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8年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从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条式理解中解放出来,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确立和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端,对于这一点,邓小平指出:“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大家认为进行这个争论有必要,意义很大。从争论的情况来看,越看越重要,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2.
国际学术界关于人类学学科归属讨论述评(DavidHicks)何大伟人类学是否是“科学”的争论国际人类学界中正在进行着一场关于“人类学是一门科学的学科,还是一门人文的学科”的争论。这里,我把自己认为是有趣的争论论据进行述评,以介绍给中国学者。怎样评述这...  相似文献   

3.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再思考胡敏,李萍一1958年“大跃进”如火如茶的当口,中国的哲学界展开了一场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争论,这是建国以来规模大、延续时间长、在国内外有着广泛影响的一次重要的哲学争论。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场争论有很多值...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马德宝近年来,由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引发了一场关于实践本体论的争论。这一争论的焦点是如何正确处理物质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的关系问题,与此相联系的是物质与实践的关系,以及如何认识哲学思维的本性的问题。只有正确地解决这三个...  相似文献   

5.
记得在20年前,经济学家樊纲和社会学家郑也夫较起了劲,为汽车要不要进入家庭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当时我曾是一员积极的参与者。20年过去了,据说那位支持汽车进入家庭的经济学家早已拥有自己的轿车,而那位反对汽车进入家庭的社会学家依然坚持以骑自行车代步。他们各自的我行我素似乎在告诉大家:双方的争论并非就此终结,有待于下回分解!  相似文献   

6.
公众:在科学决策中地位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着难以察觉的,但是却是重大的变革。这个变革将导致整个社会观念和社会文化的改变。而这个改变不是从政治开始,而是从科学和公众之间关系的改变开始。在近些年所发生的比如SARS、禽流感、圆明园防渗膜事件、“汉芯”作假事件、太湖巢湖蓝藻事件、西部水利大开发争论、怒江大开发的争论、厦门PX事件、松花江污染事件、庞加莱猜想、中西医争论、伪科学的争论、  相似文献   

7.
安全生产历来与煤炭产业密不可分,2009年的一场“煤炭整合风暴”,把“煤炭业国进民退”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且不争论“国进民退”的提法是否正确,但大多数民营煤炭企业的退出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8.
《辽宁人大》2007,(3):42-43
元旦前夕,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酒楼“开瓶费”违法的法槌甫落,新年伊始.浙江温州23家酒店即联合谢绝“自带酒水”;消费者协会斥之为霸王条款,而烹饪协会则主张企业可自主定价……如此碰撞,近年来几乎每隔几个月就会集中“爆发”一次。关于收取自带酒水“开瓶费”的争论何以演变为一场扯不断、理还乱的拉锯战?社会公益与市场规律如何平衡?最终消除争论又该寄望何方?  相似文献   

9.
有固可喜无亦坦然──关于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的争论白马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这个问题已经争论了近一个世纪。对许多人来说,否定的答案总是使他们心里很不舒服。而得出肯定的答案,往往就理直气壮,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心平气和地看待这一问题,就会发现一些常见的论证是...  相似文献   

10.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14,(14):20-21
从2013年7月5日陈宝成回到平度后。到8月9日陈宝成案发,部分山东媒体和纪许光等人曾与陈宝成及其支持者.围绕金沟子村的征地拆迁是否合法。展开过一场争论。时至今日,争论尚未完全平息。村委会是否可以征收村民宅基地? 平度官方对有关陈宝成案涉及到征地拆迁是否合法的问题的答复,以平度市东阁街道办事处分管拆迁工作的负责人窦在龙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的观点最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思想界关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大华 《求索》2007,(3):206-211
20世纪30年代,中国思想界曾围绕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问题发生过一场激烈争论,争论的一方是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主张复兴农村的“以农立国”论者,另一方是以吴景超为代表的主张繁荣都市的“以工立国”论者,除此也有人主张“第三条路”和“先农后工”,“发展农业资本主叉”。就争论的问题来看,其焦点在于是促进农业以引发工业,还是发展工业以救济农业,抑或先农后工?亦即中国的经济发展是走“农化”的道路,还是走“工化”的道路,或者走先“农化”后“工化”的道路的问题。尽管论战各方都缺乏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正确认识,也没有搞清农业与工业、乡村与城市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辩证关系,但他们都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重视的有价值的思想和主张。因此,反思这场争论,不仅有其学术价值,也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倩 《青年论坛》2003,(2):119-120
新时期宏观报告文学在文体上的变革引发了一场争论,即报告文学的特性究竟何在?对此问题的争论和思考为报告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本文认为,在报告文学样式上应提倡多元共存与多元互补,这无疑是发展报告文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期间,关于新成立的中华民国是定都南京还是定都北京,曾经发生过一场争论。按照南北和议达成的协定,孙中山在南北和平统一后,将把临时大总统一职让给袁世凯。不过孙中山也提出了若干条件,其中一条就是“临时政府地点设于南京,为各省代表所议定,不能更改”《临时政府公报》第17号)。  相似文献   

14.
正光阴荏苒,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央决定隆重纪念。改革从农村起步,我想起三十多年前,围绕江苏倡导的"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一场争论。1984年农业特大丰收。1985年,农业有所减产。这时候,一位元老说"无工不富"的声音太高了。于光远也发文认为江苏这个论断"有片面  相似文献   

15.
木雕《苗女》问世后,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有的同志认为《苗女》很成功、很美,而有的同志(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同志)则认为《苗女》很丑,很反感,认为它丑化和侮辱了苗族,甚至强烈要求把《苗女》收回毁掉。一件艺术作品引起这样两种截然不同、针锋相对的社会反响,对同一件作品作出了这样两种善恶各异、美丑极端的艺术评价,这个问题值得大家重视,特别是文艺工作者们更应当深思。本文仅想对引起这场争论的美学根源作一点初步探索,向大家求教。  相似文献   

16.
五十年代初,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就新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过一场当时鲜为人知的争论。刘少奇提出了“巩固新民主义社会秩序”的命题,毛泽东对此进行严厉批评。两位领导人似乎没有正面交锋,也没有组织辩论,但他们的基本观点针锋相对,却是不容...  相似文献   

17.
这是迄今为止,陈光标遭遇的最严重的一场形象危机。当盈江灾民与“中国首善”一起高举钞票的照片出现在公众面前,引起的反响之大,远超陈光标本人的意料。而此前他的台湾、日本之行,也颇受争议。事实上,公众围绕“暴力慈善”的争论,不过是对近年来曝光频频的“陈光标争议”的一次集中爆发。  相似文献   

18.
当代英美学者关于“马克思与正义”的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70年代至今,在英美学者中产生了一场关于马克思与正义的学术争论,这场争论反映了在当代政治哲学复兴的大背景下英美学者试图从马克思学说中寻求评价和制约社会之规范性准则的努力。该争论主要围绕马克思如何看待正义这一问题展开,使马克思的正义思想在论辩中得以凸显和明晰。  相似文献   

19.
问:现在,您对理论界和思想界的争论的情况怎么看?答:最近几年,意识形态的争论是非常激烈的。可以这么说,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就存在争论。但是最近几年,这个争论激烈的程度是超过过去的。  相似文献   

20.
五十年代我国经济建设速度问题的一场争论虞宝棠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总结了“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既要反对右倾保守,又要反对急躁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然而这一正确方针的制定和贯彻曾经历了一个颇为曲折的路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