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魏征是唐初的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他对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有重要贡献。魏征是唐太宗最得力的大臣,他的政治思想对贞观年间的政治具有重大的影响。以往人们对魏征政治思想的具体内容研究较多,而对其政治思想的倾向性重视不够。笔者认为魏征的政治思想有两种倾向,两种属性,即具有二重性。一是封建性,这种属  相似文献   

2.
<正>《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初年下令谏官魏征、虞世南等人编辑的,是包含明君治国的经验启发、昏君灭国的经验教训、君臣君民关系相处之道、奸臣欺主国家灭亡的醒世警言等内容的历代帝王治国理政之得失经验的治世宝典。深入挖掘其治政思想,可以追本溯源,探析中国共产党能在百年历史中不断发展壮大、带领中国走向辉煌的传统文化之源,从而激励党的领导干部研读《群书治要》,经受住“四个考验”,克服“四大危险”,不断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3.
唐朝大臣魏征常当着唐太宗李世民的面直言提意见,使之下不了台。一次李世民恼羞成怒,回到后宫对长孙皇后说:“总有一天我要把魏征杀掉!”。长孙皇后当即跪倒向李世民道贺说:“陛下有这样一心一意为大唐事业不顾个人安危敢向您直言相谏的忠臣,这才是大唐和陛下的幸运,这难道不值得庆贺吗!”几句话使李世民顿然清醒:正因为有了象魏征这样敢于直言真情的忠臣,才出现了大唐盛世啊!从此,李世民倍加重用魏征。魏征病死后,李世民感慨地说,以钢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见兴亡: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失去了魏征使  相似文献   

4.
治国哲学较之一般哲学理论具体而集中地着力解决治国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治国哲学的基础上直接形成治国纲领和指导性原则,通过制度设计,保证政策、策略的实施和落实。《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蕴涵了毛泽东运用唯物辩证原理构建的治国哲学,展现了毛泽东社会主义的治国理念,也寄托和承载着他治好国、理好政的信念和愿望,但是在实践中却滑向了哲学治国,造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连串政策策略的失误。  相似文献   

5.
习仲勋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治国理政思想是在革命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他所坚持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治国理念;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治理原则;广开言路、保障人权的治理政策,将党与人民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展现出我党卓越政治工作领导人治理国家的大胸怀和大智慧。他的治国理政思想体现出一种宝贵的政治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具有超凡的治国才能,他的治国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理论界对邓小平的治国思想研究颇多,通过对邓小平治国思想的研究概况及其主要内容,包括关于邓小平治国思想的基本特征、治国方略、治国方法、领导艺术与风格进行评述,把邓小平治国思想与毛泽东治国思想做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
唐朝名臣魏征曾在《谏太守十思疏》中写道:“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魏征作为封建王朝的封疆大臣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使国家长治久安,如何使政权稳固。这种“食君禄为君忧”的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思想是难能可贵的。他提出的这种根本性的治国良策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邓小平同志也曾说过:“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奋斗,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要是那样,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还有什么区别?我们从来主张,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如果有矛盾,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一切有革命觉悟的先进分子必要时都应当牺牲自己的利益。”在这里,邓小平同志辩证地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人民利益、国家利益相互之间的连动关系讲析得非常清楚。特别是“一切有革命觉悟的先进分子必要时都应当牺牲自己的利益”这句话中本身已告诫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应该时时严格要求自己,需要时连生命也可牺牲。  相似文献   

8.
周公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之一。他辅佐武王灭商建周,武王死后拥立成王继位,并代年幼的成王摄政治国:东征平叛、稳定局势,制礼作乐、实行"文治",设官立制、任人以贤,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实现了国家的稳定和繁荣昌盛。他的所作所为,体现了他尽心国事、大公无私的崇高品格。回顾、研究周公的治国思想、实践及其崇高品格,对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然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马来西亚的马哈蒂尔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世界上谁是最能够管理政府的(人)呢?他认为是“医生”。马哈蒂尔对他的话作了一番解释。他说,医生治病的方法就是先把现象拿出来,病状找出来,然后通过化验、诊断,通过各种办法找出病因,然后开出一个药方来解决这个病,再看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就要采用另外的措施。治国和治病是一个道理。治国也  相似文献   

10.
论共产党治党治国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无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那么,他“新”在何处呢?从无产阶级政党治党治国这一角度来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主要表现在他解决了中国共产党“为谁执政”、在执政过程中“如何治党”、“如何治国”的根本问题,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执政党的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宋濂治国思想的价值基础是以民为本,他认为君主之权来自民授,治国理政的着力点应当放在"安民",在天下财富有限的情况下,富国应当为富民让路,民富与君富、国富不仅不矛盾,而且相辅相成。在解决了富民、养民等民生问题之后,必须对百姓进行教化,教之以诗书礼仪。对百姓要施以仁政,推行德政,让百姓心甘情愿地接受国家各项政策安排;刑罚只是作为治国的辅助性手段而存在。官员是国家治理、为民服务的"公仆"。官与民是平等的,官员要学而为民。对于治国人才,宋濂主张要倍加爱惜,不拘一格加以任用。  相似文献   

12.
自信进取,是中国共产党所一贯坚持的开创事业之重要态度和精神,也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极其重要的显著特点。习近平从政以来及治国理政中始终保持着自信进取的可贵品质,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领航中国复兴之路时展示出了强大的战略自信,在引领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方案时展示出了鲜明的大国自信。习近平的自信进取,必将使整个21世纪属于走向复兴的中国。  相似文献   

13.
中央苏区反“围剿”时期是毛泽东一生中的重要阶段,这期间,他的军事战略思想、政权建设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他个人也经历了艰苦的磨难。他纵横捭阖,出奇制胜,彰显其杰出的军事才能;他发展苏区经济,加强苏区政权建设,彰显其卓越的治国才能;他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彰显其超凡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治国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在从政生涯中,通过对传统治国思想的发展创新,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非凡魅力,彰显了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现代价值,实现了传统治国思想的现代转换,提升了国家政治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中的贾政是封建社会的正面人物形象。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一个父亲,一个儿子,一个臣子,他力图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然而,他的理想与现实生活的冲突迫使他的整个人生陷入一种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6.
孔子一去两千五百多年,然而他的"为政之道"即"德政"思想深远影响了历史政治的发展,不管是名义上,还是实践上,"为政以德"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政治的重要特征。孔子"为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思想是尽人皆知的。孔子"德政"思想重要集中在《论语》中。孔子从政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他的一生却总是孜孜不倦地追求恢复"周礼"。他认为以道德和礼教来治理这个国家才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我们今天也把这种治国方略称为"德政"或者"礼治"。在社会矛盾日益突出、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今天,"德政"思想对于社会矛盾的缓和,社会管理的有序,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治国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在从政生涯中,通过对传统治国思想的发展创新,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非凡魅力,彰显了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现代价值,实现了传统治国思想的现代转换,提升了国家政治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8.
孙子不仅是一位享有盛誉的"兵圣",而且是一位杰出的统战谋略家。为了取得争霸战争的胜利,他提出唯物辩证、重人轻神,以道治国、"厚爱其民",文武相济、加强管理,"五德"选将、用人不疑,重谋"伐交"、瓦解敌军等统战谋略,并将部分统战谋略运用于治国治军实践,协助吴王阖闾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治国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从政生涯中,通过对传统治国思想的发展创新,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非凡魅力,彰显了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现代价值,实现了传统治国思想的现代转换,提升了国家政治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革命的胜利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定、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冷战”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是毛泽东治国方略形成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家学说、苏联和东欧国家治国的经验教训、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治国之道是毛泽东治国方略的思想渊源 ,毛泽东治国方略的形成发展历程 ,可以分为准备与实验阶段、形成与实践阶段 ,其内容充满了开创性、民族性和探索性 ,并形成了它的理论特色。毛泽东的治国方略 ,对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是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