问题的重新审视而加以展开的。上帝问题的存在决定着现代神学不可能找到人性问题的答案,因而也没有最终回应西方社会的人性危机。基督教神学试图藉信仰之爱获致人性的圆满,表明神学有着“信仰的傲慢”。以神学信仰批评理性传统,只是以“信仰的傲慢”置换“理性的傲慢”。本文最后指出,如果把基督教神学“信仰的傲慢”与新儒学“良知的傲慢”加以批判性比较,或可领会到中西方人性论思想的对话可能。  相似文献   

19.
以霍尔提出的高低语境概念为视角,以利奇的英语礼貌原则和顾曰国的汉语礼貌原则为理论指导,借助对外汉语和英语视听教材中的情景对话片断,对比了英汉高、低语境下的言语礼貌差异.  相似文献   

20.
吴晓颖 《学理论》2012,(21):241-242
语言礼貌研究领域正在发生"不礼貌转向",而认知科学的体验视角可以为不礼貌话语研究带来新启示。在回顾礼貌与礼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运用认知科学的体验假设来研究不礼貌话语,认为语言体验性对于不礼貌话语的产出与解读具有重要意义,个人经历、欲望以及情感状态都有可能对不礼貌话语产出与评价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