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计划单列市”的全称为“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市”,即是在行政建制不变的情况下,省辖市在国家计划中列入户头并赋予这些城市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计划单列,按照字面上的理解,意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针对特定地区在进行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等各方面的计划时,打破原有的行政隶属关系,对其单列户头,分配调拨计划指标。由于国家固有分配调拨的直接对象单位,都面向省一级的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那么能够让国家在省级行政区之下给予单列的对象单位一般就是地级市,由此,“计划单列市”的称谓才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一"、临时工"用语的起源及发展我国新中国成立后至1980年前,用工形式以"固定制"为主,国家按集中统一的指令性计划把劳动者分配到用人单位,用人单位的用工数量、用工形式、用工办法均由行政手段控制。除极特殊的情况和行政调配外,职工基本上是一次分配定终身,生老病死也完全由国家和用人单位包下来,劳动者得以分配后,即捧上了那个时期令人羡慕的"铁饭碗"。这种用工无须签订合同,俗  相似文献   

3.
《廉政瞭望》2008,(6):20-21
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之后,各地捐赠以及国家调拨的赈灾物资如帐篷、食品等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这些赈灾物资的分配发放是基于什么原则?它们流向何方?是否真正用在受灾群众身上?  相似文献   

4.
彼得·辛格的伦理思想中并不只有生命伦理思想,同时还有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其经济伦理思想并不零散,而是自成体系的.其主要内容是,以普遍的功利主义为基础,探讨分配公正的问题,而在论述分配公正时,其逻辑理路是先分析国家内部的分配公正,然后拓展到全球,其经济伦理理想是在全球范围内消除贫困,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能做得更好"的"贸易、合法性与民主"的"一个经济体".基于此,他对世贸组织进行了道德批判,并从伦理的视角提出了相关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人民内部矛盾虽然出现了全方位多渠道产生的新情况,但分配领域仍然是其产生的主渠道.在分配领域内,社会分配结构不合理使国民收入分配关系上的结构性矛盾凸显出来,表现在劳动报酬下降使劳动者生活水平提高与社会财富增长不同步、政府行政支出过大使"政府利益"与"公众利益"的矛盾凸显、财政无节制地向国企注资使公众与垄断行业矛盾增生等,初次分配不公.使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与职工的矛盾激化;再分配领域的利益博弈促使国家雇员群体之间的隔阂丛生.矛盾产生的主渠道,也就是化解矛盾的主渠道.在实践上,只有坚定信心、克服阻力,抓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才能抓住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陈靖 《求实》2016,(11):89-96
在城镇化背景下,基层政府围绕土地开发而形成对土地利益分配的要求。如何调整土地利益、建构分配秩序,要求乡镇重新介入官民互动的微观治理过程中来,但由于缺乏常规性权力,乡镇往往在官民互动中采取"做工作"的方法和策略开展技术治理。基层政府的技术治理是在科层体制下经过责任量化和行政动员,以工具化的权力技术作为"做工作"的手段来完成行政目标,技术治理塑造了基层政权的策略性逻辑。  相似文献   

7.
“福利腐败”:社会经济的“毒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本属于全民和国家的垄断资源,依靠行政垄断权力,自己决定成本核算,没有竞争压力,通过红头文件"合法"涨价转嫁成本让民众和政府埋单……行政垄断衍生出中国式的行业"福利腐败"。引发社会信任危机,危害公共利益;加剧社会不公;加剧国有资产流失;扼杀创新动力……垄断行业"福利腐败"是一颗附着在市场经济上的"毒瘤"。铲除垄断行业"福利腐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铲除垄断。中国20多年的改革史就是一个反垄断的历程,然而要彻底消除行政垄断,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8.
<正>自开展民生监督工作以来,贵州省1482个民生监督组聚集惠民政策落实和民生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主动发现问题线索,积极查办案件,严肃查处了一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有力保障了强农惠民政策的落实,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信任。贵阳市白云区:套取国家土地征收补偿款案2013年,在金阳至扎佐城市一级主干道项目建设土地征收过程中,张世华伙同他人,在两户村民户头上虚报6亩土地,套取国家土地征收补偿款67.88万元据为己有。张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社会朝向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发展,财富的再分配问题将成为国家能力建设最重要的挑战。在国家主导现代化的模式下,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共同富裕"的实现,很大程度取决于国家能力本身的发展,具体体现为国家再分配能力建设。而这种再分配能力建设又成为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刻变革的重要内容。在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国家再分配能力建设不应仅仅视为国家财政结构的优化,而应着眼于国家治理模式转型过程中如何去推进法治化、均衡发展和协商民主,正是这些构成了国家再分配能力建设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议题与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行政法逐渐从"防范国家权力"的干预行政模式之下迈向了"通过国家的权力,向国家要求权利"的给付行政模式。正是由于行政模式的转变,现行行政诉讼法已经不能应对给付行政的需求,主要表现为受案范围过窄、诉权保护期限的功能缺失和原告承担证明责任的范围狭小等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行政人是"经济人"还是"公共人":事实与价值之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金群 《探索》2003,(5):34-37
行政人,在狭义上可理解为履行国家行政职能的职业群体,在广义上可理解为履行所有国家职能的人员集合.行政人在事实上可能以"经济人"的方式生活,但在价值层面上,我们必须坚持以"公共人"为导向.以"经济人"假定为基础,行政学强调制度选择与创新的重要性;以"公共人"为导向,行政学强调公共道德与伦理建设的重要性.本文认为,只有把行政人的这两种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得到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财政分配,即凭借行政权力,通过国家税收和国家预算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财政分配是国民收入分配的主渠道.长期以来,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它和计划、价格等分配手段一道,为维护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行、调节经济、保障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计划和价格等分配手段的作用日益  相似文献   

13.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他们那个时代欧洲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发展,在阐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时,对未来新社会的特征作了如下的预测和设想:消灭私有制,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分配,实行“等量劳动交换”的原则,即按劳分配;消灭了商品、货币,实行直接的产品调拨和分配;消灭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实行“有计划的调节”;消灭了一切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消灭了作为国家的国家”,“国家的政治权威也将消失”,“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恩格斯:《社会主义从  相似文献   

14.
日、韩政府的行政改革对中国创新政府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落后的社会 ,没有落后的国家 ,只有落后的政府及其行政管理。回顾、考察日、韩政府的行政改革 ,本文认为 ,行政改革是行政系统对行政环境的适应过程 ;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 ;是有目标有计划的变革过程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是权力和利益再分配的过程 ,要求政府奉公守法 ;行政管理的现代化是全方位的。这些启示对我国创新政府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子联 《新视野》2011,(6):39-41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首先,收入分配不平等不利于社会的人力资本积累;其次,在中国转型经济的背景下,收入分配不平等在对社会劳动投入带来正向"激励效应"的同时,也同样带来了负向的"抑制效应";最后,收入分配不平等使得创新资金投入在不断加大的同时,技术进步效率却在不断降低。因此,调整和优化收入格局,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如何在改革中定位和重塑政府权力是21世纪国家构建和国家治理的重点议题。浙江省K区企业投资项目行政审批集成式改革省级试点,通过重塑政府的审批权力,在提升国家实力和制度能力方面做了创新性探索。依托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对政府审批权力重新定位、政府职能定位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创建涉审中介功能的"四联"机制、创新行政审批集成式改革审批流程等四项创新举措,实现企业投资项目竣工验收前"最多跑一次"的目标。对行政审批集成式改革在国家效率与功能的博弈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世纪桥》2005,(10):77-77
深化改革创一流 1998年5月,陈迎春通过公开竞争走上了省公证处主任的岗位。她率领全处一班人锐意改革,迈出了全省公证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将公证处原有的行政体制改为不要国家编制、不要财政经费,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两不四自”的事业单位。在内部管理机制上,先后出台了人事、分配、强化管理为一体的系列改革方案。营造出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变易不居的多元社会中,80%的社会管理事务当属于行政事务。同理,80%的国家职能分配落实于行政管理之中。毋庸置疑,“欲行国家法治,先当行政法治”。换言之,行政法治自然而然地成为依法治国的核心和关键。行政法治内涵丰富多彩,具体包括健全的行政法律制度,严格的行政程序,高素质的执法人员,先进的物质条件等因素。其中行政程序实为行政法治的核心。中外一些法学家甚至把行政程序的地位等同于行政法,认为“行政法就是行政程序法,”“法律即程序”。暂且勿论这些观点的科学性和周延性是否被大家所接受,但是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是,行政程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它在实际生活中已显示出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本文试就行政程序价值略陈管见,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不是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简单叠加,而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治理手段,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行政审批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成为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途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互联网技术能够广泛应用于行政审批领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高效与便捷不断提升行政审批效能,将分散的行政审批进行物理上的聚合,使得"一站式"服务成为可能。然而,现有的行政审批制度在实践运行中仍然表现出行政审批与监督未能充分分离、行政审批智能化程度低和行政审批重政绩轻回应公众需求等阻滞因素。为此,需要进一步精细化分类审批流程,整合政务信息系统,重构行政审批流程和技术标准,并通过对行政审批实现全流程监管来保障行政审批的公正和透明。  相似文献   

20.
一、行政决策的涵义与类型《韩非子·孤愤》中有"智者决策于愚人",韩信提出过有名的"决策向东,争权天下"的思想。但是作为一门学术术语首先由美国学者提出。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程序就是全部的管理过程,决策贯彻于管理的全过程。我国行政学界认为,行政决策是指掌管国家行政权力的国家行政机关,为实现行政目标,履行行政职能,而制定与选择行政方案,作出决定的过程。这一涵义更侧重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