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教育学理论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涵与意义已经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不少富有启示的观点.但是,从劳动是人与世界关系建构的视角,阐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价值,则是需要研究的课题.马克思强调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把"生产劳动"当做理解人类教育存在合理性的理论基础,即为真理性的教育活动阐明客观依据、概括"人的教育"命题的理论旨趣以及展示教育的价值取向,这三方面理应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内涵与实质.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感化人的教育实践活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是其人学基础。人的本质包括人的社会性本质、人的个性、人的能力、人的需要本质等。深刻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才能有效达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人学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人学思想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理论根基。马克思人学思想包括人的本质论、人的生存论、人的发展论。人的社会本质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以实现人的社会化为重要任务;人的实践存在方式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社会化;人的全面发展目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4.
杨凤 《党史文苑》2008,(9):66-69
马克思人学思想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理论根基.马克思人学思想包括人的本质论、人的生存论、人的发展论.人的社会本质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以实现人的社会化为重要任务;人的实践存在方式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社会化;人的全面发展目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5.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解释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这种对象性教育方式最终导致了“人的失落”。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以及马克思交往实践观则构建了交往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为我们的教育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梁启经  白立强 《求实》2012,(8):72-74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思想,其立足点和出发点都是“现实的人”,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与思想政治教育逻辑关联是一致的.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求实》2013,(10)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客体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如何对这一客体进行理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与前提。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思想提供了一种分析人、理解人的科学维度。按照马克思的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一种集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于一身的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进行需要以这些属性为基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交往理论,在本质上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以马克思交往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理论支撑点和方法论,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野,不仅解构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些不合理之处,而且为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提供了学理依据;为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内涵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变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方式开拓了崭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是其所是、与其他活动相区别的内在规定。以哲学致思的方式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是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基本原则。但如何达成本质的理解,还取决于人的视域建构和思维方式的运用。实践视域是以现实的人为中心、以人的生活展开所达成的人与世界相通的整体、动态的视域。实践视域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在实践中生成社会主义价值观认同。  相似文献   

10.
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生活世界理论为基础的教育理念或教育哲学思想.它以生活为中心,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理论性与生活化相统一的原则,是一种关注人的生活世界、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引导人确立良好生活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由抽象性向现实性的转换,教育模式由课堂型向生活化的转移,教育过程由支配型向互动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