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理念是制度改革的先行者。当前,我国已经步入环境高风险的时代,环境刑法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发挥其应有的保护机能,亦应做出相应的回应。本文根据对不同发展阶段环境刑法理念的分析,论述了我国当代环境刑法应持有的理念,即当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刑法理念、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刑法理念以及谦抑的环境刑法理念。  相似文献   

2.
我国环境审计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是促进环境保护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环境审计工作内容广泛 ,但在开展环境审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必须采取措施 ,为其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并创造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3.
营商环境法治化面临法治意识淡薄、营商法律制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完善营商环境法治化需要进一步强化法制保障;加强制度设计与非制度约束准则体系建设,营造公正的制度环境;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提高政府管理经济法治化水平;大力推进公正司法,充分保障投资者权益,为社会的安定有序和商事活动提供法制保障;以法治理念大力营造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市场环境和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4.
环境刑法的立法理念是环境刑法基本理论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它直接体现刑事法律的价值追求并决定环境刑法的学科属性。我国现有的环境刑法是基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影响下而建立的,这导致环境刑法在其体系构建、犯罪构成理论以及刑罚具体设置上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现代环境伦理观要求环境刑法必须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的环境刑法立法体系。因此,重新认识和选择我国环境刑法的立法理念和价值观,在"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下确立环境刑法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立法理念,才能为我国环境安全提供科学的刑事法律保障体系,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5.
环境伦理学中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存在着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我国刑法有关环境犯罪的规定是近代人类中心主义的体现,环境犯罪应将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作为立法理念,增设危险犯,实行因果关系推定原则,将非刑罚措施与刑罚措施并用。  相似文献   

6.
党的执政理论是一个包含执政环境、执政理念等多个范畴的理论体系。执政环境是指影响和制约执政党及其行为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执政理念是执政党对自身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及其对党执政提出的内在要求的全面认识。执政环境是执政理念形成的基础,执政理念要适应执政环境的变化,科学的执政理念有助于执政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环境刑法的创设起步于本世纪70年代,至今世界各国的环境刑法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且各具特色.我国环境刑法的制定相对较晚,截止刑法典修订以前,并无实质意义上的环境刑法编纂.对环境犯罪行为主要依赖单行刑法和环境行政法中的附属刑事条款追究刑事责任,而且呈零散支离状态.修订后的刑法典架构了环境刑法的雏形,将14种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植入分则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这些作为环境刑事制裁集中表现形式的刑罚内容不仅圃于传统刑法理念的僵化模式,而且是单行刑法和附属刑事条款规定的汇总,缺乏一种突破性的理念追求,传统思维定式的固有缺陷没有得到订正.在刑法中中加大对环境犯罪的刑罚比重和惩治力度是现代社会演进的必然需求,也是保护人类环境必然产物.而环境犯罪,尤其是污染环境的犯罪较传统犯罪类型大相径庭,因此,环境刑法研究的视点带给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种迥异于传统的思辩方式,正是这种理性思辩使传统刑法理论受到多方位的冲击.本文就环境刑法的行政从属性,污染环境犯罪的立法缺陷以及环境刑法的保护客体三个方面析解环境刑法对传统刑法理念的冲击,这些命题的未来定位与走势关乎环境刑法发展的价值取向,以及传统刑法理论的拓展与鼎新.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多元化的信息时代下,不同的价值观直接引导了具有差异的审美取向,环境艺术设计应具有人性化、和谐化、生态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并且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不断提升,审美特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也逐渐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本文将主要阐述了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并对其审美特征进行相应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治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为了提升法治工作者队伍的水平,针对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机制要有新思路和新要求。所以,法学教育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是培养出一批具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法治人才的必由之路和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加入WTO后,我们的经济环境、国际环境、体制环境和政治环境均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法学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发展机遇,迎接挑战,使法学与时俱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法治与民主建设,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关键在于确立新的教学理念,以使大批具有非凡创造力、富有开拓精神、具有独立性和灵活性的高素质法学人才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1.
环境刑法的创设起步于本世纪70年代,至今世界各国的环境刑法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且各具特色。我国环境刑法的制定相对较晚,截止刑法典修订以前,并元实质意义上的环境刑法编纂。对环境犯罪行为主要依赖单行刑法和环境行政法中的附属刑事条款追究刑事责任,而且呈零散支离状态。修订后的刑法典架构了环境刑法的雏形,将14种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植入分则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这些作为环境刑事制裁集中表现形式的刑罚内容不仅圃于传统刑法理念的僵化模式,而且是单行刑法和附属刑事条款规定的汇总,缺乏一种突破性的理念追求,传统思维定式的固有缺陷没有得到订正。在刑法中中加大对环境犯罪的刑罚比重和惩治力度是现代社会演进的必然需求,也是保护人类环境必然产物。而环境犯罪,尤其是污染环境的犯罪较传统犯罪类型大相径庭,因此,环境刑法研究的视点带给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种迥异于传统的思辩方式,正是这种理性思辩使传统刑法理论受到多方位的冲击。 本文就环境刑法的行政从属性,污染环境犯罪的立法缺陷以及环境刑法的保护客体三个方面析解环境刑法对传统刑法理念的冲击,这些命题的未来定位与走势关乎环境刑法发展的价值取向,以及传统刑法理论的拓展与鼎新。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依靠其在全球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领先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政府立法和监测,设立专门机构,以及公民社会的积极参与等,实现了其在环境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性别平等的机制化和主流化.  相似文献   

13.
袁曙光 《工会论坛》2010,16(5):123-124
法学本科教育在性质上应属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应以社会需求为依据,确定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针对现行法学本科教学实践环节存在的弊端,要更新教学实践理念,探索建立教学实践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环境法学界,环境权一直被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环境法学的基石范畴,但其推理却存在逻辑上的断裂,环境权本身并不能理所当然地成为环境法学的基石范畴。承担环境义务是人类应对环境危机的唯一出路,书面环境权的规定也旨在确立环境义务。环境义务作为环境法学的基石范畴有其客观必然性,也是环境法学研究的逻辑必然,并为环境法理论与制度大厦提供建构性支撑。  相似文献   

15.
由于环境保护问题的特殊性,使得环境法中的诸多问题在传统法学中难以找到合理性,环境法也因此突破了传统法学的一些条条框框而自成特点。环境法与传统法学的冲撞,体现了当代法学的发展趋势,即立法价值的多元化、公私法领域的交融以及各部门法之间的协同等。  相似文献   

16.
加重责任理念发端于商法之中,被确立为商法的四大核心理念之一。但围绕此理念所带来的问题,诸如"加重责任理念的由来"、"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加重责任理念的基础"、"加重责任理念的内涵"、"加重责任理念确立的必要性"等问题,并没有因它的诞生而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17.
环境法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有其特定的基本理论 ,和产生、发展存在的特定原因 ,以及特定的目的和任务。但目前法学界关于环境法学的基本问题如概念、研究对象、特征较少论述 ,本文拟就这方面内容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OBE教育理念是以预期学习产出为导向组织实施教学的一种教育范式。为应对课程体系设置、课堂教学改革以及实战能力培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公安法学教育应将OBE理念融入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学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考核与评价等内容进行重构,力求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维度达成学习预期,不断提升公安院校高素质应用型警务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在法学教育中,案例教学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应当以案例教学法为契机,通过案例教学法的改革实现教育理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也是一个关乎当代人类命运的世界性课题。为了探讨共同关注的世界环境问题,推动环境与社会、环境与经济、环境与贸易、环境与资源利用等问题的研究,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中国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由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云南省行政学院和云南省环保局主办、香港公开大学和香港绿色力量协办的题为“环境问题与环境哲学”国际研讨会于2004年10月20日至26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本次国际会议收到了来自英国、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香港和中国内地的近70位学者提交的56篇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