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半月谈》2005,(2):66-66
我店生产的“天府汤圆”是本地知名品牌,一向供不应求,但最近我发现某店销售的“巴蜀汤圆”的包装袋设计与我店“天府汤圆”使用的包装袋非常相似,不同处只是产品名称变了,一些顾客误以为是“天府汤圆”,买回去后才发现口味大不一样,我以侵犯商标权为由,与该店交涉。该店却说“天府汤圆”与“巴蜀汤圆”是两个不同的商标,并且我店“天府汤圆”也未注册,所以并没有侵犯我店的商标权。请问,我店的说法对吗?我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商标专用权?  相似文献   

2.
“俺不光卖野猪仔,还延伸产业链条,进行野猪肉食加工,注册了‘野得好’商标,野猪肉有了‘新名片’,打开了市场,不仅在东营设有野猪肉专柜,而且走南闯北销到青岛等城市,野猪肉礼盒装每公斤卖到60元,还是人大监督政策好。”近日,利津县陈庄镇新发村左明照高兴地说。  相似文献   

3.
王晨 《前沿》2012,(12):100-101
商标商品化是西方商业社会广泛存在的一种商标使用形式,也是目前知识产权研究的前沿课题。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商标商品化开始在我国扎根发展,目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商标现象。但是在我国乃至世界的商标立法中,对商标商品化行为缺乏立法规范。本文旨在对商标商品化行为进行分析,力图引起我国立法和学术界对该现象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只有进行实际且持续的使用,商标的功能才能得到体现。涉外定牌加工中的商标贴附行为发生在生产环节,而非商品流通环节,商标的功能未发挥,价值未体现。所以,涉外定牌加工中的商标标注或贴附等使用行为就不能被纳入商标法意义上的商标使用范围之内。但对于包含自主销售的涉外定牌生产而言,其使用商标的行为属于商标法意义上的商标使用。若用于贴牌的商标与他人商标权利产生冲突,则加工方有侵权之虞。  相似文献   

5.
我国商标法规定,商标注册不以商标使用为前提,未使用的商标也可以注册为商标,且只有注册的商标才能受到商标法的保护.随着市场交易活动的繁荣,这种过分强调商标的注册而忽略商标的使用意义的方式使善意商标使用者的利益很难获得保护,并在实践中引发了大量的商标纠纷案件.基于公平和秩序的角度,有必要调整和修改现行商标法相关内容,在引入商标共存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商标共同注册制度,以保护善意商标使用者的利益,实现商标法公平价值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商标使用作为判断是否构成商标侵权的前置性条件,在侵权领域如何正确理解与认定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商标法》第48条已明确规定何为"商标的使用",但能否直接适用于侵权中"商标使用"情形,有待进一步探讨。商标使用对于商标权人维权以及认定侵权人侵权来说意义非凡,明确维权使用与侵权使用二者在使用的主体、标准、对象及立法意图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进而从营利性、区分商品来源两个层面分析侵权视域商标使用的基本认定条件,同时厘清商标使用与混淆可能性之间相互独立的关系,有助于准确理解与适用"商标使用"。  相似文献   

7.
佟春华 《前沿》2006,(4):82-84
商标是商品或服务的标记,具有识别、品质保障及广告宣传等功能。本文通过对企业应树立的商标意识的剖析,试图说明,商标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手段,在营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8.
商标反向假冒行为是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去除其使用在商品上的注册商标或者将商品上的注册商标更换为其他商标,并销售这些商品的行为.作为商标侵权行为的一种,商标反向假冒行为比其他商标侵权行为隐蔽性更强,危害性更大.用民商事法律规制商标反向假冒行为,力度有所不够,但我国刑法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缺乏规定.有必要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进行刑法规制,以充分保护商标法益和市场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商标犯罪中若干疑难问题,应当以有关商标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公约的具体规定及其所体现精神为参照加以解决.商标犯罪中的"注册商标"应当包括服务商标;驰名商标应在刑事领域予以特殊保护,但驰名商标"淡化行为"不宜认定为犯罪;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目前难以直接认定为假冒注册商标罪;对商标犯罪入罪标准所涉及之"违法所得数额","销售金额","非法经营数额"等概念,同样应结合国际法并参照有关司法解释予以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0.
李玉璧 《思想战线》2004,30(2):52-56
现代经济是一种注意力经济,在聚集消费者注意力的各种企业标识中,商标居于核心地位。商标策略与管理作为企业实现商标战略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主要体现在商标的选择、注册、使用、宣传和保护等方面。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探寻其中的规律,揭示驰名商标产生的机理,这对企业商标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年伊始,记者在上海一中院感受到了一种焕然一新的风貌.一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孙建国说:"一中院正尝试在自身能力与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及要求之间找差距,继2012年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之后,将2013年的工作主题定为‘能力建设年’,力求多措并举提升能力来实现新一年工作的美好愿景." 锻造高效能的"蓄电池" "现代人才学中有一个理论叫做‘蓄电池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孙建国院长将新时期的法院干警形象地比作"蓄电池",要求干警们通过不间断的学习为自身"充电",注重自我完善、自我优化、自我提升."具体到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就是要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应酬,尽可能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开展学习".  相似文献   

12.
2008年至2012年6月,全国人民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案件226753件,审结208653件。其中,"格力公司诉美的公司等发明专利侵权案、‘鳄鱼’商标侵权案、北大方正诉暴雪公司等字库著作权侵权案、腾讯公司诉奇虎公司不正当竞争案等社会广泛关注案件的正确裁判,明晰了法律标准和行为界限,对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最  相似文献   

13.
2001年《商标法》修改之前对于三维标识该法没有做出明确的保护性规定。《商标法》修改后,直到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味事达诉雀巢案",立体商标的侵权问题开始受到关注。本文认为立体商标的侵权判定方法应遵循以下方法:显著性应结合注册前使用情况判断,并可延续之前作为外包装、装潢的获得显著性,以及排除普遍侵权行为造成的显著性退化;然后,应将具有标识功能的外包装纳入"作为商标使用"范围;最后,应用"比同不比异"的方式判断类似商标是否构成混淆。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商标可视性的理论局限和现实局限日益显现。应以《商标法》第三次修订为契机,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有关非可视性商标立法的经验,突破商标可视性的局限,引入非可视性商标,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商标立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对商标的淡化问题的分析,实施防御商标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商标的全面注册制度的设想。并对该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给商标竞争提供一个更加公平的领域。  相似文献   

16.
徐楠 《长江论坛》2001,(1):62-63
随着市场经济日趋成熟,商标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以前大家不重视商标,物资贫乏,很多商品供不应求,如今物质非常丰富,消费者购物有充分的选择余地,竞争异激烈.一部分人利用我国商标法"申请在先"的原则,抢注了他人使用已久而且有一定名气的商标,使被抢注人损失惨重,还有的因为自身疏于保护,错过时机,等意识到时,自己的商标已有在先注册,追悔莫及.  相似文献   

17.
王晨 《前沿》2012,(11):121-122
商标商品化是西方商业社会广泛存在的一种商标使用形式,也是目前知识产权研究的前沿课题。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商标商品化开始在我国扎根发展,目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现象,但是我国对商标商品化行为缺乏立法规范。本文旨在对商标商品化在我国的发展和立法状况进行分析,力图引起我国立法和学术界对该现象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从“逍遥镇胡辣汤事件”到“潼关肉夹馍事件”,民间小吃协会商标维权屡次引发舆论风波。逍遥镇胡辣汤协会商标维权问题存在两个症结点:地名作为公共资源与其被注册成私人商标权之间的矛盾,以及逍遥镇胡辣汤协会试图以普通商标来追求地理标志的维权目的。类似胡辣汤等民间小吃地理标志保护问题可以从明确协会维权目的、加强地理标志申请审查管理、通过证明商标保护地理标志等角度解决。  相似文献   

19.
虽然,反向假冒学说只是在近20年来逐步形成的,但在国外对反向假冒事件的斗争却持续了整整一个世纪。从天津油漆厂“灯塔”商标被侵权案到“枫叶”“鳄鱼”商标争议案,表明商标反向假冒这种新的商标侵权行为已经在我国出现。我国在2001年的新《商标法》中认定商标反向假冒是一种商标侵权行为,但学界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目前学界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性质的认定来看,其是不正当竞争行为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已经成为通论,但是对于其商标侵权行为却没有统一认识,理论界分歧非常多。为此,本文从商标反向假冒的概念出发,把商标反向假冒与我国商标法规定的假冒商标行为做出比较,并且对商标反向假冒作出法理分析,从而明确商标反向假冒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商标翻译的中西合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标翻译是一件很难、涉及文化与艺术的创造性劳动,其成败事关经济效益与国际影响,丝毫也不能马虎大意。本文从商标的命名、语言、文化和审美的角度探讨了商标翻译应注意的几个要素、商标翻译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以及商标翻译策略,从而使译出的商标与原文的商标在音、形、意和美等实现中西合璧,求得珠联璧合、异曲同工之效果,在商品交流的同时实现文化的交流。本文还以竹叶青茶叶的翻译为例,阐述商标翻译中西合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