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对一个民族来说,语言是这个民族文化心理等因素的集中体现;对一个时代来说,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总是和时代的变化息息相关;对一个人来说,语言则是他学习水平、文化素养等的反映.语言不仅是人们用来交际的工具,它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人们用来透视文化、社会、心灵的一扇窗.  相似文献   

2.
郭红梅 《先锋队》2013,(26):49-50
企业文化,也被称作组织文化,是一个企业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是全体员工共有和衷心认同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等外在表现形式。作为社会大文化的一个子系统,企业文化客观地存在于每一  相似文献   

3.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石景山园党工委一是采取灵活方式组建党组织。坚持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建成一个完善一个的原则,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管等方式,加大组建工作力度。二是选优配强党务工作者队伍。通过党员民主推选、党工委推举委派和党工委与业主共同推荐等“三推”方式,选拔培养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通过及时接转党员组织关系,举办人才交流会、党员招聘会,在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中发展党员等措施,不断充实壮大非公企业党员队伍。三是抓好党建带群团组织建设工作。强化党工、党团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4.
黄进  李山 《学习月刊》2009,(24):59-60
樊城古埠文化主要是指樊城在数千年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重要表现形式是商贸文化,同时包括樊城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军事文化、饮食文化、戏曲文化等,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基础,也是司法机关执法的价值基础。公正文明执法是依法治国的实践标准。要实现公正文明执法,就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作指导,树立“实事求是”、“权力制约”“、人权保障”“、法律至上”的观念,对执法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案件等,都能站在法律与人权的高度履行好每一个执法行为。这是依法治国的要求,也是“十一五”规划要实现的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6.
龙山是一个以土家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也是一个山区大县,自然风光秀丽。近年来,龙山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坚持"三位一体",围绕"文化兴县",大力实施文化品牌、艺术精品、文化体系等系统工程建设,先后被评为“中国土家织锦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等。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谈论自由和追求自由的时代。自由已经成为人们价值观念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在日常语境中,自由往往和文明、进步、现代等词语一起出现。在人们的观念中,这是个好词,是一个人们乐于提及并且经常提及的话题。时至今日,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悄然到来,人们忽然发现了一个无比广阔的自由空间。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微信、微博、论坛等在网络上自由地发声。也正因此,各  相似文献   

8.
李志旭 《学习月刊》2014,(10):97-9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直以来,众多大学管理人员及一线授课教师在致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做了许多有益探索,主要体现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等。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牛顿是这样解释他自己的创造性的。一个是:"通过不断的思考";另一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相似文献   

9.
蔡明 《共产党人》2010,(17):42-43
近年来,"软实力"已成为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个关键词,也是中国人的热门话题之一。"软实力"是相对于以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科技实力为代表的"硬实力"而言的,它指的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感召力、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政治制度的亲和力等。由此可见,"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土地流转背景下农民的养老保障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关注、解决农民特别是失地农民的就业、养老等生存和发展面临的困境,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壮汉民族融合在历史上形成了“壮中有汉、汉中有壮”基本格局,其发展遵循着“族际互动律、文化整合律、反客为主律”三大基本规律。在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要构建和谐广西,就要强化壮汉民旋之间的族际互动,优化文化整合,促进民族和谐进步,广西壮汉民族融合的和谐发展必将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民族落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差距与贫富差距仍在扩大、社会分配不公之矛盾比较突出、医疗卫生事业薄弱、扶贫开发任务艰巨、就业岗位供给不足和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人民群众的内部矛盾日渐突出、社会稳定与公共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等方面问题仍在相当程度上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鉴此,现阶段也就有必要加快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夯实化解社会不和谐现象的物质基础;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构建起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社会安全网;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广泛开展平安建设,以便形成化解不和谐现象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以来,围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意义、特征、内涵及如何构建等问题,理论界、学术界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已经陆续发表、出版了一些高质量的文章和著作。认真梳理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推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而且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价值取向上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这样的社会在理论和现实中都具有重大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起点和背景上是有关联的,以此为契机探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问题才是理性之路。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利益关系的调整过程。政治资源作为人们获取利益的主要手段,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着关键性的基础作用。健全和完善由市场、政府和社会组成的政治资源配置体系,实现政治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整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可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可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7.
论和谐消费——来自消费性质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费性质集中表现在其自然性、经济性、文化性和社会性,相应地,它对应的消费形态也分为自然型消费形态、经济型消费形态、文化型消费形态和社会型消费形态及其最高形态--和谐型消费形态.从我国消费形态的发展可以看出和谐消费观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尤其是和谐消费观,重新审视消费领域中的消费需求问题、小康消费问题、消费价值观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社会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保持社会的平安、稳定、有序。当前,我国社会稳定虽然面临着总体大局稳定和局部问题凸显的双重复杂形势,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加快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责任制等有效途径,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与政府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中国社会存在发展结构失衡、收入差距扩大等亟待消除的不和谐因素。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政府治理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为此,政府应合理定位发展战略、合理兼顾效率与公平、切实转变职能、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在商业交往活动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多的交易机会和商业利益而暗中给予对方交易人员和能够影响交易的相关人员以财物或其他好处的行为。在当前,它已渗透进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成了人们之间相互交往的一种潜规则,并对传统的价值观念构成了严重威胁和挑战,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和谐发展。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重视反商业贿赂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