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电子电话号码数据库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话号码数据库如何受到法律的保护,在国际上一直是理论界及司法实践中争论的一个问题,从下述德国的一个最新判决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分歧。类似的诉讼在我国还没有发生,但随着我国信息业的飞速发展,已出现了产业先行,立法滞后的局面,所以在理论上探讨有关电子电话数据库的法律保护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数据库产业的迅猛发展及其巨大的商业利益,使数据库的保护问题成为近几年信息技术发达国家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急于解决的重大课题。数据库不以原创性为要件的特点,又使其从法律调整角度看,有别于传统法律权利的客体。因此,应对数据库的保护问题通过专门立法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论数据库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倩 《河北法学》2000,(6):77-79
我国法律界对数据库的法律保护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这些研究大多仅从法律文本的规定出发,忽视了数据库作为技术发展的产物的本来面目.本文以完整的技术意义上的数据库作为讨论的对象,旨在就数据库的法律保护问题提出一个较为完整的思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英国1997《版权和数据库权利规则》和欧洲议会1996年通过的《关于数据库法律保护的指示》对于数据库特殊权利制度的建立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2002年英国上诉案件——Bricish Horseracing Ltd诉William Hill Ltd案所涉及的数据库“自体权”的法律保护,就如何认定法律保护数据库的种类和内容方面起到了补充作用,在该案件的审理过程申所提出的有价值的观点值得我国在数据库法律保护方面学习和借鉴。为适应信息时代不断发展的需要,我国必须在数据库及其相关方面紧跟世界潮流,积极改进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数据库的法律保护与反垄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薛虹 《知识产权》1998,(3):20-24
信息产业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由此造成的垄断问题也日益突出。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软件巨头Microsoft凭借其“视窗”软件在市场上的绝对优势,将浏览Internet的软件Explorer集成在“视窗”软件之中,致使美国商务部对其垄断行为进行调查,并于1997年10月底作出处罚决定。 一、数据库的法律保护概述 数据库的法律保护及反垄断是另一个对信息产业有重大影响的热点问题。数据库成为知识产权体系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我国中医药专利保护制度的现状,分析了我国中医药专利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如法律法规不健全、专利申请和保护意识淡薄等,从构建专门专利法律保护体系、建立数据库、提高专利意识和加速国际化进程等角度,提出了完善我国中医药专利保护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数据库就是信息库 ,它在信息系统或信息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 ,是信息网特别是信息资源网的基础。数据库产业是信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与高科技紧密联系的第三产业。我国要发展数据库 ,在努力实现电子数据库制造、销售商品化和产业化的同时 ,还应注意加强对电子数据库的法律保护。无论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还是数据库业最发达的美国 ,都没有对电子数据库提供完善的法律保护。在没有专门立法的情况下 ,依靠现有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寻求电子数据库的法律保护是必要的 ,也是可行的。一、著作权保护电子数据库是指为了满足某一个部门中多个用…  相似文献   

8.
谈谈数据库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评价了目前世界各国数据库法律保护的方式,并论述了了解国际上知识产权发展的趋势,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对于当前我国数据库保护缺乏明确立法的情况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脑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电脑软件的法律保护问题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针对电脑软件的特点,各国采用了专利保护、版权保护等保护模式。我国采用适合国情的专门法律保护模式,但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我国在电脑软件发展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小,因而加强对软件的法律保护,促进电脑软件产业的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必须组织电脑专家共同参与研究,完善法律保护,实现电脑软件保护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0.
试论数据库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莺 《行政与法》2005,54(2):127-128,F003
数据库的法律保护问题已成为知识产权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重点探讨了目前主要的保护方式,包括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以及特殊权利等保护,随后对我国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increasing role played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economy,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legal and public policy problems. Since 2013, China has accelerated its legislation efforts towards protect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The Cybersecurit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ook effect on June 1, 2017. Legal scholars focus on the nature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discuss the necessity of enacting specific laws on protect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and attempt to propose relevant draft laws regard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however, is not only a legal issue but also a political one. We need to look at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bout legislation on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in China. Why has China sped up its legislation on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since 2013? Is privacy, civil rights, or legal interest the main reason behind the legislation? Only after plac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legislation in a broader context, can we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underlying logic and dynamics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in China, and can perceive the potential content and possible future of these legislation. This paper argues that Internet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social consequences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infringement, and national security are the main drivers of China’s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legislation.  相似文献   

12.
张宏 《河北法学》2006,24(9):151-154
由于基因科学迅速发展以及基因技术的广泛使用,对个人基因信息的法律保护问题日显突出.从民法上的隐私权出发,提出基因隐私权的概念,并继而探讨基因隐私权与其他权利,尤其是基因知情权的冲突.通过比较美国与我国对基因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提出了对基因隐私权进行系统法律保护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内地与港澳之间进行环境保护合作具有深刻的国际和国内背景,CEPA协议的深入实施为三地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也显露出三地在环境保护合作过程中于服务贸易、货物贸易及合作投资方面存在的法律问题。提出从处理好自由贸易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环境保护科技产业合作带动三地环境保护合作、注重环境保护合作实现方式上与CEPA的良性结合等方面推动内地的环境保护和完善CEPA下内地与港澳的环境保护合作的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development of data protection laws from a position on the periphery of legal consciousness to the situation where it is the subject of intensive legal and media publicity. Focusing on the recent controversies surrounding the use of Facebook apps for political purposes, the article will consider the role and limitations of data and privacy protection laws. The question will be posed – if not answered – whether national or regional laws can be effective in what increasingly is a global information society.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法治社会,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最终要上升为法律问题。从立法的层面来看,我们认为,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明确农民工特殊性的同时,将其纳入劳动者的范畴并加以法律保护。农民工现象的特点决定了对其法律保护的双层次性:宏观上,宪法恢复公民迁徙自由的权利,为农民工获得主流劳动者地位铺平道路、扫除障碍;劳动基本法明确将农民工作为保护主体,赋予农民工作为一般城镇劳动者应享有的各种基本劳动权利。微观上,制定劳动保障法规和规章,确保农民工作为劳动者所缺失的具体权利的逐步回归。最终达到对农民工和其他劳动者一体保护,逐步构建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法治社会要求的劳动法律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进而提升所有劳动者的政治经济权利与文化权利的法律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6.
华劼 《河北法学》2008,26(6):7-12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上的个人隐私权正在被严重地侵害,面对这种侵害,各国都致力于建立完善的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从比较研究的角度讨论美国和欧盟的网络隐私权立法保护模式和规则,并对我国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晶明 《法学杂志》2012,33(3):160-164
二十一世纪是东西方文化不断交流、融合的时代。由于我国动漫产业落后,使得我国在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侵袭时有些无能为力。我们需要通过对动漫角色的法律保护研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需要的动漫角色法律保护体系,为中国的动漫产业保驾护航,此举对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借鉴国内外有关学说和判例,参考国内已有研究成果,介绍了商品化权领域中的“角色”、动漫角色与虚构角色的联系,即动漫角色是虚构角色三种类型中的一种以及美国对虚构角色的界定理论,深入讨论动漫角色的配音是否属于动漫角色、动漫角色与真实人物的界限、两个动漫角色界定的问题,并对美国、日本在动漫角色保护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王勇 《河北法学》2004,22(8):108-111
当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企业集团(关联企业)为中心进行发展,这是实现规模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它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如从属公司成为控制公司进行欺诈的工具等。在关联企业涉及的众多法律问题中,从属公司债权人保护尤为值得关注。我国法律对此仍是一处空白。系统地对关联企业进行概述介绍,并列举了有关各国和地区的相关立法,认为有限责任例外和公司法人格否认是从属公司债权人保护的法理基础;并对我国立法模式选择,控制公司责任要件及形式,债权人的直接诉权,举证责任倒置等问题进行探讨,初步构建了从属公司债权人保护的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19.
为规制职场“碰瓷”式维权行为,一些地方建立了劳动者维权异常名录机制。从概念来看,“维权异常”并非严格意义上之法律术语,它与虚假诉讼、恶意诉讼存在交叉。该机制虽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职场碰瓷”、虚假诉讼等行为的发生,缓和仲裁机关、法院的压力,并有助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但维权异常的认定及名录发布行为在法律属性上存疑,相关的惩戒措施存在损害劳动者提起争议处理权、就业权之隐忧,更不利于劳动者的个人信息保护与企业的自律合规管理。因此,制度未来改进应确立适格的权力主体,并引入主观目的要素综合判断劳动者是否构成维权异常,预采取的惩戒手段要符合比例原则之要求。此外,亦要改进相关配套制度,如注重劳动争议纠纷的源头治理,建立健全劳动仲裁与诉讼的收费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