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学理论》2018,(10)
墨子是中国先秦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被韩非称为"世之显学"。墨子砥砺前行、安邦治国、济世利民的智慧思想和理想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他所提出的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也为我们当代道德教育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收集近年来有关墨子道德教育思想研究的学术成果和相关文献,对墨子的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加以梳理,对当代道德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巨大而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彭丹丹 《学理论》2014,(3):106-108
墨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活发生着急剧变化,与当前国际局势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因此,对墨子"天志""非攻""兼相爱,交相利"等国际法思想的分析理解仍有其现代价值。从现代国际法的角度,分析了墨子思想中反映出的国家平等、反对侵略、自卫和集体安全以及合作互利等现代国际法思想,并提出在国际争端解决中要注意"非攻"的有限性和"兼爱"的广泛性,这样才能更好从现代国际法的角度诠释和运用墨子的国际法思想,造福整个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3.
依据墨子"兼爱、尚贤"思想,侧重分析了墨子"兼爱、尚贤"思想在高校学工队伍人才培养中作用,重点探讨了高校学工队伍建设、培养和发展等内容,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促进高校学工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34)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唯有墨子是代表劳动人民利益并提出系统的理论学说的思想家。墨子的"法仪"思想体现了以法治国、树立法律权威的意识,他的兼相爱理论也进一步反映了构建一个人人相爱、和谐、幸福、自由的社会的愿望,深入研究墨子的法律思想,探讨它是怎样反映劳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的,对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理念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春秋战国时期,墨子从当时动荡的社会局势和自身所处的社会地位出发,提出了以"兼爱"为主旨和核心的一系列思想,并全面的阐述了"兼爱"思想的内涵。"兼爱"不仅与儒家的"仁爱"相区别,更重要的是与"别相恶"的对立,此外,墨子还将"兼相爱"与"交相利"结合在一起。虽然墨子的"兼爱"思想在当时并没有被统治者所接纳,但是,这一思想对当代构建"和谐世界",推进全球化、现代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晓飞 《学理论》2009,(24):9-10
春秋战国时期,墨子从当时动荡的社会局势和自身所处的社会地位出发,提出了以“兼爱”为主旨和核心的一系列思想,并全面的阐述了“兼爱”思想的内涵。“兼爱”不仅与儒家的“仁爱”相区别,更重要的是与“别相恶”的对立,此外,墨子还将“兼相爱”与“交相利”结合在一起。虽然墨子的“兼爱”思想在当时并没有被统治者所接纳,但是,这一思想对当代构建“和谐世界”,推进全球化、现代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09,(22)
春秋战国时期,墨子从当时动荡的社会局势和自身所处的社会地位出发,提出了以"兼爱"为主旨和核心的一系列思想,并全面的阐述了"兼爱"思想的内涵."兼爱"不仅与儒家的"仁爱"相区别,更重要的是与"别相恶"的对立.此外,墨子还将"兼相爱"与"交相利"结合在一起.虽然墨子的"兼爱"思想在当时并没有被统治者所接纳,但是,这一思想对当代构建"和谐世界",推进全球化、现代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墨子,名翟,是一位春秋战国之交出身于手工业者的知识分子。墨子站在劳动者阶级的立场上,提出了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的一整套的政治主张。他的“尚贤事能”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可以说是他社会理想的一个出发点。他以“尚贤事能”为武器向当权的统治阶级争权,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王公大人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 本文就墨子的“尚贤事能”思想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在礼崩乐坏、战火纷飞的时代,诸子百家兴起,儒墨两家尤为突出,墨子站在与儒家对立的立场上来阐释自己的观点。孔子、墨子都积极探索社会动乱的原因,从自己所代表的阶级出发,从而形成自己的伦理思想、政治思想,世界观与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4,(5):51-52
先秦时期,墨子的兼爱思想在众多思想中独树一帜,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这种思想的产生有着深远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来源,同时,也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他强调的兼爱是一种普天之下人们相爱相利的无差别的一种爱,这种爱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渐渐的演变,通过修身、尚贤、非攻、非命、节俭等各个方面表现出来。墨子的"兼爱"思想有助于调节人际关系、有助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平衡发展,颇具特色,对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墨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学派的始祖。"博通古书"的墨子,对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的统治者怀有极大不满,对下层百姓的疾苦抱以深切同情。墨家思想和当时的儒学同称"显学",但它与孔孟儒学又有不同。在儒家学说居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墨家长期被冷落,直到近代,墨家思想才又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王天杭 《学理论》2013,(16):25-28
墨子提倡最多数人的利益,并把逐利看作人的本性使然。"利"是其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义"则是判定逐利是否合理的方式和途径。若人人互助,修睦讲信,那么彼此均可受益。由此看出,墨子义利之下的和谐社会思想不仅与中国的"和文化"一脉相承,更是暗合了现代和谐社会的本质——在社会财富不断增加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以达到人与人的和谐共处。因此要构建现代和谐社会,需借鉴墨子义利观,调整利益关系,这在改革开放后道德日趋滑坡的当今社会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墨子兼爱思想对建立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墨子的以兼爱为核心的思想对于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形成一个和谐、健康、有序的社会关系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3,(34)
环境权近年来成为各方面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针对其应以人类中心主义还是生态中心主义为立场,学界存在诸多争论,研究墨子的思想,剖析其人类主义环境权的思想萌芽,对于目前学界研究环境权,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墨于是公元前五世纪未中国最具独创精神的思想家,他出于对贫苦大众的深切关怀,一生都在为改善小生产者和劳动者的物质生活、为提高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而斗争。而他的思想就是在这些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他提出了关于生产、消费、财富、管理等方面的经济理论,而在这些经济思想中又渗透着丰富的哲学内涵,本文从其生产观中运用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论、消费观中运用的资源合理配置论,财富论中运用的生产需求与供给之间平衡性与不平衡性矛盾论、以及管理论中运用的改革与科学管理作用论等理论入手,分析墨子经济思想中的哲学元素.挖掘墨子经济哲学思想对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21,(6)
老子哲学中的"慈爱"思想和墨子哲学中的"兼爱"思想都被认为是"无差别之爱"。但是二者有着深层次的区别。笔者认为,老子的无差别之爱其实是齐"自我""非我"于"无我",建立在人的主体性的弱化、人完全遵从"道"的规律的基础上,而墨子的无差别之爱其实是将"非我"纳入"自我"之中,人的主体性由此凸显。二者的无差别之爱的深层次结构性区别在于他们各自的哲学中"人的主体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黄馨漫 《学理论》2012,(3):99-100
在封建皇权制度占统治地位、极其讲究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的古代中国社会,关于社会平等的思想是较少提及的。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思想家走在时代前沿,在与其他思想家或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的斗争中发展出自己关于"社会平等"的思想。春秋时期墨子"尚贤"的思想、南北朝时期王符关于"贤者"的概念,后来的明清时期唐甄的"民无贵贱"的思想等,都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用人历来是关系国家社稷治乱兴衰的根本问题。中国历代有作为的思想家、政治家 ,无不高度重视选人用人问题 ,并留下了丰富的著述、深刻的思想和宝贵的经验。历史上用人上的成功之道 ,对于我们正确地选人用人、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综观中国古代用人思想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政之要 ,惟在得人人才是成就一切大业的基石和先决条件 ,用人是为政之本、治国之本、安民之本。古今中外 ,凡成就大事业者 ,都十分重视人才的作用。墨子说 :“夫尚贤者 ,政之本也。”(《墨子·尚贤》)汉代刘向指出 :“要在得贤而任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术在春秋战国时代最为繁荣昌盛,在这个时代最为显赫的是儒墨两家。韩非子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孔子号称"祖述三代,宪章文武",墨子崇拜夏禹,自称"非禹之道也,不足为墨",实则都发端周初。孔子发扬当时当政的周公政治思想,形成以尊王攘夷、使民治民为主体的儒家学说,构成了数千年长盛不衰的官方哲学。墨子发扬其时虽为三公之一,但鲜为人知的召公为政思想,形成以兼爱非攻、亲民惠民为主体的墨家学说,也就是自秦汉以后逐步衰亡的平民哲学。召公思想及墨家学说的研究与宣传,对于今天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仍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工匠精神自古至今,延绵不绝。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是一个思想家、科学家还是一个著名的工匠大家。本文旨在通过解读墨子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剖析当前工匠精神的缺失,进而说明墨子工匠精神对当今培育工匠精神的借鉴意义;并从教育、媒体、制度三方面提出培育工匠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