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线》2014,(11)
<正>对于中国来说,20世纪以来的核心问题就是现代化问题,因为现代化或现代性不仅仅指涉一种历史进程或社会的发展过程,更重要的是一种价值尺度和评判标准。现代化在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不可逆转的过程,20世纪以来的世界被以现代化为标准,划分成了两大阵营:已经现代化的国家,或者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回溯历史,中国现代化的扬帆起锚于19世纪末。这个时期,有一位重要的人物不可不提,他就是严复。用进化论形塑新的发展观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表明,"后发"现代化国家在  相似文献   

2.
对于现代化的战略步骤,党的三代领导的探索先后经历了从"大跃进"到"两步走"、从"两步走"到"三步走"、从"大三步"到"小三步"的曲折过程.这一探索过程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现代化的后发性是制定现代化战略的客观基础;二是现代化的不平衡性是制定现代化战略必须遵循和可以利用的客观规律;三是现代化的属人性是制定现代化战略应当追求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3.
王宏彬 《党史博采》2005,(4):106-109
东亚模式、拉美模式和印度模式是当前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三种现代化发展模式,三种模式有各自现代化发展的条件、内容和特点,但总的来看,东亚模式的经验多,拉美模式的教训多,而印度的现代化发展又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特征.因此,比较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总结后发国家推进现代化的优势和劣势,对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和谐社会发展战略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民性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国家治理需要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在应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需要坚持人民性这一价值性思维,人民性思维是在历史动态发展及现实需要中逐步形成的理念。国家提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人民利益至上、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等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将“人民性”蕴含于国家建设中,从现实问题出发,围绕人民这个核心词分析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出难题并实现有效应对,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最终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耦合这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5.
夏敏 《理论学刊》2023,(1):23-31
后发优势是指由于落后的经济水平,后发国家往往会产生强烈的赶超意识,这种意识会激励整个社会积极引进技术、投身经济建设。然而现实中,并非所有的后发国家都能将这一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优势,主要原因有二:首先,将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需要强大的国家与社会能力,并非所有国家都具备这样的能力;其次,后发国家同样可能面临后发劣势,从而在现代化道路上走弯路。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强大的国家与社会能力,成功将潜在的后发优势变为现实的发展动能。与此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也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避免了后发国家可能面临的后发劣势。  相似文献   

6.
战略规划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经验。理解战略规划这一治国理政的制度安排,可以从基础逻辑、价值目标和运行机制三个维度入手。战略规划背后具有现代化转型的深刻基础逻辑,主要包括后发现代化国家的赶超逻辑、实现赶超的行动逻辑和战略规划的领导逻辑。战略规划具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天然地成为推进生产力发展和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客观载体。战略规划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政治权力、政治意识、政治结构和政治过程等四个方面。战略规划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向世界范围内的后发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示范经验。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是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向现代类型变迁的过程。推进现代化进程,不能离开执政党强有力的作用。但是,执政党的作用不能仅靠权力,还要靠权威。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其现代化过程始终需要执政党权威的支撑。随着中国现代化向纵深发展,现代化的多维性和复杂性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权威提出了挑战和需要。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是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向现代类型变迁的过程.推进现代化进程,不能离开执政党强有力的作用.但是,执政党的作用不能仅靠权力,还要靠权威.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其现代化过程始终需要执政党权威的支撑.随着中国现代化向纵深发展,现代化的多维性和复杂性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权威提出了挑战和需要.  相似文献   

9.
周宝砚 《世纪桥》2013,(1):130-131
加强社会管理,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尤其对于后发国家来说,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伴的是阶层分化、流动加速、利益多元,由此而来的是社会矛盾与冲突的加剧。我国不仅是后发国家,而且是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当前,我国在推进社会管理进程中,面临着诸多新情况,如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增加了社会管理的艰巨性;社会组织方式的深刻变化,增加了社会管理的复杂性;社会管理对象诉求的多样化,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等。当前,只有清醒认识社会管理面临的形势和可能产生的问题,才能构建起适应现代社会管理新形势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在世界工业化潮流中落伍,逐渐沦为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附庸。面对西方国家的侵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痛定思痛,开始探索实现国家富强、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困苦的历程。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相比,近代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呈现出被动的后发性,面临着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技术和观念落后的国情,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发展时断时续,模式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1.
<正>十九大报告提出,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为两个阶段,并分别提出了明确具体的目标要求。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描绘出具体的宏伟蓝图,使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更加明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根据十九大报告,这两个阶段的目标具有以下鲜明特点。一是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两个阶段目标中,都针  相似文献   

12.
西方式现代化理论坚持线性发展时间观,人为设立了传统—现代二元对立的发展阶段,并认为现代化是一个线性发展的过程,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过程。纵观人类历史,成功的现代化路径主要有三种:以英美等先发国家为代表的“社会中心主义”模式;以德国和日本等后发国家为代表的“国家中心主义”模式;以中国为代表的“政党中心主义”模式。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就在于树立了正确的现代观,并探索了与自己历史社会情境相匹配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给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选择,既具有丰厚的学理意义,也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求是》2014,(1)
<正>第一,有秩序的民主。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证明:秩序和稳定是发展的前提。作为最大的后发现代化国家,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由政党和政府启动、组织和领导的,是自上而下地持续推进的。以中国共产党为组织和权力核心的中国政治制度和运作机制,保证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有序推进,保证了中国民主的有序发展。这是一些陷入混乱、动荡的发展中国家所无法比拟的政治优势。正是在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在世界工业化潮流中落伍,逐渐沦为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附庸.面对西方国家的侵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痛定思痛,开始探索实现国家富强、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困苦的历程.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相比,近代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呈现出被动的后发性,面临着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技术和观念落后的国情,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发展时断时续,模式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5.
<正> 纵观世界现代化进程,不外乎存在三种典型的发展模式:“原发式”、“后发式”和东亚发展模式。尽管这三种模式存在很多的区别,但有一点却很类似,即大多都走过过量开采、使用自然资源,破坏地球生态环境的道路。显然,在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现代化的发展,中国是属于后发型的社会。为了强力推进现代化,“后发型”国家必须以国家的力量和权威强势进行深刻的社会变革,强势推进高速发展,并且还要能控制这种高速带来的紧张局面。这也形成了中国作为一个后发社会所独具的时空压缩、优势与劣势并存特点。中国后发优势除具有一般后发国家在学习模仿先发国家技术、经验、制度等客观的有利条件外,还有着强烈的民族复兴自觉、可以进行有效社会动员与整合的国家权威、以及允执厥中的中道理性精神。而后发的劣势主要有:陷于依附性发展和“后发优势陷阱”的可能,“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容易出现集权专制风险及社会问题并发症。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大国再造是“后发型”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大国再造是物质性再造与社会性再造的统一。它至少有着这样明显三个特点,即内生性、复合性和风险性。因此,后发型中国大国再造亟需大国视野、大国思维,需要集传统与创新于一身,需要根据我们的理性和不断试错的方式,寻找出尽可能的代价较低的办法与路径,实现民族复兴与大国再造。  相似文献   

17.
《探索》2017,(2)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成为我国长期发展追求的宏伟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更是奠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现实根基。近40年来,在相对稳定的政治秩序下,快速的经济发展为我国带来了绝对贫困人口的减少、教育医疗事业的发展以及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等方面的社会进步。然而,严格来说,中国的现代化之路还只是走在半途,因为一个全面现代化的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经济社会的进步,更需要政治制度的完善同步推进,二者缺一不可。这需要从政治发展的维度和制度变革的角度,审视当下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以期通过制度变革破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种种难题,为中国顺利跨越"半程现代化"陷阱、实现全面现代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经济社会学家从社会系统的角度把握可持续发展,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和维护生态环境系统内部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系统之间平衡的整体利益实现的系统发展观,其核心是发展,关键点是可持续性。而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则以新的内涵科学地定义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种新的科学的动态的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对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了重大创新和发展。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要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9.
《探索》2015,(3)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以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制度的存量基础之上提出并发展的,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契合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才能保持自身的发展性、先进性、科学性。从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结构的契合性来看,随着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结构在阶层结构、利益诉求和价值体系三个方面的深刻变化,需要通过建构"创造发展型意识形态"来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发展与社会结构变迁二者的有机统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创造发展型意识形态是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主流意识形态的逻辑定位。结合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结构的契合性,创造发展型意识形态的有效建构,应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前提下,从构建"主体吸纳型意识形态"、探索"利益融合型意识形态"和培育"价值包容型意识形态"这三个主要方面来积极稳妥地进行。  相似文献   

20.
国外发展模式的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影响一个国家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吸收反映时代进步要求的外来文化,是文化传统更新的重要条件。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分别对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国外不同的发展模式——资本主义的原发式、后发式、新发式以及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进行了分析,以冀对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