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娟 《廉政瞭望》2003,(12):9-11
一年前,朱镕基在记者会上说,农民生活困难是他“很头痛的事情”。新任总理温家宝也在记者会上说,农村“食之者众.生之者寡”,农民负担过重。近年来,为了减轻农民负担,中央政府大刀阔斧进行了全国乡镇大撤并。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为解决"三农"问题找到了一条根本的解决道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就是从数量上减少农民,转移农民,可以说,城镇化是以农村劳动力为主体的农村人口向非农转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韩刚建 《党课》2012,(19):56-58
人们常把乡镇工作形容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对上、对下方面面的工作都与乡镇有关。面对纷繁复杂、头绪众多的乡镇工作,如何当好“有本事、靠得住”的乡镇党委“一把手”,不仅是组织部门考虑的事,也是乡镇党委书记自身要致力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刘振清 《唯实》2006,(1):39-41
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既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是一项务实的战略选择。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目标和要求的实现,将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吕军书 《学习论坛》2003,(12):41-42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放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 ,新乡市的实践表明 ,劳务输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破解“三农”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农民就有9.3亿.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50%左右,而农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不到15%.这表明,占劳动力1/2的农业只创造了近1/7的产值,而不足1/7的经济量,却要养活占总人口70%以上的农村人口.由此可见,要想使农民富裕,必须减少农民.大幅度减少农民数量,加快城市化建设,是化解三农难题的捷径.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当前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硬件——村组织,还存在各种复杂的关系,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小勇  石颖 《唯实》2005,(3):14-15
农业、农村、农民,一个天大的"农"字,成了绕不开的难题。"三农"问题是关系中国主要社会群体的头等大事。在20世纪80年代,农民和农业曾经引领制度创新、改革之先,农村社会生活一度欣欣向荣。但是进入90年代后,农村和农业在体制改革上不仅没有大的突破,反而因为旧体制的延续以致成了农业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的桎梏,在农业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是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最鲜亮的名词之一,给解决困扰人们多年的“三农”问题带来了曙光。新农村“新”在哪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有“全景式描绘”。“二十字”目标,几乎涵盖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内容:“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活富裕”,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体现;“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精神支柱;“村容整洁”,是建设新农村的环境氛围;“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10.
华玲 《廉政瞭望》2014,(22):48-48
基层乡镇作为一级政府,近年来被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然而,笔者调研发现,有时从乡镇党委书记到工作人员都感觉有点“窝囊”。在具体工作中常常受到委屈。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欺负”乡镇干部的,有时不只是比他们地位更高的人。  相似文献   

11.
浅谈乡镇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解决"三农"问题,对乡镇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重点是提出以下五种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利益问题。解决“三农”问题旨在提升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能力,提高农民的生存、生产和生活质量。文章根据科学发展观,提出从发展度、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等三个方面研究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利益指标体系;通过福建与全国的69项利益指标实际数据,计算福建对全国的比较系数,指出总体上福建优于全国但发展很不平衡;进而提出制定科学规划、促进城乡协调、致力工农协作、调整产业布局、形成聚集效应、有序深化改革、利用价格杠杆、强化税收监控、实行特殊政策、提高协同意识等10条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08,(5):47-48
党和国家一再强调。要把解决“三农”问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着力抓好“四个突破”。  相似文献   

14.
和林格尔经济模式是近年来在内蒙古中部呼和浩特市郊区新近崛起的经济类型,其建造的盛乐园区引进的企业,与周边的农村、农民和农业紧密耦合与协调,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民人力资本的积累,实现农业现代化资金的投入和土地集中,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均有着巨大的作用,是一把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金钥匙。这一模式要进一步带动“三农”经济发展应注意:不能脱离“三农”发展城镇化;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和绿色产业;致力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的“三农”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是当前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加强“三农”工作的思想和观点,应用、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的解决过去多从农业本身思考,提出的办法是想方设法增加投入,提高产出,保护价格,减轻负担.这些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总的来说还不够,由于市场规模的限制,产出越多的结果不是农民增收,而是价格下降,造成产量过剩,土地撂荒,农民出走的现象.因此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改变思路,想办法减少农民,变农民为市民.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中阳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一系列政策支农措施,如大力减轻农民负担;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等,大大推进了农村的全面进步,并取得了很多有益的启示:政策支农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必要措施;各级党委和政府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中坚力量;各级领导干部的意识自觉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前提;工业经济的发达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输血”式支农与“造血”式支农相结合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关于湖北“三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是粮棉主产区,近2/3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业作为湖北主导产业之一,战略地位显得尤为突出.根据湖北省情和农村实际来看,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解决"三农"问题是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为探索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我国现代化而开辟的一条新路。它由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十四大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新的历史条件进一步丰富发展;十六大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它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条道路以其独特的探索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20.
陶雨生 《唯实》2010,(11):19-20
乡镇党委书记是乡镇领导集体的核心。遵循科学发展观对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应从健全选拔任用机制、强化关怀激励机制、完善考核考评机制、创新教育培训机制和优化环境保障机制入手,推动乡镇党委书记争先创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