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严杰 《政策瞭望》2015,(3):34-36
做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对于实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人居环境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具有重要意义,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强省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美丽乡村、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举措。因此,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所承载的重要使命,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规划设计带来了新课题、拓展了新内容、提出了新要求。笔者结合工  相似文献   

2.
<正>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2012年起,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启动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先后公布了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目前,云南省有615个村落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位居全国首位,大理白族  相似文献   

3.
明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传统村落是北京3000年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象征,是北京农耕文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呈现地和代表性文化空间。同时传统村落也是北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文化基石,是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家园。北京郊区拥有一批富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独特建筑风格的传统村落,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保护和重视。
  传统村落是民族的宝贵遗产,是承载和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传统村落是北京3000年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象征,是北京农耕文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呈现地和代表性文化空间。同时传统村落也是北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文化基石,是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家园。北京郊区拥有一批富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独特建筑风格的传统村落,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保护和重视。  相似文献   

4.
陶琳 《传承》2013,(9):110-111
市场力量在现代民族国家建立之前即进入到傣族村落中,而20世纪80年代后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力量对傣族村落的影响陡然加剧,其对傣族村落带来的不仅是物质生活的改变,傣族村落文化生活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样的变化构成了傣族村落"再生产"的基本语境。  相似文献   

5.
蒲泽敏  姜龙 《前沿》2013,(4):169-171
越是古老的文化遗产就越能成为本土文化的代表之作,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是地域特色项目的载体和灵魂。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传统村落面临同化与消逝的趋势,就连地处偏僻的山区平地迤沙拉村(俚濮文化)也面临拯救的局面。迤沙拉村为攀西大裂谷的土著民居,他们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生活方式与民俗文化。如何既能延续俚濮彝族祖先千百年所创造的文化遗产,又能适应当代人们的生活是村落环境更新设计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6.
自然遗产管理的“非营利”理念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遗产是精神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统一体,对自然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就是对这三种价值的统一发挥。遗产管理应该实行非营利制度,这是由遗产的价值和特性所决定的。在开发自然时,要在坚持遗产保护第一性的同时,坚持遗产资源的公益性、共享性,使遗产的利用开发为遗产地的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服务。本文最后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蒲壮所城为例,对遗产管理的"非营利"路径做出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永嘉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川秀丽的千年古县,在楠溪江流域散落着200余座历史文化村落,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民俗风情村落一应俱全。这些历史文化村落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深受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也是楠溪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国家级文化景观遗产范畴。一直以来,永嘉县委、县政府重视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楠溪江历史文化村落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济南市长清区归德街道双乳村被命名为山东省第二批传统村落。2016年,双乳村又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8年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传统村落,保留了较丰富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年代久远,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之一。双乳村是怎样的一个古村落,让我们一起走进双乳村,一探其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9.
苏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她的2500年的建城史世界罕有,双棋盘式的古城格局堪称一绝;风格独特的古典园林是全人类的宝贵遗产;粉墙黛瓦的民居、小桥流水的街巷,勾勒出独特的水乡风貌;昆曲、古琴、评弹、吴歌、吴门书画、工艺美术等非物质遗产,挥发着吴文化的神奇魅力。“文化”即“人化”。一个城市如果没有文化做城与人的支撑,就会失去发展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为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打造“文化苏州”的步伐,我们将继续抓住重点、抓出亮点,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把宝贵的资源转化为文化资产,强…  相似文献   

10.
正苏州市吴中区传统村落资源丰富,特色鲜明,较为完整地传承了吴中区乃至苏州地区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地方地域特色,也寄托着吴地人民的乡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现有的传统村落,让古村落"活起来,活精彩",使其古韵长存、永续发展,成为展现人间天堂独特水乡魅力的重要载体,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一、基本情况一是古建民居数量多、等级高。据统计,吴中全区古村落中有  相似文献   

11.
梅林云水谣     
张荣仁 《政协天地》2012,(6):59-61,66
云水谣是福建历史文化名镇——南靖县梅林镇一处著名的中国景观村落,辖有官洋、坎下、璞山13个行政村、散立在溪畔山野上的包括世界史化遗产和贵楼及怀远楼在内的40余座方圆土楼里,居住着5600余众的简姓、王氏家族。  相似文献   

12.
传统村落形成于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保留至今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建筑遗产,具有多方面的研究及实用价值。但传统村落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随着城镇化进程,一些有价值的传统村落仍旧逐渐衰落甚至毁灭,其保护与利用刻不容缓。本文结合河北省保定市西部传统村落现状,将场景化应用于传统村落的保护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村落,主要是指晚清、民国时期建村,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居住的村落。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精粹和中华民族的根基,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精神家园。但是,近些年来,有些传统村落  相似文献   

14.
正翻开我区悠久的历史长卷,很容易拾到一些看似平凡却遗存丰厚的小城镇、小村落。它们既反映了我区社会发展的聚落形成和历史演变,又展示了优秀传统建筑风貌和优秀建筑艺术,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011年以来,我区各地推进特色名镇名村建设,并以18个"广西特色文化名镇名村"为重点,示范带动全区村镇建设探索以文化培育发展优势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王辉忠 《今日浙江》2014,(16):12-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把古村落保护好,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从2012年开始,我省决定全面开展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今年是全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关键要突出一个"精"字,真正做到策划要精心,工作要精细,拿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牢牢树立精品意识,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做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16.
在从夫居普遍盛行的中国农村,作为父姓村落的“外人”的女孩,如何在父姓村落获得人生归属是很值得追问的问题.农村女性的人生归属的定义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如何与男性家族、村落建立权利义务关系,在亲属结构、村落社会关系网络中获得应有的地位和位置,扮演恰当的角色;二是在获得结构性位置和扮演恰当角色的过程中,如何体验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实现对超越性的追求.本文认为,女孩依托父亲在村落的“历史感”与“当地感”,与父姓家族、村落其他人建立权利义务关系,获得在父姓村落的人生归属,并因此体验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完成在父姓村落短暂的“栖居”生活.而女孩一旦亡父,则将被断绝家族、村落的权利义务关系,因而无法在父姓村落获得稳定且体面的归属,她做女儿的“栖居”生活将暗淡无光,并可能影响她一辈子的生活和人生归属.  相似文献   

17.
《今日浙江》2012,(20):2-3
永嘉县系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有集中县这定,境内有全国唯一以田园山水风光见长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楠溪江。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川秀美,尤其是楠溪江的历史文化村落以“天人合一”、“气论”、“八卦”以及阴阳五行风水的思想构建,充满乡土气息,独具地方文化特色。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和民俗风情村落一应俱全,具有很好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村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农耕文明的成果和典型特征,承载着人类历史、文化与文明信息。在当前快速城镇化时期,作为传统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载体的村落在大批消亡,逐渐走向"村落的终结"。研究通过对河南、江西、陕西、内蒙古、湖北五省的实证调查,讨论和分析传统村落独特的社会、经济及文化价值以及当前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探讨在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途径与方式,为我国村落文化及优秀农耕文明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政策支持、法律规范和技术指引。  相似文献   

19.
为了遏止传统村落频遭破坏现象的蔓延,制止对传统村落无度无序开发,防止和避免国家历史文化遗产成为永久的"文化遗憾",立法保护传统村落文化迫在眉睫。传统村落的立法保护不仅包括建筑保护、村落文化的生态保护,还包括村落的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20.
武汉是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遗留下的丰富的工业遗产是城市生产、生活、技术及人文精神的生动写照,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资源。文化生态学是研究武汉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一种新的路径。从武汉城市发展的价值定位出发,引入文化生态学的理论解析以及实现方法,初步构建武汉工业遗产文化生态学系统。在明确工业文化内涵和尊重地域特征的前提下,运用文化生态系统的分析方法,提出以整体保护、多样共生、动态平衡及文化生态格局建设为技术突破点,实现武汉工业文化遗产基因在历史环境变迁过程中的准确延续传承与合理再利用,打造武汉工业文化生态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