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振濂 《今日浙江》2013,(10):60-60
金鉴才是上世纪60年代浙江美院的书法大学生,是书法界最早的科班人才。但因为兴趣广泛,尤其因为对老一辈艺术家诗书画印兼能的提倡会心日久,故所作花鸟画极有专家风范。写书法自是当行本色,尤以楷行书驰誉书界,亦能篆刻铁笔。近年人书俱老,反而越来越注重诗文之雅与国学之醇,且嗜古琴,寄佛寺,俨然一飘逸江南文人墨客矣。  相似文献   

2.
徐九武 《黄埔》2011,(5):62-63
与欧阳中石、沈鹏并列为书坛三位艺术大师的贺惠邦先生是我书法界中的挚友。其追求书法艺术之执着,研究书法艺术功力之深厚,特别是对2008年北京奥运所作出的杰出贡献,都让人倍感钦慕和敬佩!他是当之无愧的毛体书法流派的倡建者、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年初,笔者在央视开讲汉字之美与书法,书法界反响良好。当然,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而在这个话题中,书法之美与汉字之美本来是"美美与共"的美好之事。就更为宏观的角度而言,在建立文化自信、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政策层面,它们当然可以是一回事。但细细想来,似乎又不尽然。世界在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不过十几年,已经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每一个  相似文献   

4.
金鉴才(1943年生)西泠印社副秘书长原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金鉴才是上世纪60年代浙江美院的书法大学是书法界最早的科班人才。但因为兴趣广泛,尤其对老一辈艺术家诗书画印兼能的提倡会心日久,故花鸟画极有专家风范。写书法自是当行本色,尤以书驰誉书界,亦能篆刻铁笔。近年人书俱老,反而越注重诗文之雅与国学之醇,且嗜古琴,寄佛寺,俨然逸江南文人墨客矣。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接手西泠印作后,倡导诗文对西泠印社的重要性并力荐古文辞入社,公开征稿时也专设诗文项并组织专家评审,极身体力行、惺惺相惜并全力支持作为坚强后盾者鉴才兄也。金鉴才的书法经历了行书、狂草、楷书等几个轮  相似文献   

5.
宗磊 《两岸关系》2014,(8):70-71
正郭经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中央直属机关会员,国家艺术委员会一级艺术委员,中国诗词学会常委秘书长,燕京西麓书画院院长。曾多次参加各类书画活动,作品入选中国当代书画名人建国40周年作品展、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电力之光大型书画名人笔会等,作品被收入《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大成》、《中国书画报》等书刊杂志。传略辑入《中国现代书法界名人辞典》、《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鉴》、《中国美术书法界  相似文献   

6.
潘绍学 《创造》2014,(6):82-83
正长期以来,书界有一观点认为,毛笔书法是书法,硬笔书法不是书法。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使整个书法理论研究、书法技法研究、书法教学活动都呈现出下述几种情形:——在书法理论研究方面,表现为研究毛笔书法的理论多,研究硬笔书法的理论少。——在书法研写方面,表现为研写毛笔书法的书家多,研写硬笔书法的书家少。  相似文献   

7.
翁伯祥先生在书法界是一位颇多建树、享有盛名的书法家。伯祥先生在书法艺术领域的长途跋涉中已登上座座高峰,其书法作品已四次入选“全国展”,两次入选“中青展”。其中一件小楷作品在1992年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中荣获大奖“全国奖”。这是我国书法界最高规格的奖项。当时的书法专业报刊还专门报道  相似文献   

8.
李洪旺 《当代广西》2013,(11):54-55
陈政先生(1919-2002年),广东新会侨乡人,号无白斋主,从事书法、文字学研究及教育事业半个世纪,是中国著名老书法家、书法教育家、书法理论家。陈政先生在书法研究、书法创作、书法教育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和骄人业绩,可谓当代广西书法史上的一面旗帜。他的书法思想对广西书法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他的书法作品亦在广西周边省书坛,世界华人书法界中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关瑞林 《黄埔》2007,(6):58-58
在当今的书法艺术界,有一批书法艺术家以弘扬中华书法艺术为追求,肩负书法艺术探索的神圣使命,潜心研究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操守着艺术家应保持的那份“宁静志远,淡泊明志”的心境。保国安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家。  相似文献   

10.
日前,莱州市政协编撰的《会我云峰》文史专辑出版发行。该书共42万字,主要以图片的形式展示了云峰石刻的全部原文拓片并附以释文。内容分为秀丽云峰、刻石集萃、刻石研究、名家留墨、逸闻轶事。莱州云峰山书法石刻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中外书法界占有很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书法家的创作,能够植根传统,浸润经典,吸取古人法则而任情恣性一展风华已属不易,然而在此基础之上能兼收并蓄,融会贯通,自立风格面目者当更为之可贵。朱守道的书法当属此列,他在当代书界有着重要的影响,受到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书法载荷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其生发、演化与中国文化同步,浸透了中国以感悟为本的智慧。中国书法至博至深,而自然是书法家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书法于自足之体系之中,代有高手,各臻其妙,顺应天地之大美。中国书法的至大之境,必以观之于天、悟之于心、应之于手为根本。  相似文献   

13.
《21·名家》杂志刊发蔡祥麟先生专题时这样写道:何为时代佳作?胆识才情具,人性人格之美立于字外,精通诸法又能走出传统,创独立之风格,无态生众美,自然流清新。蔡祥麟独步当代书法界,奔放而不失法度,气势夺人而不失儒雅之气,圆畅沉着,机灵内敛,  相似文献   

14.
6月19日,海峡两岸寿山石文化书法精品展在福州市博物馆开幕。该展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推进海峡两岸交流合作"为宗旨,由中国书法家协会、晋安区人民政府、台湾"中国书法学会"、福建海峡寿山石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以晋安区特有的寿.山石资源为创作题材,通过两岸名人、名家的题词、书法艺术地展示寿山石的独特魅力。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赵长青、台湾中国书法学会理事长谢季芸女士等两岸书法界名流6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并观展。  相似文献   

15.
<正>人生短暂,欲以有限之生命求得无限之学,何人能及?书虽小道,穷一生之力所能得者,亦不过一小技之胜耳。20世纪80年代,欧阳中石先生首开我国书法高等教育的先河,培养了一大批书法专业的高学历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欧阳中石先生培养出来的我国一个书法专业博士后,正是首都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6.
艺术家金伟国先生精心创作的书法“剑” ,自1 9 98年 1 1月 1 9日《光明日报》首刊后 ,已在海内外多家报刊杂志上相继转发 ,在“新浪”等网络上也常占位 ,被中外书法界赞誉为 :自秦汉迄今的中国书法史上 ,此“剑”字特具魅力。仰观此“剑” ,实不为过 ,其酣畅流离的笔道 ,凝聚着金先生 40多年书道之心功。面对此“剑”,默然品读 ,那寒光闪闪、形神威威……不一而足。字右立刀仿如一把刚刚斩妖劈魔后恶血欲滴的正义之剑。字左之“佥”恰似一颗头顶乌纱帽 ,哀目流泪 ,龇牙咧嘴被割下的贪官污吏的恶贯满盈的人头。再进步明察 ,字右立刀后的石绿…  相似文献   

17.
贺惠邦先生是我久已敬慕的著名书法大家。他总结自己多年的经验认为,书法是“法”,又是“道”,既要有高超的技艺,又要有正确的理念。多年来,他在毛体书法研究和创作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所倡立的毛体书法新流派,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书法界最有影响的大事;  相似文献   

18.
一位年过花甲、须发皆白、身板硬朗的台湾书法界老者,为架设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桥梁,不辞艰辛,穿梭于海峡两岸,尽心尽力。他,就是台湾著名川籍书法家曾志宏先生。 现年70高寿的曾志宏,祖籍四川温江,自幼爱好书法,以其篆、隶、楷、草、行诸体严谨而著称。1949年去台后的40多年间,他刻苦钻研宋徽宗独创的瘦金体字,以其炉火纯青的书法技艺名扬海内外。近年来,他怀着对故乡深深的爱,几度赴大陆与同仁旧友切磋书法技艺,与海内外的书法界同行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9.
正王冬龄是第一代书法研究生,师从名师林散之、沙孟海、陆维钊等,使他在早年即以一手飘逸健朗的草书驰誉书坛。当年书法界还处在从写毛笔字向书法艺术表现转型的过渡期,一般书家写容易为群众理解的楷书行书或隶书,而篆书草书却是难以问津的生僻冷门,冬龄兄以草书立身,在中青年书家中以独特性占了先机。此无他,在当时擅楷行书者众矣,但擅草书者却百不一见也!  相似文献   

20.
徐北文先生,首先是位学者、诗人,书法是他的爱好,虽也受名师指点,自幼受过基本训练,并有自己的风格,但是他从未以书法家自居。因此,他既未举办过个人展览会,也不参与书法界的评比,更未出版过书法专集。他的墨宝,我们只能从一些报刊书籍的插页和图版中见到,若不,就只能凭偶然的机会遇见其真迹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