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尴尬域外行     
刘少才 《中国保安》2004,(12):24-26
尴尬的酸奶事件有媒体说,中国人迈出国门谋生的基本功有三:一是会说话,二是会驾车,三是会电脑。除了聋哑人不会说话外,正常人没有不会说话的,要说中国人不会说中国话的恐怕不多,但要精通一两门外语的人却也不多。懂一点外语,用时又想不起单词的人也大有人在。我航海到荷兰就曾遭遇过一件尴尬的事,至今都不能忘记。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们到达荷兰的鹿特丹港的下午,我和二副、水手小王三人一组下地游玩。夏季的欧洲昼长夜短,到下午五点钟左右太阳还老高老高地挂在天上,而我们已走得又累又渴,一时半会儿也回不到船上。小王说咱们找个地方喝点…  相似文献   

2.
文革前 ,我们家一直自称是“福建厦门人”。为什么文革后报上又说我们是“台湾省籍”呢 ?和其他许多背井离乡来到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一样 ,这里包含了一段屈辱的历史。记得还在上小学的时候 ,父亲就曾经在饭桌上对我和年幼的弟弟妹妹们严肃地说 :“我们家实际上是台湾人。当年日本占领了台湾 ,你们的爷爷还很年轻 ,他不愿当日本臣民 ,带着新婚的妻子———也就是你们的奶奶———和年少的弟弟妹妹 ,陪同他年迈的爷爷 ,买了一条小渔船 ,渡海来到厦门定居。”他又告诉我们 :“当时台湾成了日本的殖民地 ,台湾人在大陆被人看不起 ;再加上有些海…  相似文献   

3.
常青 《中国妇运》2014,(6):11-12
<正>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我叫常青,是来自河南的全国"最美家庭"方秀云家庭的代表。90岁的方秀云是我的姥姥,她是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的儿媳,我是杨靖宇将军的曾外孙女。我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但"严要求,重责任,懂知足"是我们家世代相传的家风。1964年,杨靖宇将军唯一的儿子、我年仅37岁的姥爷因公牺牲。从那时起,我的姥姥不仅含辛茹苦地独自抚养子女,更以严明的家风家教,教育培养孩子,使他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诚实敬业,报效国家。听姥姥说,姥爷去世时,他最小的儿子、也就是我的小舅舅在姥姥腹中只有三个月。姥  相似文献   

4.
一个“东方老外”的忧虑(埃及)侯赛因我们国家有句俗语:士居一地四十日,便成那里一居民。我到中国已经两年,因此可以说是半个北京人加半个开罗人。两年前刚到北京时,对北京的了解几近于零,所以“下车伊始”,就以我独特的方法,去了解北京,了解中国人。我想,了解...  相似文献   

5.
春风暖人心     
卢咸池 《台声》2001,(7):4-6
正当我们努力工作、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 80周年的时候,慈祥的父亲卢嘉锡不幸与世长辞。在送别父亲之时,回想起半个多世纪来父亲受到党的信任、教育和关怀、照顾,悲痛的心中不禁涌起阵阵暖流。 “我们是台湾人”   文革前,我们家一直自称是“福建厦门人”。为什么文革后报上又说我们是“台湾省籍”呢?和其他许多背井离乡来到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一样,这里包含了一段屈辱的历史。   记得还在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就曾经在饭桌上对我和年幼的弟弟妹妹们严肃地说:“我们家实际上是台湾人。当年日本占领了台湾,你们的爷爷还很年轻,他不…  相似文献   

6.
冬天的趣味     
这个悄然来临的冬,一点都不冷,分明带有暖冬的色彩,让我想起姥姥的一句话:该冷不冷,人有灾病;该热不热,五谷不结。这句话,应该是对现今因环境污染,而导致气候异常的最好警示。姥姥这句凝聚民间智慧的俗语,现在又把我带回到童年冷到几乎冻掉人下巴、但又趣味十足凛冽寒冬来。  相似文献   

7.
如水的光阴     
刘宏峰 《人民公安》2009,(16):27-27
人生莫又不是如同这夜色中的十字路口,我们又如何在夜色中清晰地找到自己的定位?我有两个同学志华、老范,我们仨同龄,又都喜欢踢球,自然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记得一个下午,我们三人在学校后山的土城墙上,畅谈家国天下,人生理想。想想当年书生意气,指点江山,大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迈气势。  相似文献   

8.
那个时候,实习的职位是见习三副,其实是水手,甚至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水手也算不上。我是这样,我那些在别的船上实习的同学也一样。我们名义上由大副指导,事实上师傅是老水手们。没见识过水手干活的人,是永远也想象不出老水手们那双粗糙得跟扳手一样的手是怎样把一扎扎钢丝绳编织成锦缎般好看的。老水手们教导我们编织过各种缆绳以及教会我们各种缆绳的用法。  相似文献   

9.
生活中的逆境遭遇率并不低,病弱伤残、情场失意、名落孙山、职工下岗,均属于使人身处逆境。有的人因此一骸不振,垂头丧气,听天由命;有的人逆流而上,根据可能,找准新的目标,闯出一条路来。这后一种态度是积极的也是可取的。 “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干的水手,安逸的环境显不出时代的伟人。”逆境虽然为我们的发展设置了障碍,但它又是我们走向成熟的熔炉。当年我初中毕业考上高中,人家不要,继而又考上大学亦不录取,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受到了挫折。但我并没有悲观失望,而是重新为自己设计了生活目  相似文献   

10.
十年前,在可怕的唐山大地震中,我和媽媽、姥姥(外祖母)及兩個弟弟雖是幸存者,但我們幸福的家庭却被毁掉了。因為可愛的爸爸被砸死了,我們失去了一家之主。爸爸媽媽原先都在供電局工作,震後,局裏的叔叔阿姨們都格外照顧我們,幫我們搭起了地震棚。但是這個家畢竟失去了當家人。我才十歲,所有的事情全得靠媽媽一人,生活上有不少困難。叔叔阿姨見此情景,幾次給媽媽介紹對象(作媒)。姥姥擔心媽媽帶着孩子和老人再嫁會受委屈,便回絕了。媽媽則怕再嫁俊找的丈夫對姥姥和我們不好,而且小弟弟病得很重,生活上沒有自理能力,她不願意拖累別人,也沒答應。  相似文献   

11.
陈祖芬 《北京观察》2000,(11):48-49
香港中环一间人口密度最高的房间台北桃园机场入境口的上方,写着中华民国国籍和外国籍。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我也不是外国藉。那我在哪里入关?我一个个入境口看过去,一概地写着中华民国国籍和外国籍。5年前来台湾,一路都是朋友帮我办的手续,我糊里糊涂没头没脑地跟着去就是了。这次我和梦溪两人行,一切手续自己办,到了台北机场,就“找不到”自己的国籍了。这是傍晚六点来钟。我是早上六点来钟从北京家里去首都机场的。办完出境手续,三个来小时后到香港机场。又要办入境手续。排队不算短,我身后的几个上海人哇哩哇啦地用一种压低了的高音说:想——出境呵,就要有一点——耐心!又说:有这个时间呵——我们差  相似文献   

12.
虎丘的回忆     
9年前的冬天,我第一次有机会到中国旅行写生。 从上海到苏州,我们乘坐的火车一路飞奔在广阔的田野上。火车走了一程又一程,映  相似文献   

13.
从“大侃”到“安静写作的实力派作家” 十年前,徐坤用大量犀利讽刺带颠覆性的文字为当代知识分子画像,将中国文坛的大量奖项悉收囊中,成为文化界一种特别现象,堪称当时文坛中的“当家花旦”,由于其文字独特的先锋姿态与女性视角,她也有了“女王朔”的别称。对于这个有点特别的称呼,徐坤看得很淡,说那时候刚好文字风格和题材都比较接近王朔,又都有一定的反响,被放在一起比较也就自然而然了。”回头想想,那时候我还是很有才气的。”说到此处,徐坤又露出了当年的调侃味道。不过,她觉得无论是当年的辛辣调侃还是如今的温婉深情,自己一直都是一个压着  相似文献   

14.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80年前我们前一辈人大声疾呼欢迎的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一直到今天仍离我们很远。从五四运动到现在,我们80年来不住地原地踏步”。这篇文章又特别是这段话引起了某些人的愤怒,于是在某刊(不想帮它做广告,故以某代之)登出了一篇声讨文章责问道:“我们还在原地踏步吗?”上纲上线,妙不可言。前几天两位老友来访,谈到这篇妙文,三人不禁哈哈大笑:何止原地踏步?仅就赛先生而言。今天看到12月20日的《科学时报》,其中有一则《当代中国十大伪科学代表作是哪些》,披露了相关的答案。这十本书,除了吹捧女巫张…  相似文献   

15.
瓷器 中国     
“不论我们在哪里,我们的名字叫中国,我们都是中国人。”这是一首走遍世界都能听到的歌。几年前,我在美国纽约的唐人街,孔夫子像前的长椅上,看到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他一动不动的端坐在那里,遥望着夕阳落日。老人军人般的坐姿吸引了我,我们坐在长椅上攀谈了起来。老人姓陈,出生在江苏和山东交界的一个海边古镇,夕阳的余辉中,浓厚的乡音里,陈老伯讲述着他的故事。“那是冬天,俺娘给我一只碗,让我上街买一碗热面吃,我还没走出多远,就被抓了壮丁,当年我只有十四岁。几天以后就开始打大仗了,徐蚌会战就是你们说的淮海战役。可我什么都不知道,就…  相似文献   

16.
当年有句很有名的话,据说是列宁说的。这句话是“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在特定的情况下,这话绝对正确。但我也时时想说另两句相反的话“历史首先意味着到此而止;喋喋不休地唠叨陈年老账有时是时代前进的天敌。”中国可能享有“中华古国”(当年与“天邦大国”同义)之誉太久,可供翻腾的古人古事、前人前事自然是某些国家的几倍、几十倍。专搞史学的人.当然离不开这样的翻腾,惟此才叫“务正业”。但搞史学的人毕竟是各行各业成员总数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他们用不着去知道那么多的“史”。有些人的职业与“立志做史学家”远离十万八千里,无论是他本人突发“玩史”之瘾,还是别人强迫他学太多的“史”,我都劝上一句“到此而止”。在某种有关教育改革(包括教材改革)的会议上,我曾多次举例说:小学的历史教材有十几页即可,初中(包括中国史、世界史)  相似文献   

17.
何明 《今日民族》2008,(7):15-16
3年前,我到哈佛大学参加学术会议期问,一位正在做访问学者的朋友邀我去家中做客。他租的房子在波士顿郊外的小镇,转乘了三次公交车才到达。我们在小镇的街道漫步,顺道参观了小镇的博物馆。闲聊之间,他那上小学的女儿自言自语地说:“中国的历史很长,但让人感觉很短;美国的历史很短,但让人感觉很长。”小女孩的这句话,当时令我们两位教授感叹良久。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6,(6)
正记得贫僧还是儿童的时候,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人问我:"你是哪家的孩子?"我说:"万福新村的。"我父母的故居就在万福村。到了扬州,人家又问我:"你是哪里人?"我告诉他们:"我是仙女镇的人。"到了南京,出家以后,经常有人问起贫僧哪里人?我说:"我是扬州江都人。"后来有因缘到了其他省份,每当人们问起贫僧哪里人?我就回答他说:"我是江苏人。"四五十年前,贫僧周游  相似文献   

19.
感受母亲     
人有多早懂事,就有多早感受母亲。 我最早对母亲的感受大概也就只有五六岁吧,那时候我常常问姥姥:“我妈妈是不是后妈呀?” 记忆中的母亲很少有笑脸,说话声音不大,语调也很平和,但是却有威严,凡是母亲说过的话,我们孩子是一定要照办的,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和哥哥都以为,大人和孩子的关系就是这样,张三李四家也一定是这样。突然有一天,我们家来了一对母女,是我母亲的远房表弟媳妇,她女儿和我差不多年纪,但是她不仅不听她妈妈的话,而且每天都粘在她妈妈身上,她母亲不是拉着她就是背着她。我和哥哥都傻了,  相似文献   

20.
三年前,我妈曾经热烈地对大家说:“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个星期,因为上周六我刚参加了大儿子的婚礼,第二天参加了女儿的婚礼,而今天是我小儿子的婚礼,我们家在一个星期内三喜临门!我的三个非常称心的孩子,给我又带回三个孩子,现在我一共有六个孩子,我们家真是人丁兴旺!”当时全场掌声经久不息,三年后,妈的这段话甚至她当时的表情都让我记忆犹新,可是我哥哥王哲离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