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1959年至1961年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三年困难时期”.为了应对粮食危机.除降低城乡人民口粮标准外,还大搞瓜菜代(代即代食品)外,发明了种类繁多的“粮食增量法”,召开“吃饭大会”。这些都成为特殊年代的特殊记忆。  相似文献   

2.
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二年粮食产销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58年“大跃进”过程中,粮食生产大放“卫星”,致使这年粮食产量统计严重失实。1959年开始,由于播种面积减少、单产下降、自然灾害等原因,粮食产量连年下滑。1958年至1960年国家对粮食实行高征购,但粮食总产量下降,城镇人口增多,导致粮食供应极为紧张。为了克服困难,度过粮食危机,采取了抓紧粮食调运,压低城乡人民口粮标准,提倡“瓜菜代”,紧急进口粮食,精简城镇人口等措施,并调整了农村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到1962年粮食紧张的局势终于缓解。  相似文献   

3.
彭博 《奋斗》2020,(5):92-92
当前,正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也是备春耕生产的重要时期,黑龙江作为国家粮食产量第一大省,如何做到战胜疫情、不误农时,打好夺取全年农业丰产丰收坚实基础,继续当好维护国家粮食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的"压舱石",意义尤为重要。抓好备春耕生产是持续抗击疫情的需要。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黑龙江作为中华大粮仓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2019年,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1500亿斤以上。  相似文献   

4.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于1955年1月、1956年5月先后作出研制原子弹、导弹的战略决策。1958年5月,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从此,研制"两弹一星"工程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5.
正1958年、1959年连续两年,全国城乡都出现了粮食紧张局面。1960年全国各地农村遭受了近百年没有遇过的严重自然灾害,受灾面积达9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其中,3亿亩至4亿亩更遭重灾,有不少农田甚至颗粒无收。因此,粮食成了大问题。生于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人都知道有过这样一段艰难的日子。当时,人们只能遵循"低标准,瓜菜代",以瓜菜等代替口粮度日。在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的情况下,为帮助群众摆脱困境,朱德、陈云、邓子恢、周恩采、刘少奇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山西省武乡县为研究对象,运用地方性材料考察"吃饭大会"的来龙去脉,以及代食品运动在一个地区实践的经过。这场运动之前,武乡县几乎不存在明显的自然灾害和粮食危机;国家高征购政策导致粮食严重不足,是该县推广代食品的主要诱因;以"吃饭大会"为主要手段的代食品运动,最终演变为一场具有仪式化色彩的政治运动。  相似文献   

7.
博览之窗     
正邓小平反对和批评的争论群众性、政治运动式的争论。1957年初,针对一些人提出要搞自由主义、群众运动性的"大民主",邓小平明确表示反对。经过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十年的实践洗礼,邓小平更加坚定地反对搞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初至1960年,中国一直对外净出口粮食,每年净出口粮食230万吨左右。在大多数年份,这种粮食出口无疑是健康的,因为它加速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然而,从1958年起,受“浮夸风”影响,粮食产量被严重高估,1959、1960两年超越国家的承受能力,出口了过多的粮食。1960年上半年,国内粮食短缺的困难已很突出,但是,由于当时的政治高压,  相似文献   

9.
正在黑龙江省这个农业大省、粮食大省中,牡丹江市因其地块小、体量小、份额少,在农业发展中处于相对劣势。然而正是这个"八山半水分半田"、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仅占黑龙江省4%的"农业小市",却创造了40年农民持续增收、15年农民收入领跑全省的佳绩,成为"小农业、大作为、高收入"的样板。探索总结牡丹江市促农增收的历程和经验,既是对改革开放40周年的回顾总结,也有益于为龙江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全  相似文献   

10.
《奋斗》2017,(24)
正黑龙江省位于雄鸡版图的最顶端,昂首向东方。这里拥有澎湃的江河、连绵的青山、富饶美丽的平原,以及筑起大国粮仓、挺起工业脊梁、铸就伟大精神的人民力量。在共和国建设和发展的历史上,黑龙江向国家输送了大量的粮食、石油、木材、煤炭,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一个"大"字,写尽了黑龙江的优势与辉煌。龙江粮熟,天下丰足。全省粮食总产量实现"十四连丰",粮食产量、粮食商品量均  相似文献   

11.
正粉碎"四人帮"以后,安徽省广大干部群众同全国人民一样,人心大快。但全省在揭批"四人帮"、纠正"文革"错误运动中,却遭遇严重阻碍。当时,安徽省委主要领导人坚持错误立场,继续执行"左"的理论和政策,散布"安徽特殊""局势稳定""一贯正确"等观点,声称揭批"四人帮""不需要大搞,也不好大搞"。直到1977年1月,还在铜陵市召开"全省城市基本路线教育经验交流会",推广所谓揪"走资派"的"经验",继续布置在城市基层单位基本路线教育中揪"走资派"。而  相似文献   

12.
群众性、政治运动式的争论。1957年初,针对一些人提出要搞自由主义、群众运动性的"大民主",邓小平明确表示反对。经过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十年的实践洗礼,邓小平更加坚定地反对搞群众性、政治运动式的争论。1985年夏,邓小平在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时再次强调:资产阶级自由化"搞的这一套无非是大鸣、大放、大字报,出非法刊物,实际上是一种动乱,是‘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做法","不能让这股风刮起来","再不能那样干了"。  相似文献   

13.
《奋斗》2021,(6)
正"十三五"时期,黑龙江省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重任,以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为目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强省建设,农业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粮食产量保持在1500亿斤以上,粮食生产"十七连丰",稳居全国第一位,农民收入登上一个大台阶,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地位更加突出。"十四五"时期,黑龙江省强调在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农业强省。  相似文献   

14.
受"浮夸风"和高估产的影响,毛泽东和党中央在1958年下半年提出了"三三制"耕作制度,这一制度通过大面积高额丰产田运动很快得到实施,给我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到1959年上半年,毛泽东和党中央不得不放弃了"三三制"耕作制度.  相似文献   

15.
全球疫情蔓延下的粮食安全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新冠疫情影响,先后有越南、俄罗斯、柬埔寨等国家紧急宣布实施粮食出口限制,不排除后续还会有更多国家跟进。综合判断分析,这些国家实施粮食出口限制,当下不会危及我国粮食安全,但我们也要重新审视我国保障粮食面临的问题,即粮食面积"三连降"、种粮收益持续下降、气候病虫害威胁大、长效机制不健全和供应链尚待巩固,这些问题值得高度关注与防范。为此,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建议"六稳"之前先"稳农业",把粮食区域保障上升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千方百计实现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的战略目标,构筑粮食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提升粮食流通供应保障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16.
正新中国成立后,陈云一直致力于经济工作。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陈云曾两次不顾个人荣辱,顶住巨大的压力,支持在中国农村实行包产到户,为中国改革从农村破局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大跃进"的深刻反思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使国家的经济比例严重失衡,也给中国农业造成了巨大损失。1958年本是一个丰收年,但成熟的庄稼却收不上来;当年,国家抽调大批农民搞工业建设(主要是大炼钢铁和生  相似文献   

17.
王彤 《奋斗》2013,(8):48-49
正"原字号"在我省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做大我省经济增量的关键。粮食精深加工产业是我省"原字号"企业分布密集,潜力巨大的领域。目前,我省粮食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但粮食精深加工的程度不高,制约着我省"原字号"经济的发展。笔者以北大荒丰缘集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我省粮食精深加工的优势与不足,为我省"原字号"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提出的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的农业"八字宪法",影响当代中国农业20多年.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在1958~1960年连续3年"大跃进"期间,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也出现了虚假浮夸、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严重问题,在此后所起的作用也是十分有限的.将8项增产措施名之曰农业"八字宪法",殊非适当.  相似文献   

19.
兴起于50年代三面红旗背景中的"插红旗,拔白旗"运动来势迅猛,影响广大,在许多地方造成人为紧张,但随着1958年11月中央纠"左",这场运动也偃旗息鼓了.本文对这一运动的历史轨迹,基本特点,主要内容及功过是非与历史启示作一小考.  相似文献   

20.
正习书记始终保持着人民公仆的本色,当"官"几十年,从不谋私,对自己、对亲属、对身边的工作人员严格要求,不搞特殊化。习书记一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有口皆碑。历来讨厌摆谱,反对搞形式主义习书记一言一行,很注意政治影响,对自己、对亲属、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求极严。1958年春天,习书记和周恩来总理、彭德怀副总理一起去河南三门峡,召集豫、陕、晋三省领导人开会,研究三门峡水库坝高问题。须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