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海雁 《新重庆》2007,(5):39-41
一、重庆实施生物产业发展战略的可能性分析 (一)基础条件与优势 生物产业包括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工业生物技术产业。它将解决人们生活、生产、生态的问题。重庆市生物产业已具有一定规模。“十五”期间,生物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2%,2006年生物产业完成产值约200亿元。  相似文献   

2.
段青英 《前进论坛》2020,(6):31-31,43
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最具有成长性、最能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但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受到制约:一是医药结构比重有待优化。药品产业结构中原料药比重过大,高附加值制剂比重较小,体现创新能力和市场趋势的生物药、中药大健康产品以及医疗器械产业比重偏低,医药工业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相似文献   

3.
《政策》2005,(12):F0002-F0002
湖北医药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生物医药,化学合成原料药及制剂。中成药、中药饮片、卫生材料、医疗器械、制药机械和医药包装等门类品种齐全,产学研力量雄厚,传统医药与现代生物技术,新医药协同发展的医药工业体系。涌现出了建民药业、广济药业、人福科技、马应龙药业、科益制药、武汉远大、  相似文献   

4.
数字海南     
《今日海南》2009,(11):5-5
10月10日,“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通过验收。该研究项目提出了未来5—10年海南的七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和产业方向,分别是:1、优先发展生物过程相关产业,如生物医药、生物肥料、生物化工和生物能源、生物养殖等。2、提高天然资源相关产业的技术含量,增加附加值,例如硅锆钛沙、薄板玻璃、火山岩、矿石等。3、延伸油气化工产业链,促使更多企业有参与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今日浙江》2011,(24):64-65
德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00多年以前,漫长的历史积淀了德清深厚的文化底蕴。防风文化、游子文化、"瓷之源"、"前溪歌舞"源远流长。今天,德清凭借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郁的人文气息,再次孕育了与世界接轨的现代文化——钢琴文化,作为其重要载体的"中国钢琴音乐谷"是德清的又一张文化名片。德清与钢琴的不解之缘还得追溯到20多年前,早在20世纪80年代,德清县洛舍镇就建立  相似文献   

6.
生物医药产业被誉为“永不落幕的朝阳产业”,是近10年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重庆市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将其列入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重庆市市长唐良智同志多次调研指导重庆国际生物城建设发展。重庆市巴南区扎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全力建设长江上游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生物城(以下简称“生物城”)。近3年来,巴南区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占全市的67%,获批临床的创新药物数量占全市的60%。巴南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成为全市唯一由国家发改委确定的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  相似文献   

7.
彭有轩 《政策》2006,(5):24-25
近几年来,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葛店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基地(以下简称葛店基地),紧紧围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条主线,全力加快发展步伐,全面提升创新能力,高起点、高速度地推进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的产业化,使生物医药产业成为葛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主导产业。目前,葛  相似文献   

8.
穆希 《创造》2016,(1):60-61
正在传统医药产品向大健康产品产业转型拓展的趋势中,云南生物医药产业蕴藏了巨大商机。从医药工业与医疗卫生的"十三五"发展规划来看,医疗信息化、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制药被确定为重点突破领域。经过多年培育,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目前云南省发展最好的产业之一。2010-2013年,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经济总量保持了年均25%以上的高速增  相似文献   

9.
生物医药产业是世界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高端、高效、高质产业,是我国未来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力量之一.为加快我国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家“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了生物医药行业作为国家战略前沿领域产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中央政府应对国家金融危机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对于推动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全球各国都注重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不少国家把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作为抢占战略竞争制高点的核心内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尽管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发展不足。应该抓住有利机遇,更好地利用政策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创造更好的内外环境,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1.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于1月12日至14日,来渝参加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园区2011年汇报会,并考察了重庆生物医药产业的进展情况。桑国卫指出,重庆生物医药园区要集中产学研优势力量,加快建设和发展,为实现医药强国的重大战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13日下午,桑国卫还考察了第三军医大学,随后前往两江新区规划展示厅参观,详细听取了我市两江生物医药产业园的有关情况介绍。  相似文献   

12.
动态反映     
正省人大开展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日前,省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预算工委主任赵振起率领调研组,分别到省科技厅及辽源、梅河口、通化、白山、长春等地就我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情况开展调研。在详细听取了省科技厅和各地关于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并对通化东宝药业、美罗国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施慧达药业、金赛药业、迪瑞医疗器械、通化医药高新产业园区、振国养生谷等医药健康和医疗器械企业、医药产业园区进行实地调研后,赵振起指出,区域经济的发展关键是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优势产业的发展。健  相似文献   

13.
《贵州政报》2013,(8):8
黔府函[2013]130号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农委:你们《关于上报贵州省生物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的请示》(黔发改呈[2013]1299号)收悉。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贵州省生物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二、《规划》实施要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促进资源由单一利用向综合利用转变、产品由单品种向系列  相似文献   

14.
《创造》2013,(7):44-45
生物产业是国家确定的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务院下发《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到2020年把生物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等目标,并提出了后续的配套优惠政策.在此背景下,作为生物产业界年度盛会的第七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尤其受到业界关注. 6月22日,第七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昆明闭幕.大会从国家政策、发展趋势、技术对接、成果转让、市场培育等生物产业发展等各个层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促进了业态全面合作.云南省30个重点项目竞相亮相,向国内外医药投资企业和相关行业充分展示云南生物产业的潜力和发展优势,有效实现了资金与资源的对接以及科技与经济的融合. 大会闭幕式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执行秘书长马树恒说,第七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有效联合了政府部门、科研单位、金融机构、生物企业等共同把脉生物产业发展趋势与动向.  相似文献   

15.
陈淮贵 《政策瞭望》2016,(10):46-48
浙江衢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直面衢州区位优势不够、高端人才紧缺、产业基础薄弱、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先天不足的现状,另辟蹊径,巧建'飞地',从2013年底开始,在国内生物医药专业人才最集中的上海张江高新技术开发区谋划建设了'衢州生物医药孵化基地',借势借地借人才。  相似文献   

16.
伍朝胜 《当代广西》2011,(24):24-25
深秋时节的北海,海天交融,水鸟齐飞,热土沸腾,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北海炼油异地改造石油化工(20万吨/年聚丙烯)项目工地上的拉运料石车辆来回穿梭,以诚德新材料为起点的新材料产业园的建设者们挥汗如雨,被誉为北部湾"硅谷"的电子产业园区里焊花欢跳……一大批重大项目建设正劈波斩浪,三千亿元产业建设破茧启动。  相似文献   

17.
子涵 《今日民族》2013,(10):23-26
当下,发展绿色经济是顺应时代可持续发展的主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结合云南省实际对发展绿色经济的解读。在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范畴中,生物产业的地位居显要位置。值得关注的是,在被誉为“中国最南端春城”的屏边苗族自治县,近年来紧紧抓住国家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建设红河谷绿色经济走廊的重大机遇,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提升产业整体规模为目标,坚持走“规划引领、产业集聚、园区支撑、区域特色”的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贸易、现代中药和生物创新服务产业,打造集研发、生产、加工、物流、行政、居住为一体的国内一流生物科技产业基地和省内生物物流、贸易、文化和科技先进的外向型生物科技产业新基地。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三明市委做出了“做强市区经济”、“壮大中心城市”、“培育‘3+1’产业集群”等重大发展战略,三元区委、区政府紧密跟进,选定该区作为突破工业的重要平台,并根据本市在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方面的优势和良好前景,将开发区定位为生物医药工业集中区。荆东生物医药工业集中区以其高科技定位、适合本市天然植物资源特点、良好的经济预期吸引着人们的眼光,更牵动着人大代表的心。  相似文献   

19.
正一位回乡创业的美籍博士,带来10家生物医药创业团队,为宁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创造带来了机遇。一直以来,宁海县坚持吸引人才与人才引领产业并重,着力打造一批产业升级的人才载体。全县共建有3个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和2个博士后扶持站,1个模具产业研究院,11家市级企业创新团队;拥有1名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17,(17)
正生物医药产业是"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近年来,泰州市突出"中国医药城"核心板块,以聚力创新为关键,以打造医药城"人才特区"为支撑,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取得了"以人才链引领创新链、以创新链提升产业链"的良好效应,人才红利正成为泰州加快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先发优势。着眼产业发展,聚焦"高精尖缺",不断创新招引机制,构筑人才引领发展高地业以才兴。泰州市牢固树立"人才大突破、突破大人才"理念,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