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我国法治要素供给总量不足、结构有待优化、效用有待提升的现实,从立法、司法和执法层面全面推进法治供给侧改革以及检察改革,对于满足人们增长扩大的法治需求、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法治供给侧改革需要依托框架、重点突出、方式得当地加以推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建立公正高效权威检察制度的目标,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工作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2.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对中国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的海外利益全方位多层次高速度拓展,同外部世界的利益融合不断加深,国家海外利益保护正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任务,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作用相应凸显。随着国际格局深度演进和中国式现代化加快推进,涉外法治建设也要与时俱进,更好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法治强国的必然要求。涉外法治建设亟需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涉外法治人才。高校是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但是从目前各高校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看,培养体系与评价机制不健全、理论教学与实务训练严重脱节、高校之间普遍缺乏合作等问题依然突出。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实务训练及与涉外法律实务部门之间的交流,鼓励高校法学专业间加强合作共建,以充分利用各类资源,为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培养出更多高水平涉外法治人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法治的维度出发,研究流域环境治理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从立法、执法、司法、共治四个方面提出加强区域流域治理的具体举措,强化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以期为流域环境治理提供法治保障,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市域建设。  相似文献   

5.
作为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带有明显的法律方法论属性。从方法论的角度解题,需要对命题之中的"融入"进行恰当的理解。"融入"不是硬性推行,而是要找到符合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要求的进入方式。这就需要借鉴中外历史上已有的法律思维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找到适合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具体方法。立法是最为简单的融入方法,可以直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到法律规定中;但立法也是一种必须审慎使用的方法,而且也无法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常态化问题。因此,通过司法、执法的方法,也就是通过法律解释、法律论证和法律修辞的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才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对未来社会制度的设计和构想中,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多个角度,提出了一系列的法治思想。当前,我们国家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和全局角度,强调提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当代价值角度来考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法治思想对加快我国法治国家的进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陈进达 《法制博览》2015,(2):191-192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第五天,也就是是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正式对外发布。《决定》对中国法治长期以来存在的立法中,司法中,行政中众多的问题,第一次全面,客观,有效地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蓝图,对于推动法治建设,《决定》必将在中国法治建设史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法律公平正义问题,其与人权的尊重与保障问题紧密相连,在法治社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提高司法公信力,不仅是提升司法权威的核心要素,也是减少诉讼成本、节约审判资源的有效途径。因此,基层法院应重视司法公信力的重塑,加强司法制度建设,与媒体开展合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强化公众司法权威的理念,以此提高基层法院的司法公信力,确保司法公正,从而推动国家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9.
邓光辉 《法制博览》2023,(2):130-132
建设法治乡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它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是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建设法治乡村的目的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当前影响治理效能提升的问题主要有法律供给不足、法律能力阙如、法律公信不强、法律意识薄弱等。提升治理效能建设法治乡村的主要路径有:健全涉农法律制度,着力保障法律供给;推进乡村依法治理,着力补足法律能力;规范执法公正司法,着力提升法律公信;加强乡村普法宣传,着力增强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紧密呼应,显示出法治中国建设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路径,也体现了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法治中国建设要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要求党、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基本行为方式必须实现法治化,二者统一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1.
罗炎杜 《法制博览》2023,(12):130-132
共享经济的快速普及带动了网约车行业的繁荣与发展,但是在运营安全管理及运营合规性等方面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探究网约车司机、平台与乘客三方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不仅有助于厘清各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同时也有助于网约车服务的规范化、持续化发展。在明晰各主体法律关系的基础上,文章从立法、执法、司法三个角度阐述了我国网约车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立法、规范执法、充分利用司法优势等措施构建既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同时也符合法治原则的网约车服务法律规制新体系。  相似文献   

12.
系统观念指导人工智能刑事立法具有理论优势,能够避免“技术决定论”在主导立法中走向极端,避免立法决策顾此失彼。在系统观念的指导下,人工智能刑事立法应坚持“三个统筹”:一是统筹安全和发展,应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保障人工智能的发展真正造福人类社会;二是统筹多方参与主体,在人工智能不具备法律主体资格的现实基础下,应合理确定各方参与主体的刑事责任,确定适格被害人;三是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应在国内立法中遵循法秩序统一性,立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贯通国内立法与涉外立法。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对建设法治中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客观上存在着法律接纳能力不足、法律系统的封闭性、法律实证主义影响等阻碍性因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须设置严格的标准和程序,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予以推进。我国立法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摄各项立法,统摄立法的全过程,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健全立法机制,完善立法备案审查制度,加强立法工作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董媛 《法制博览》2023,(25):130-132
社区矫正工作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一环,也是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的一道重要“防火墙”,规范执法是社区矫正工作的生命线。自《社区矫正法》实施以来,为了极大地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依法进行,需保障社区矫正执法的严肃性和规范性。结合实践,发现当前社区矫正工作处于逐步规范阶段,尤其是许多社区矫正的监管执法工作不统一、不规范,甚至存在一定的瑕疵与弊端。通过此次探讨,旨在持续提升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社会控制论是庞德社会学法学思想的核心思想,以其利益学说为基础,主张以最小的利益牺牲达到利益的最大化为利益冲突时衡量的标准。庞德社会控制论的这种法制思想对我国现阶段的法治建设特别是司法建设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以政策导向为主要手段民营企业的法律规制模式带来了立法层级低下、立法体例混乱等问题,行政权力的膨胀、司法观念的落后等等问题制约了民营企业发展.为了持续推动民营企业发展与国家法治化建设,需要明确政策与法律的关系、法治化国家的核心内涵、以及法治应用于...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相关技术的发展,电子数据以完全不同于传统证据的独特表现方式进入司法实务之中,成为了一种新型证据。因此,电子数据证据的相关问题逐渐成为困扰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的难题。构建系统的电子数据证据规则,既是解决当前法院应对电子数据证据难题的迫切要求,也是现代科技和法治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就以此为背景,从基本理论和司法运用两方面对电子数据证据展开探讨,以期对推动我国电子数据证据立法及完善证据制度产生有益促进。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法治中国建设必须以执政党和政府强力推行和大力促进的方式展开。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法治文明基本规律和法治原则的人类普适性与法治模式和法律制度架构的具体特殊性的统一,坚持与民主中国建设和宪政中国建设协调统筹共同推进,坚持以法治政党建设为统帅、以法治国家建设为目标、以法治政府建设为核心、以法治社会建设为基础,坚持宏观与微观、整体与部分协调统一为行动策略,坚持以党政官员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及其能力培育为抓手、以树立司法权威为根本保障、以社会公正为着力点、以社会道德建设为精神助力。法治中国建设还必须高度重视国家智库建设,同时要高度警惕并坚决杜绝法治大跃进的思想和行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法治能力是一个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的整体性概念.它是建设法治中国和发展人民民主的关键抓手,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政党文明的有效引擎.新时代,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依法管党治党能力、依法执政能力、依法领导社会治理能力和依法开展党际协商能力,形塑科学合理的党内关系、和谐有效的党政关系、良性互动的党社关系和团结合作的党际关系,成为加强中国共产党法治能力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曲睿  李景 《法制博览》2023,(16):47-49
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为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法治体制完善、执法严格化等方面带来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发展前期部分地区存在的立法滞后性问题也会随之暴露出来,甚至会造成法律分级情况严重。因此才需要完善立法原则,为社会和谐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定期更新法律条例、制定统一的守法标准,充分发挥出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从源头控制法律问题的发展,为法治建设提出全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