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见诸于各种哲学版本中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一个论述提出质疑,以辨是非。一、误在何处?众所周知,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曲折性的含义,一是指事物发展不是走直线,而是经过否定的环节,使事物发生质变而发展的;二是指事物发展的周期,一般  相似文献   

2.
本刊上期所载评论员文章《理想的魅力》曾经指出,应该运用唯物辩证法看待当前社会主义事业所面临的问题、困难和挫折;说明“事物运动的方向受否定之否定规律制约,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认为社会主义事业在总的前进运动中“出现某些局部的、暂时的低潮甚至倒退现象”完全符合事物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发展的辩证法则。运用哲学原理观察社会主义的命运,诚然有利于我们巩固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但是真理毕竟需要实践检验,哲学命题应有充分的事实作为根据。这里我们就为读者提供一些历史  相似文献   

3.
关于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问题,哲学界存在着各种异议。有人认为,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同一个概念,都是指的对立统一规律;有人认为“核心”和“实质”是有区别的;有人认为恩格斯主张否定之否定规律为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而列宁主张对立统一规律为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从这种正确观点上后退了”,等等,各种看法莫衷一是。笔者通过学习《反杜林论》和《哲学笔记》对这个问题的有关论述,也谈点个人浅见。“辩证法的核心”和“辩证法的实质”,这两个概念是列宁在《哲学笔记》中首先提出来  相似文献   

4.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之一。它是从历史的角度,即从事物发展完整过程的角度来描述事物运动的。事物发展的完整过程,往往要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即在完成一个发展周期的时候才显现出来。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也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由于这个规律不象对立统一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易于被人们理解和把握,所  相似文献   

5.
《人民论坛》2012,(4):76-77
叶小文,1950年生,现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一副院长。著有《宗教七日谈》、《宗教问题怎么看怎么办》、《多视角看社会问题》、《望海楼札记》等书。其论文《社会学否定之否定的进程及其内在矛盾》于1984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青年优秀论文奖"。  相似文献   

6.
在经典原著导读中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抽象肯定而具体否定的空心化诠释偏向。难点在于内容的大众化澄明,疑点在于方法的总体性遮蔽,突破点在于观点的否定性祛魅。只有摒弃统一性、单一性和整体性资本主义传统观念的混沌之道,才能趋向社会主义澄明之境:在一个对立统一的系统化总体内,在一系列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量变质变动态过程中,以否定之否定的替代形态推动社会主义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这就是《共产党宣言》提出的两个必然历史唯物辩证法。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就是以自身中介顺应客观规律而充分发挥先进性。  相似文献   

7.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在《对话》栏目请吴敬琏先生从"问题"的角度谈了自己对股市的一些认识和看法,目的十分明确,即希望中国的股市走向规范健康,为投资者提供畅通和较为安全的投资渠道。但万万没有料到,吴敬琏先生当时的一番言论却引起了轩然大波,遭到许多媒体、学者、股民甚至重量级经济学家的"围追堵截"。有人指责他的"言论"有操纵股市之嫌,是最近股市下跌的直接"导火索";有人指责他"情绪化"、"偏激不专业"、"不是股民,没资格谈股市";甚至有些经济学家还给他戴了不少帽子,认为他"反感股市","否定股市的成就",暗含着否定"国企改革和改革开放"的意思。  相似文献   

8.
《新东方》2019,(5)
有一种看法认为《庄子》思想中的自我观念,主要涉及情意心性而并不包括形躯肉体。此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与道教的养生、保形理论之间的联系。然而严格地说,《庄子》的自我观念原本就包含对于神、形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而正因为这个理解当中蕴藏了神形双修或性命兼养理论的资源,才可能对后世道教长生信仰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林缘同志的《辩证的否定都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吗?》一文,提出了辩证否定的两种形式,即除了事物的自我否定之外,还有一种“来自异己的、敌对的力量对事物自己的否定”。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我第一次读到何天行的《楚辞作于汉代考》,是在四十年代末期。那时学术界对它并没有任何反应。而我也只是曾在书眉上写了一些零星的看法;并在讲课时,顺便批评了它的某些论点。不料八十年代的今天,在日本学术界掀起“屈原否定论”的高潮中,何氏的《楚辞作于汉代考》,竟被誉为“最周密、最系统”的著述。(见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文学会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中国文学研究》三期,稻畑耕一郎《屈原否定论系谱》)这就是我不得不旧事重提,再次评论一下这部书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某些人借口认识的主体性来否定唯物主义反映论,似也成了一种“时髦”。王若水的《现实主义和反映论问题》一文(刊登于1988年7月12日《文汇报》 ,及同年9月《新华文摘》,以下简称“王文”),就是一个突出的表现。该文认为:“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坚持的直观反映论观点,是我们无法为之辩护的”;“列宁的上述论点不仅不符合自然科学的结论,也和马克思的观点相左”;应当用“实践论”来代替“反映论”的观点,我不同意。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以期与哲学界同仁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有关“狼图腾”的争议,是因一本名叫《狼图腾》的书而生的。对于该书及其争议,我在一篇题为《自然·文化·人性与社会历史观——兼谈“狼文化”以及有关它的争议》(见《上海文化》2005年第6期)的文章中,已经详加论述,毋须再赘。这里要着重说的,是对“图腾”这种原始文化现象所持有的两种不同甚至完全对立,但又都是非科学的思想观点。一种看法认为,图腾尤其是狼图腾,不仅在远古时代就已有之,而且绵延不绝,直至当今乃至未来,都应该世代崇奉。另一种看法则大不以为然,不仅反对狼的图腾崇拜,而且压根儿否定有过狼图腾,就连对是否存在过图腾现象…  相似文献   

13.
肯定否定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毛泽东1958年1月首次提出了肯定否定规律,可惜他并未系统地、详细地论述这个规律。30年来,我国哲学界对它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杨超同志,在其著作《唯物辩证法的若干理论问题》中论述的《肯定否定的名和实》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发.  相似文献   

14.
《山海经》作者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提到《山海经》一书的是司马迁,他在《史记·大宛列传》中说:“《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但司马迁却没说《山海经》的作者为谁。到了刘歆,在其校上《山海经》一书的表文中才说:“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汉书·艺文志》对《山海经》一书,不著录作者姓名,可见班固并不信其说。至于后来学者,则多否定之。如尤袤说:“《山海经》……汉儒谓伯翳为之,非也。”  相似文献   

15.
《楚辞、天问》:“鸱龟曳衔,鲧何听焉?顺欲成功,帝何刑焉?”前人对“鸱龟”句的注释各持己见:如王逸《楚辞章句》认为,系指鲧治水不成,尧乃放杀之羽山,飞鸟水虫曳衔而食之。这显然是望文生意,并无根据。朱熹《楚辞集注》认为,“详其文势,当与下文应龙相似,谓鲧听鸱龟曳衔之计而败其事。”这看法是有创见的,但他却又不能正确对待鸱龟的含义,以为鸱龟而能献曳衔之计,不过是“无稽之谈”。林云铭《楚辞灯》则认为是象征“障堤绵亘,若鸱龟之曳尾相衔者。然此出于同事者之谋,但鲧误听耳。”这看法提出了鲧筑堤导水的方法系“出于同事者之谋”,可与朱熹的说法互相阐发:但他也不能正确对待  相似文献   

16.
<正> 面对东欧局势,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有人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我们说,社会主义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主义是通过否定之否定向前发展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一、社会主义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无可否认,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挫折和低潮,但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社会主义显示着无限的生命力和前进上升的总趋势。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它依次经历着五种社会形态,即五种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剥削制度,它从产生之日起就包含着不可克服的矛盾,社会化大生产在客观上必然要求生产资料和产品归全社会所有,并由社会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分配。然  相似文献   

17.
黄南山同志《鲁迅是这样评论〈水浒〉的吗?》对拙作《鲁迅是怎样评论〈水浒〉的?》提出商榷,我热忱欢迎并再谈一下己见。 第一,关于“鲁迅对‘强盗’有特定的理解,肯定了《水浒》有革命精神”的问题。黄文引鲁迅“有官之所谓‘匪’和民之所谓匪,有官之所谓‘民’和民之所谓民;有官以为‘匪’而其实是真的国民,有官以为‘民’而其实是衙役和马弁”的话,说明鲁迅并未否定“匪魂”,甚至还要“把‘匪魂’看作‘我辈的魂’。”但这番话的用意主要是提醒人们注意:“貌似‘民魂’  相似文献   

18.
张艳 《求索》2013,(11):135-137
母题是人类社会过去、现在和未来不断重复出现的精神现象,它是蕴涵于一个故事中最小的、能够持续发挥作用的、人类共同体的集体意识。通过母题研究,我们可窥溶于文心文脉之中的民族之集体文化思想。作为文学研究母题,"异类幻化"由人类原始生命意识而起,由对生命本质思考为终。从原始神话的《大荒经》到明清时期的《红楼梦》,"异类幻化"在经过了一番否定之否定后,终将对生命的思考升华为对生命的悲悯意识。本文从文明源头溯展,向文化深处开掘,追寻"异类幻化"这一文学母题之意义,以求探究异类幻化文学之文化价值,重塑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19.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是清人吴敬梓,在其《儒村外史》第四十六回中所言。意指世道转型、盛衰易位。三十年刚好是一个社会转型期。河东,河西、再河东、再河西……否定之否定,这正符合历史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0.
1991年2月,台湾当局通过了所谓《国家统一纲领》,要求两岸要“对等”、“在互惠中不否定对方为政治实体”等,并以此作为迈向国家统一之途的“前提条件”。本文仅就台当局提出这一主张的历史演变过程、背景和主要意图及其政策定位,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