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期人物     
曾宓是中国当代文人画中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以笔墨精湛、境界高华、风格强烈而为画坛所推崇,在中国水墨写意方面成就非常突出。曾宓不仅很好地承传了黄宾虹、蒲华、林风眠等人的文脉画风,更有自己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既是创意又可表现,承载了民族文化内涵,心象笔墨的表现及审美揭示了中国画的成因,其对中国画的图式价值、语言特征有重要作用。心象笔墨在中国画创作中的重要性以及中国画笔墨心象在实践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实验艺术,是一种中国特色的艺术思潮逐渐形成具有全球化视野的时期,在这期间所产生的与其相适应的美学思想和文化现象都与国际艺术新潮遥相呼应。但是,它并没有完整地建立起属于本土艺术的自我个性和艺术文化观念。然而在这时,从台湾回乡定居的沈耀初为我们带回他一生立足本土艺术、勤奋笔耕的写意花鸟画,向世人透析了建立在传统笔墨程式上中国式的水墨实验,  相似文献   

4.
1994年春天,一幅巨大的中国画挂上中南海接见大厅的一侧墙壁。从远处看,这幅画上闪烁着类似法国印象派作品的斑斓色彩,走近看却是地道的中国式笔墨巧妙地塑造出的一草一木,整个画面上郁郁葱葱花团锦簇,像一个庆典活动上着意摆放的花坛,又见一泓清泉在花丛与山石间跳跃,仿佛叮咚之声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5.
从唐代诗人王维开始,中国就有了水墨渲淡的画法,王维以“点簇”而成的笔法作画,表现幽情诗意,后来经董源、元四家的发展,绘画语言变得更为丰富,及至黄宾虹,更是水法、墨法无不大备,李可染主要在积墨上做文章,用大片水墨积染来营造全景式的山水大观。赵卫则在点线的构成上发力,扩展了中国画笔墨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蒙古族自称“蒙古”,其意为“永恒之火”。千百年来,在南起长城、北抵大漠、东达兴安岭、西越贺兰山的苍茫大地上,过着“逐水草而迁徒”的游牧生活。蒙古族的兴起始于成吉思汗,他以其超凡的谋略和武力统一了北方各少数民族部落后,又率领蒙古铁骑纵横东西,叱咤风云,横跨欧亚,他的子孙们入主中原,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元朝,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留下浓重的笔墨。  相似文献   

7.
留青竹刻产生于唐代,最早只是作为竹制器具上的饰物、花纹图案。从明代后期始,留青竹刻开始与中国画结合,作者依照画家在竹板上的画稿以刀刻画,或山水,或人物,或花鸟虫草,力求摹其形传其神,以留青再现笔迹墨痕。这要求刻者具有一定的国画艺术修养和笔墨常识,也使留青竹刻成为了艺术。留青竹刻至二十世纪中期发展到高峰,其代表人物之一为曾供职于上海艺术品雕刻厂的徐素白。  相似文献   

8.
朱其 《创造》2011,(11):84-87
近9平尺的《菩提耕牛图》是著名画家袁晓岑、黄继龄在27年前精心创作的一幅水墨写意作品,尤为难得的是这幅画的用纸是由金陵新五家之一的山水大家亚明提供的徽州玉版宣,墨是一方民国初年的曹素功油烟老墨。可以说,在笔墨上所达到的“墨华超纵”境界,使《菩提耕牛图》成为现代中国水墨画的巅峰之作,十分难得,堪称研究中国近现代写意画和云南百年美术史的范例。当然,背后的故事更给这幅名画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  相似文献   

9.
《创造》2009,(3):32-33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不吝笔墨,积极建言献策,其中不乏“雷人”提案议案,在博得媒体关注的同时,也让两会上多了一些花絮,让我们在惊诧与反思中,体味到两会的八面风声和万千气象。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画历来有"师古人、师造化"的传统.清末以来不少山水画家坚持文人画传统,众多的文人士大夫滋生了厌世和逃世心理,将绘画作为个人进行精神上自我调节的手段,没有了"师造化"的精神.20世纪提倡艺术面向生活、面向现实,亚明先生五十年代率领"江苏国画工作团"外出写生的创举,不仅促使"新金陵画派"的诞生,成就了自己在现代美术史上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有力地推进了中国画在整体文化精神和笔墨艺术上的变革.此后,亚明先生多次出国访问写生,努力尝试使外国风情同中国画笔墨融合,又一次推进了中国山水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7,(8)
<正>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苗再新作为一位当代著名中国画家,一直执着地追求着他的艺术理想。长期以来他勤奋努力、笔耕不辍,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获奖。他坚实的造型能力,深厚的笔墨功力与娴熟的笔墨技巧,使他在人物、山水、花鸟乃至书法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当代中国画坛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我与欧远方先生从未谋过面,但在笔墨上却神交已久,现欧老已逝,神交之事却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3.
画舫斋     
中国画创作精要在于笔墨之美,这是我一贯坚持的信念。我以为舍却了这一点。就等于丢掉了中国画的一个命脉。笔墨美是中国绘画在漫长的历史传统中逐渐生成、不断创新积累出来的民族精神的艺术结晶,可以说,它浓缩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与哲理思考以至审美表达及个性宣泄的全部内涵。  相似文献   

14.
严健民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水墨画家,在美国成名后,其艺术作品一直受到喜欢中国艺术的收藏家们的追捧。由于其在中国画方面的卓越成就,曾经获得过美国著名的华盛顿金徽奖——金钥匙奖。严健民先生的画,给人的感觉是无障碍。也就是说,他的笔墨语言从中国的东部到西部,  相似文献   

15.
50年代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希望的年代。新中国的建立,对妇女来说,不仅仅意味着百年战乱与灾荒的结束,更意味着两千年封建制度压迫的终结。废除妓院、禁止缠足、颁布新婚姻法、实行男女平等的就业政策、保护女职工的劳动权益,妇女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家庭各个领域获得了与男子在法律上平等的权利。然而旧中国仅仅有60万妇女就业,大多数女性没有文化没有劳动技能,两千年封建家庭的管束方式,使女性面对新形势难以适应。但是,要冲破传统的社会分工,还要通过女性主动参与,参加社会生产。在那个白纸上尽情挥洒笔墨的时代,社会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北京观察》2014,(10):53-53
近日,海淀区政协举办“庆祝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书画笔会”。笔会现场,区政协书画摄影联谊会20余位书画艺术家齐聚一堂挥笔展毫,以书画寄情怀,以笔墨书春秋,现场创作了30余幅主题鲜明,技艺精湛的艺术作品,抒发了对新中国的热爱,讴歌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协事业的辉煌历程和成就,表达了对海淀未来发展宏图的美好憧憬。  相似文献   

17.
"花富贵致,风采神韵",这其实是个泊来的题目,引用了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先生对沈杰松牡丹作品的点评。国画的语言体现是"笔墨",什么样的笔墨语言,就体现了画家什么样的创作境界。它能直接传递画家的艺术观和世界观,体现画家的才思和感情。所以,笔墨的驾驭能力是对画家很深的考验。沈杰松的牡丹,在线条和着色上,力求通过构图反差和墨色浓淡来达到深入浅出的视觉审美效果。他的笔墨不奢华,却很"高贵";不婀娜,却很"幽美";不艳丽,却很"华美"。沈杰松更多的是通过内在的笔墨语言来体现牡丹的"内涵美、深邃美"与"雍容"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梁国栋 《中国人大》2014,(14):14-17
与现行食品安全法相比,修订草案新增了55条规定,而建立最严格的全过程监管法律制度和最严格的法律责任制度成为笔墨最为浓重的部分。这是社会和时代的要求,此次修法把这样的观点清晰地传递给全社会,传递给所有执法、司法机关是非常有必要的。面对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了针对食品安全法的首次修订。在前不久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初次审议了国务院提请审议的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与现行食品安全法相比,修订草案新增了55条规定,而建立最严格的全过程监管法律制度和最严格的法律责任制度成为笔墨最为浓重的部分。  相似文献   

19.
品读士旺的扇面山水画,有一股清新感扑面而来,他借助笔墨把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对大自然的亲切情感定格在这咫尺之上,画面轻松自然,让人仿佛置身于山间泉边,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20.
公元1361年间,在通往长安(西安)的大道上,阵阵哀曲声中,一对对栩杨如生的“金童玉女”和惊人肝胆的“牛鬼蛇种”招摇过市,伴随着富丽堂皇的帝王灵柩,行走在数万根招魂幡翻滚的白林中,大臣、太监。宫女、护灵兵士们如长蛇般在冥钱铺成的纸道上蠕动斗转星移。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城乡,刮起了一股厚葬风,那隆重的葬礼,让昔日的帝王自叹不如!A笼罩在葬礼上的阴影……字典上对“葬”字的解释,并没有多费笔墨,只是“泛指处理死者遗体”,而世人却往往在“葬”字上大做文章。于是演出了一幕幕闹剧;1杭州郊外,一幢颇为壮观的二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