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有机构成部分,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作中却很少使用"意识形态"这个概念。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列宁发挥了重要作用。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贡献主要有:复兴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概念,创立了一系列关于意识形态理论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2.
包毅 《求实》2011,(11)
列宁以唯物辩证原则作为意识形态的方法论,直接强调意识形态领导权对于无产阶级的重要意义。列宁主张在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基础上,旗帜鲜明地对各种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批判,将各种假马克思主义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剥离出来,同时对无产阶级进行意识形态灌输。深入发掘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思想精华,对我们辩证地理解和运用意识形态理论,更好地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正确开展意识形态批判,破除当前对意识形态灌输的认识误区等都可以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正>苏俄建立初期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是在列宁领导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改革,集中体现了列宁晚年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新经济政策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工农联盟、无产阶级专政,关照苏俄的实际情况,把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引向工业化道路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晚年在论述唯物史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回顾唯物史观创立的过程中,阐明了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及其与经济的关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恩格斯认为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为意识形态能动地反映经济基础、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意识形态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引导人民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加强意识形态的引导与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意识形态资源建设的思想主要包括: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丰富党的意识形态资源;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以维护政党意识形态资源的建设;反对教条主义以创新党的意识形态资源的建设;使党的意识形态为民众所接受以提高意识形态资源建设成效。其现实启示主要包括:党的意识形态资源建设必须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坚持理论的创新以及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6.
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上,列宁立足于俄国革命与建设的现实需要,就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新论断:立足实践需求,从批判与继承的双重维度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推动理论创新,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正确指引;加强宣传教育,夯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群众基础;认清基本国情,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长期性与复杂性。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思想宝库,也为我国当前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理论博大精深,集中表现在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方面,从而为中国共产党构建意识形态话语权奠定了理论基础。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开展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推动内宣外宣一体发展,构建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经验,即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宣传思想工作导向、坚持围绕中心工作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相似文献   

8.
列宁认为,革命的胜利需要正确的理论作指导,但是由于工人运动自身不能产生革命的理论,因此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就成为传播革命理论的主要渠道。列宁意识形态教育思想主要围绕教育主体"革命的社会主义知识分子"、教育客体"居民的一切阶级"、教育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实际斗争+群众需求+出版物载体等方面展开。虽然距今已有一个多世纪,但其对我国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仍然具有重要启示: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二要抓好意识形态教育队伍建设,三要把握新时代人民群众需求的新变化,四要加强对大众传媒的引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怎么办?》一书是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建设的代表作.列宁通过对革命形势的分析和对党内经济主义派的批判,深刻揭示出克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腐蚀是思想建设的直接原因,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是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进行理论斗争和灌输是思想建设的主要途径,党内"关键少数"是思想建设的重点群体.学习应用《怎么办?》中的思想建党理论将有...  相似文献   

10.
黄永宜  魏钢  汪玲丽 《探索》2012,(4):116-120
列宁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理论,在坚持唯物史观基本立场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无产阶级思想体系对于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作用,指出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思想领导权以及进行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教育、宣传和鼓动的重要性。列宁的这些思想和理论,对于我国当前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思想,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性地位,中国一代代领导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化大众化,坚持理论创新。全党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深刻把握意识形态决定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的思想,充分考虑社会历史的真实生活,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者的培养和理论创新,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转型及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着主导地位被动摇、影响范围被削减、指导作用被削弱的问题。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阵地,需从四个方面着手: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在斗争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敏锐、知识渊博、纪律严明、作风严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队伍;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着主导地位被动摇、影响范围被削减、指导作用被削弱的"边缘化"危机。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阵地,需从四个方面着手: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在斗争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敏锐、知识渊博、纪律严明、作风严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队伍;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4.
列宁明确提出并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原则。马克思主义通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是实现马克思主义通俗化的根本方法。列宁坚决反对马克思主义庸俗化倾向。列宁马克思主义通俗化思想的当代启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要善于将马克思主义通俗化,使广大人民群众易于和乐于接受,以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时,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马克思主义庸俗化。  相似文献   

15.
段志超 《唯实》2009,(4):36-40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以及国际共运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建设思想:清除旧社会的糟粕特别是思想意识领域的封建主义遗毒,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反对和克服教条主义,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改进党内民主、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对外政策、坚持正确的党际交往原则等。苏东失败并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而是因为在理论和实践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包括列宁的基本主张和原则要求。列宁政治建设的思想主张,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着主导地位被动摇、影响范围被削减、指导作用被削弱的“边缘化”危机。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阵地,需从4个方面着手: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在斗争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敏锐、知识渊博、纪律严明、作风严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队伍;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7.
列宁晚年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的基本原理对新经济政策时期俄国的分配活动重新进行了伦理评价,肯定“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肯定采用能实现农民利益的分配形式、肯定按贡献分配。列宁晚年的分配伦理思想对现代有许多启示,包括对待分配问题必须分析社会经济关系,分配应坚持同个人利益相结合,分配应坚持向劳动者倾斜等。  相似文献   

18.
列宁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苏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思想。列宁关于党内政治生活思想主要包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密切联系群众;建立铁的纪律;营造党内批评氛围。深入研究列宁党内政治生活思想,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着主导地位被动摇、影响范围被削减、指导作用被削弱的“边缘化”危机。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阵地,需从四个方面着手: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在斗争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敏锐、知识渊博、纪律严明、作风严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队伍;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20.
刘鹏 《理论学刊》2012,(2):19-23
恩格斯从青年时期就开始思考和探索对待理论的态度问题,这种经历和认识对其晚年思想的成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恩格斯晚年反复谈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问题:强调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重要性,主张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主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对宗派主义,主张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前提下与其他派别合作并对其加以改造和吸收.恩格斯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的思想对我们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