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夏原吉(1366—1430)字维,明代湘阴人。他自幼勤奋力学,以乡荐入太学读书。由于成绩优异,被选入禁中书写诏诰,受到明太祖的赏识,提拔为户部主事。建文初,又升为户部右侍郎。后充采访使,出巡福建,凡所经过的郡县,他都要整顿吏治,咨访民隐,颇得百姓悦服。明成祖即位后,将夏原吉转为户部左侍郎,旋升为尚书。他不但为成祖制定了详细的赋役制度,而且提了30余条治国建议。这些建议都简便易行,便国利民。浙西一带常发大水,且屡治无效。永乐元年(1403),成祖命夏原吉治之。原吉通过实地观察,奏请沿着《禹贡》三江入海故迹,疏浚吴淞江下游,上接太湖。又…  相似文献   

2.
《求实》2013,(10)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实践活动,需要科学的人学理论作为其基础理论。马克思人学理论是马克思从哲学层面对人做的深刻思考,是以"人"为研究对象,以人的存在和发展为线索,以人的需要为主题,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旨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人学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的、实践的人学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应是重要内容。突出人的因素,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就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体现。具体而言,应以人为目标,以人为基础,以人为主体。以人为目标,说到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为人民服务;以人为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要理清人的理论,以人的存在和活动为载体,着力满足人的需要;以人为主体,特别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主角主体的要求,以主角主体带领"进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人们,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4.
人是机关文化建设的主体。机关价值观的形成、向上精神的培育,都是为了人、围绕人进行的,所以机关管理也必须以人为主体,以人为根本。 就我们的税收工作实际而言,也是以人为主体的实践过程。人的因素制约和决定着征管工作质量的好坏。所以注重人的因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我们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一、总人口。全国人口为1160017381人。二、家庭户人口。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276947962户,人口为1097781588人占总人口(不含现役军人)的97.1%,平均每个家庭人口为3.96人。三、性别构成。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为584949922人,占51.6%;女性为578732979人,48.4%。  相似文献   

6.
《南方都市报》刊登经济学家茅于轼的文章指出,现在为穷人说话的人很多,替富人说话的人很少。另一方面,为富人办事的人很多,为穷人做事的人很少。穷人是弱势群体,为穷人说话能够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本性基本内涵的深度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岩 《求实》2013,(3):68-72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本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具有服务于人的生存和发展,以文化对人进行价值和意义引导,推动人建构丰富的精神世界的固有特性。核心在于其属人性、为人性及化人性。属人性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创造且一直运用的教育形式,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人是推动其发展的主体力量。为人性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以未完成的人为价值前提,以生成的人为归宿。化人性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文化过程,是人的创造与文化创造过程的统一,是对人的精神教化与提升。  相似文献   

8.
文化育和谐     
正构建和谐社会,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关注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以社会发展为目的,社会发展以人的发展为归宿,人的发展以精神文化为内核。文化即"人化",文化事业即养人心志、育人情操的事业。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人类不仅  相似文献   

9.
朱镕基总理曾为庆祝清华大学机电系建系60周年撰文。文中有一段话告诫清华学子:“你们来清华既要学会怎样“为学’,更要学会怎样‘为人’。青年人首先要学‘为人’,然后才学‘为学’。”朱镕基总理在这里把“为人”置于“为学”之先,足见“为人”在一个人成长  相似文献   

10.
<正>丛台区是邯郸市的中心城区,辖1个乡、10个街道办事处,辖区总面积28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3万人,残疾人为1.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3.6%。其中,肢体残疾人为7289人,智力残疾人为1662人,精神残疾人为1002人,听力残疾人为461人,语言残疾人为546人,视力残疾人为1040人。“十五”以来,区残联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坚持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面推进残疾人教育、就业、维权、文体、康复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被省政府残工委授于“河北省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被国务院残工委授于“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区”。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坚持的“以人为本”与中国古代仁政、民本思想、西方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和管理思想中讲的以人为本具有根本的不同,它坚持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人的社会属性为内核的基本立场,以创造人的发展条件为特点的根本要求,以提高人的素质为主旨的内在精神,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目的的验证尺度。  相似文献   

12.
深化对以人为本与人才强国关系的认识,对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以人为本包含以人为根本目的和以人为根本资源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应当包含以人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和以人为根本资源的发展两方面的意义。首先,从以人为根本目的来看,第一,人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我们的一切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都是为了人,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发展而发展。发展的目的是人的素质的提高、人际关系的升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满足。第二,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找找人"     
李根龙 《唯实》2004,(11):96
“找找人”是时下使用频率很高的一句话 ,许多人无论碰到什么问题 ,遇到什么麻烦 ,或要办件什么要紧点儿的事情 ,也无论合法的还是非法的、有理的还是无理的、复杂的还是简单的 ,都需要去“找找人”。在自己方面 ,遇有难事总会首先想到要去“找找人” ,和别人商量 ,得到的最后忠告往往也是“找找人”。需要去“找找人”的事不计其数、五花八门 ,颇难一言以蔽之。为自己为自家的事要找人 ,为公家为集体一样需要“找找人” :企业考评要找人 ,想升级要找人 ,评先进文明要找人 ,买集控商品要找人 ,厂房搬迁要找人 ,输了官司要找人 ,赢了也要找人…  相似文献   

14.
人的“世界”与“现实的人”是马克思“新世界观”内容的核心。“新世界观”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人及其发展的历史为基本视域,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归宿,表达了人之为“人”的精神诉求。“中国梦”以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愿景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风貌,展示每个中国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现实历程,人的价值和尊严应当是中国梦实现进程中的价值坐标。  相似文献   

15.
曾志刚  王云兰 《求实》2005,(12):76-79
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方针原则,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科学认识和坚持这一原则要求,要以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认识为前提;以满足和提升人的需要为基础;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为基本要求;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举时代究竟有多少状元(不含武状元和女状元)呢?据史籍记载,有唐一代,共有状元139人,五代十国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沿唐制,有状元11人。宋代有状元118人。元代的蒙、汉状元共32人。明朝有状元90人。清代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制时,其间有状元114人。总计由唐初到清末,共有状元504人。辽金两代,实以名列榜首的进士为状元,则辽代的状元为18人,金代的状元为15人。张献忠的大西政权有状元1人。太平天国的状元有14人。若上述状元可与唐、五代、宋、元、明、清状元同列,则中国历代状元共计552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为唐…  相似文献   

17.
胡飞 《党建》2010,(7):56-57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共代表与国民党代表达成建立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协议。根据该协议,军事调处执行部设委员3人,其中一人为国民党政府代表,一人为中国共产党代表,一人为美国代表,由美国代表担任主席。  相似文献   

18.
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人的本质论的终极目标。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论述出发,能够看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的深层内涵。当前,我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对马克思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的创新与实践,是对于人的本质的三重维度的全面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人的自由解放。"以人民为中心"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动力。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2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2011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42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5914万人。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34.8%;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29.5%;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35.7%。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5278万人,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863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221万人,有553万城镇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8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  相似文献   

20.
《前线》2007,(3)
人口: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在京居住半年以上人口)158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197.6万人,增加16.9万人;外来人口383.4万人,增加26.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24.3%。全市常住人口出生率6.26‰,死亡率4.97‰,自然增长率1.29‰。全市常住人口密度为963人/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6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