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晓枫  叶泽峰 《当代贵州》2022,(Z3):224-225
<正>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贵州省分行在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强基固本、铸魂补钙、凝神聚力,全力服务贵州“三农”事业发展,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金融力量。在贵州经济社会大踏步前进的“黄金十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贵州省分行(以下简称农发行贵州省分行)积极践行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支农为国、立行为民”的崇高使命,  相似文献   

2.
农业发展银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童琳,参加工作以来把“党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胸怀全局,要把党的事业装在心中,无私奉献”作为工作的座右铭,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2000年以来,省分行年度考核连年优秀.分别被省分行和中国农发行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中央金融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荣获全国金融系统“五一劳动奖章”。  相似文献   

3.
林爱民  闻广海  李正华 《世纪风采》2006,(10):I0001-I0001,I0004
即将迎来10岁生日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扬州市分行,是在全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中“诞生”的一家新兴的农业政策性银行。10年来,该分行在深化“精改”中前进,在业务调整中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适逢银监会批准农发行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业务范围由原来的粮棉油扩大到农、林、牧、副、渔整个农业领域之机,我们专程采访了该分行刘亚东行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农发行青海省分行紧紧围绕农发行系统提出的“至诚服务、有效发展、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核心理念.坚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5年2月26日,农一师阿拉尔市的政治文化中心——农一师职工文化宫座无虚席,千余名党员干部在专心聆听一位女子的报告。她那朴实无华的话语如春雨滋润着人们的心田,望着那瘦小的身影,人们由衷地升起几分敬意。她就是师市劳动模范、十一团二连长期在生产第一线承包土地的共产党员——李永红。李永红是1993年从四川来到十一团二连工作的。11年里,她当了10年的条田班长,连续7年被团评为先进生产者,连续5年被团评为“三八红旗手”“新长征突击手”,1996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她连续5年  相似文献   

6.
她扎根环卫事业一千就是18年。起早贪黑,早出晚归,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她把青春年华默默奉献给了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环卫事业。她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自治区“三八红旗手”、石嘴山市“十大女杰”等荣誉称号获得者——被群众誉为城市美容师的杨甫玉。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贵州省分行(以下简称"农发行贵州省分行")聚焦全省66个贫困县、493万建档立卡人口精准扶贫、精准服务,为贵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持续注入政策性金融活水。为全面反映农发行贵州省分行"十三五"期间为全省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所做的突出贡献,在"十四五"时期如何更加有力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作用,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专访了农发行贵州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张孝成。  相似文献   

8.
吴桂本是一个永远闲不住的人。尽管已经69岁,到了该颐养天年的时候,但她还是在奔忙。黄河上下,大江南北,为了向农民传授农业技术,全国10几个省、70几个县市都留下了她的足迹。问她奔波忙碌图个啥,她说:“农民把农业科技人员看作希望,总不能让他们失望。”“最让我揪心的,是看到  相似文献   

9.
李维成 《党史博采》2005,(12):15-16
农业开发是国家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并为农业现代化打基础的农业工程.相对于大厂来说,这一过程经历了十年.十年的农业开发,对农业开办主任李有义来说,就是国家农业开发政策在大厂县严格执行的十年,是农业科学技术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的十年,是机制创新不断注入农业开发的十年,也是他始终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已任的十年,更是他十年来为农业综合开发倾注全部心血而无私奉献的十年.十年的农业开发,就是大厂农业开发人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的十年.  相似文献   

10.
李光荣是千千万万个最可爱的人的杰出代表,他把扶贫工作当作自己的神圣使命,谱写了一曲新时期拥政爱民的奉献之歌。走进白音塔拉白音塔拉是兴安盟扎赉特旗“北八乡”之一的巴达尔胡镇德发嘎查(村)的一个艾里(屯),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70%。白音塔拉,蒙语意思为“富饶的草原”。然而,几十载的风风雨雨,几十年的时代变迁,这里的人们眼望着金山银山却愈过愈穷。尽管白音塔拉几代人也曾付出过不懈的努力,洒下过艰辛的汗水,但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和闭塞的自然环境,使白音塔拉一直没有摆脱贫穷。2001年2月,刚刚调任内蒙古兴安盟军分区副政委的李光荣,…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党的工作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首位,曾多次指出:“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他还再三提醒全党:  相似文献   

12.
大家知道,小说《红岩》中江姐的生活原型叫江竹筠,她的丈夫叫彭咏梧。这对夫妻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而投身革命斗争,把儿子彭云把付给了一个叫做“幺姐”的女人。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幺姐”就是彭咏梧的原配夫人谭正伦。她含辛茹苦,把自己的儿子和江姐的儿子抚养成人,一直到1976年才去世的。 也是在小说《红岩》中,“双枪老太婆”与江姐有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可是在实际生活中,“老太婆”与江姐并不认识,倒是和谭幺姐有着几十年的生死之交。 “双枪老太婆”原型之一陈联诗的女婿林向北老人写的这篇文章记述了——  相似文献   

13.
地理学家说,从全球范围来看,荒漠化的速度大于绿化的速度。这种论断为殷玉珍与沙漠殊死搏斗的事迹涂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唯其悲壮,愈加珍贵。唯其悲壮,愈加动人。 辉煌 2002年12月10日中午12:00,北京人民大会堂灯光辉煌。第四届中国十大女杰颁奖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彭佩云、何鲁丽等国家领导人出席了颁奖大会。在海内外众多媒体记者的镜头前,一位略带土气的妇女从何鲁丽的手中接过大红的荣誉证书。何鲁丽一边向她颁奖,一边问道:“你是哪里人啊?”这位妇女答道:“我是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农民殷玉珍。”“嗅,你就是那个殷玉珍。”“嗅,你就是那个殷玉珍!了不起啊!”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把“搞好小城镇规划建设”纳入我国面向21世纪的宏伟目标和战略部署,成为推进乡村城市化的重要举措。发展小城镇,搞好小城镇建设,是解决“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战略性措施,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能够更大规模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更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调整消费结构,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因此,内蒙古结合自身发展的情况,已将其纳入繁荣内蒙古经济的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7、内蒙古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内蒙古地处我国…  相似文献   

15.
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不仅是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正式公布。作为2004年中央1号文件,它强调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分析了农民增收的严峻形势和促进农民、尤其是促进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增收的紧迫性、重要性,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文件提出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一件大事,也是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一件大事。为进…  相似文献   

16.
200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农民增收发出了“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时隔18年后中央再次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这份被人们称为“高含金量”的文件,将着力点放  相似文献   

17.
和林格尔经济模式是近年来在内蒙古中部呼和浩特市郊区新近崛起的经济类型,其建造的盛乐园区引进的企业,与周边的农村、农民和农业紧密耦合与协调,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民人力资本的积累,实现农业现代化资金的投入和土地集中,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均有着巨大的作用,是一把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金钥匙。这一模式要进一步带动“三农”经济发展应注意:不能脱离“三农”发展城镇化;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和绿色产业;致力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当年,作为第一夫人的江青,力人骄横跋扈.在“文革”十年的政坛上出尽了风头.那么生活中的她,又是如何一番情景?她曾几度上江西庐山,她在此间留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记是什么?请看——  相似文献   

19.
刘光信 《党课》2014,(17):65-67
在社区这个大家庭里,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把社区的大事小情理得清清爽爽,把群众的事办得实实在在。社区里的长辈们叫她“小友凤”、干部称她“老二姐”、群众赞她“好支书”。她就是云南省会泽县迤车镇索桥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区主任,全国“巾帼科技致富女能人”、全国及云南省“妇女双学双比先进女能人”、云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陈友凤。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5,(5)
<正>生长在内蒙古的各民族油画家都因长期描绘牧区生活而形成了共同的艺术风格:作品都以草原为母题,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无病呻吟,没有偷景猎奇,没有投好迎合,而以自然、朴实、真诚和热情的强烈草原气息与气质闯入中国油画艺坛,这独树一帜的画风被人们誉为"草原画派"。而几十年来使人们加深这种印象的关键人物就是妥木斯,是他把内蒙古的油画水平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果说"草原画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