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玲玲  任庆堂 《理论探索》2005,2(6):150-15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的综合工程,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在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起到支撑与保障作用的便是社会的法治建设.没有"和谐法治"的支撑,社会公平、正义目标就不可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和谐劳动关系应当具备完善的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制度、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健全的权利保障机制、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快速高效的纠纷处理机制等条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应当采取完善劳动法律制度,协调处理好各方的利益关系,完善权利保障机制,改进监督制度和完善争议处理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而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宝钢集  相似文献   

4.
罗洪 《理论导刊》2006,3(8):18-20
市场化改革和社会急剧转型,使得改革之前的“两大阶级一个阶层”的社会结构,演化为目前的多元阶层结构,阶层已成为考察社会结构的一个基本变量。然而,在社会剧烈分化所衍生的多元阶层结构中,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城乡无业、失业及半失业人员阶层明显处于社会下层和底层的位置;他们是改革代价的承担者,与整个社会是断裂的。这正是我们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产业工人心理特征及思想工作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对于和谐社会的解释应该是全方位的,其中社会利益均衡是其追求的目标,社会正义是其构建的基本标准,法治社会则是其实现的重要途径.法律与和谐社会是相客而不冲突的,而民法与和谐社会最具亲和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借助于民法的力量,对人们的各种民事权利进行保障.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背景下农民工劳动权利保障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与权利保障之间互为因果关系.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农民工与其他劳动者同等的劳动权利,但农民工的劳动权利长期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在法治社会,对农民工劳动权利的保障最终要上升为法律问题.必须从立法、执法和司法救济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法律措施,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劳动权利,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论马克思的平等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红  李高明 《学理论》2010,(26):1-2
马克思认为,平等是确保社会的每个人公平地享有作为人的基本权利的价值实现;平等具有历史性和相对性;平等应以劳动作为统一衡量的标准。深入研究马克思平等思想对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三个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强 《理论探讨》2007,(3):103-10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思路。要促进和实现党内和谐,必须大力提高执政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必须切实把党内民主建设好、发挥好;必须本着和谐的原则处理好党内外一系列重大关系。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也会加速实现。  相似文献   

10.
技术工人的培养很大程度靠师傅手把手的"传帮带",师傅是技术的"播种机",师傅在工厂中是一个重要群体。劳动节之际,本刊记者走进工厂车间和建设工地,在生产一线采访师傅,了解当下师傅的状况,为进一步做好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我国提出进行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标志着新一轮的改革已经开始。社会建设的前提是社会必须是一个自主的社会。社会建设作为建构和谐社会的一条重要路径,核心在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革。培育与国家合作互补的社会力量,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要件。治理与善治代表着时代发展吁求的社会建设新理念。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平等观认为,平等是确保社会的每个人平等享有作为人的基本权利的价值实现,认为平等是具体的和相对的,强调平等应以劳动为同一尺度、统一标准来衡量。研究马克思平等观因其科学性与前瞻性对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进一步整合社会力量,调整好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对于私营企业而言,加强工会建设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是构建私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不可或缺的载体。  相似文献   

14.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和时代光荣。产业工人是时代的标签,是事业的引擎,伟大的时代和事业需要卓越的产业工人。产业工人精神需要传承、振兴和发扬。  相似文献   

15.
产业工人在工人阶级中发挥着主体作用。《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明确指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保障,工会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身兼重任。各级工会要进一步明确职责,肩负起建设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的伟大使命。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中国绝大多数农民通过远离家乡外出打工而逐步摆脱了贫困。近年来,由于农民工情绪变化而引发的各类事故,不仅给农民工家庭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也给农民脱贫工作带来严重影响。农民工情绪管理不仅是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也是落实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必须高度关注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的基本精神,就是要通过促进产业工人良好的职业发展,提升职业能力,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来提升产业工人的地位,这是一项极富远见的战略决策。文章结合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于产业工人职业发展及其机制建设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并对产业工人职业发展机制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十二五”时期党和政府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时代特征,认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更好地维护他们的各项权益,发挥其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对于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是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但是,产业工人职业成长较慢、归属感不强和离职率偏高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本文基于期望理论,根据新生代产业工人的价值取向,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代际差异情境下职业成长、内部人身份感知对离职倾向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新生代产业工人的职业成长显著降低了其离职倾向,并且是通过内部人身份感知的中介作用实现的。代际(90后、80后两代人)差异在职业成长对内部人身份感知、离职倾向的影响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丰富和拓展了职业成长、离职倾向等相关领域的理论,对于新生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正视当前时期我国文化建设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有效办法,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