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星 《理论导刊》2012,(6):81-83
近年来,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在给流入地经济增长与发展带来收益的同时,也给农业农村的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的回流,不仅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人力资本,而且为农村带来了先进技术、新的观念、新的活力。因此,深入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回流现实困境,探索合理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回流的对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闪婚"即"闪电式结婚"。从认识到结婚时间相当短,有的只认识一天就结婚的,有的大概不到3个月都算是闪婚,多发生在时下青年男女身上。如今",闪婚现象"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越来越普遍。农民工"闪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他们根在农村,却生活在城市,城市给他们带来的除了工作和工资外,还有观念的重组和价值的冲击,为了满足生理和心理的需求而在工作这个环境中选择闪婚。另一种是过年回家突击结婚。现在农村出现的庞大的"闪婚"群体,不论从现象还是事实上看都印上了思想观念转变的烙印。主要论述的是农民工过年回家"闪婚"的现象,对农民工"闪婚"的社会后果和危害进行剖析,并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3.
赵洁  李雷  杨明 《学理论》2012,(16):126-127,139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实现"以城带乡、以城富农"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而身为产业工人主力军的农民工素质普遍较低,缺乏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难以向非农产业转移,也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江苏省苏州市作为调查对象,就如何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作出一些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向城市的转移过程中体现出两个显著特征:一是规模大,这与庞大的中国农业人口基数相关;二是转移过程割裂。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被分成两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农村的农民到城市的农民工的转变过程,实现地域和职业转变;第二阶段是从城市农民工到城市市民的转变过程,实现身份和认同的转变。那么,农民工问题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如何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要在实践中探索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所在,这些都是不能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荣荣 《学理论》2012,(19):113-114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农民工继"民工潮"之后,开始出现返乡现象,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农民工就业和三农问题的有效形式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具有重大意义。从农民工返乡创业这一社会现象入手,对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原因、创业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曲文勇  崔东艳 《学理论》2009,(26):17-18
从农民工这一特殊概念的出现,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政策也不断演进:从一片空白到限制农民工流动再到积极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所取得的成绩无不体现我国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政治主张。但是,在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演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农民工经济贡献与社会保障政策严重不对称;缺乏法律保障,农民工社会保障执行困难;农民工参保积极性程度不高等。本文通过对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认为推进以人为本、公正高效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就要加快立法,建立全国统筹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利益诉求机制;加快扩大农民工覆盖面及大力发展社会工作组织,促进政府与农民工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赵华 《学理论》2010,(10):70-71
农民工群体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一只重要力量。特别是在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发展阶段,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向直接影响到社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最近出现的"民工荒"是我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结果,也是农民工自主意识增强的结果,面对这种情况,尤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关键阶段,寻找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企业和农民工的"双升级"才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杨家栋 《学理论》2010,(11):21-22
我国近来出现了部分农民工返乡的情况。农民工返乡产生了农村就业、稳定压力加大等负面效应;但更有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等积极作用。正确对待农民工返乡,应充分认识其积极作用,抓住城乡统筹发展机遇,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保障与政府责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就业受到歧视,保障体系缺失;职业技能较低,就业领域狭窄;收入逐年上升,收入差距拉大;就业信息闭塞,就业渠道不畅。究其原因系制度"缺陷"及政府角色"错位"所致。因而,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制度创新、建设责任政府迫在眉睫。以政府责任为视角,从法理层面破解造成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难"、劳动权利得不到充分保障,政府的角色决定其是重要的责任主体。为有效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就业难的问题,政府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加强宏观调控体系建设,实现就业机会均等;切实履行职业培训职责,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健全收入分配制度机制,保障农民工报酬权益;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入党是农民工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由于在户口所在地入党的传统入党方式难以适应时代要求,产生了普遍的农民工入党难问题。农民工入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优化农村党员队伍,为解决"三农"问题积蓄力量,推动劳资和谐,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影响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就地入党应成为农民工入党的主途径,要加强研究,形成农民工就地入党共识,健全制度,在条件成熟的地方率先推进,推动农民工就地入党。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1)
黑龙江是城市农民工群体结构的变迁,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日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与以往相比他们面临着新的问题和要求。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做了大量调查问卷所得的第一手资料,并结合国家统计局等部门的相关数据资料,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市的实证研究从代际差异的角度来分析相关的人口调查统计数据,揭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和新生代农民工转移的合理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产生的新的特殊的社会群体。随着农民工群体的壮大以及众多农民工在城镇定居,一些新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其中,现阶段农民工人力资本低估现象,成为一个急需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农民工就业歧视等现象的实质是人力资本的差异导致了工资的不平等,是对农民工人力资本的低估,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阻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必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3,(29)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镇化、工业化的加快",农民工"逐渐成为城市的主要社会群体。"农民工"这一称谓的出现便带有一定的"贴标签"色彩。追溯"农民工"群体的历史,基于社会学中的标签理论,对"农民工"群体的产生及其社会标签的形成原因,如制度因素、外出动机、大众传媒和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进行深入剖析,从政府、农民工及城市社区等角度入手寻求"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的"去标签"策略。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即就业需求和就业供给不匹配,一方面是用工地区愈演愈烈的"民工荒",另一方面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赋闲在家,工作难觅。究其原因,主要有:城乡分割的制度体系,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长效机制难以形成;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素质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工资福利等就业环境落后致使务工缺乏稳定性;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主体,其诉求多元化;农业剩余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到有限供给转变,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央惠农政策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使农民工外出成本增加,区域用工竞争加剧。  相似文献   

15.
从"国家调整农民工政策"这一视角出发探讨社会政策的社会影响,在现代化和发展主义语境中以弱势群体能否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指针评估社会的政策体系,并把焦点放在过程上,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议题,尽管国家在农民工问题上不断做出持续的制度和政策调整,但国家调整农民工的社会政策并没有带来农民工的社会地位的提高,没有让农民工在城市中完成其身份的转变,农民工也没有实现城市适应、实现其与城市主流社会的融合,农民工在城市中陷入了一种新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3,(1)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新生代农民工科技素质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中也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基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现状视角,要实行农民工科技素质多元合作机制培养;加强补偿教育,提高农民工科技文化水平;推进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等措施,不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科技素质。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综合性的奋斗目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社会的全面小康。而农村小康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出务工者所创造的劳务性收入。广大农民已经把外出就业当成了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然而,当前社会上对农民工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如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作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作为新型城镇化主体的农民,在向市民化迈进的过程,仍处于滞后于城镇化发展的状态。由于农民工的市民身份不被认同,情感归属缺乏,难以享受社会公共服务等原因,农民工进城焦虑情绪明显,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现"逆城镇化"现象。城镇化在本质上是农民工的市民化,缓解农民工进城焦虑,必须建立规范性制度,构建覆盖全体农民工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工群体的人文关怀,激发他们潜在能力与价值,保障农民工能够充分享受到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19.
由社会变革所引发的"民工潮",一方面使农民工从原始束缚中获得自由,确证了自身力量;另一方面,在陌生环境与竞争压力面前,他们也倍感孤独与彷徨,在"消极的自由"中却无法得到真实的安全感。"城市化"弊端的克服,一是农民工要确立积极心态、提升个体素质;二是城市要注重人文关怀、拓展归属意识;三是政府要消除制度壁垒、确保农民权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共生互动中使农民工的精神世界得以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应遵循公民平等享有养老保险待遇的权利原则,从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出发,明确政府的责任,对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参保对象、体制、模式、基金的缴纳以及待遇确定等框架内容进行设计,在此基础上必须立法强制,构建信息平台,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来优化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